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下胸段硬膜外阻滞 复合全麻应用于胸科手术日益增多 [1 ] 。本组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 ,并与单纯全麻作比较 ,取得较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5 2~ 74岁。ASA分级为 ~ 级。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 ,采用单纯静脉复合全麻。B组 ,硬膜外阻滞 复合全麻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1.2 麻醉方法  A、B两组术前禁食 12 h,术前 30 m in肌注阿托品 0 .5 mg,苯巴比妥钠 0 .1g。 B组病人先在侧卧位下选择T7~ 8作硬膜外穿刺 ,向头置管 4cm,平卧后注入 1…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胃癌根治术的麻醉质量、减少围术期牵拉应激反应、保持循环功能稳定和呼吸功能平稳、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及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我院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对6 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 (全麻 )复合麻醉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胃癌手术 6 0例 ,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5~ 6 8岁 ,体重 4 6~ 76kg。心功能均正常 ,ASAⅠ~Ⅱ级 ,术前并发高血压病 9例 ,冠心病 8例 ,心电图异常 11例。随机分成A、B二组 ,每组 30例。A组为硬膜外阻滞 全麻组 ,B组为单纯气管内全麻组…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已广泛应用于胸腔手术。临床发现 ,由于全麻药对循环系统的抑制 ,硬膜外阻滞后周围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和回心血量减少 ,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全麻。本文旨在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时 ,硬膜外腔不同用药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一般资料择期胸腔手术患者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37岁~73岁。 ASA 级~ 级。随机分为 A组 (局麻药硬膜外分次推注组 )与 B组 (硬膜外负荷剂量 +镇痛泵持续注入局麻药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差异。麻醉方法 :术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比较Jorg Bubeck法硬膜外麻醉与普通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术后感染的比较,以寻求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8月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67例,ASA Ⅰ级或Ⅱ级,年龄45~65岁,体重50~80kg,血糖均控制在7.0mmol/L以下,均口服降糖药,未经胰岛素治疗,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无皮肤及末梢神经病变,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普通硬膜外组(A组20例),Jorg Bubeck法硬膜外组(B组24例),全麻组(C组23例).  相似文献   

5.
唐进辉 《右江医学》2009,37(4):407-408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琥珀胆碱等药。B组于诱导前选择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5%利多卡因3~4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T12之间。诱导插管后术中以微泵输注丙泊酚,按需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吸入0.5%~1%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麻醉前、切皮、术中1h、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时间。结果B组切皮、手术1h及手术结束时的MAP明显低于A组(P<0.05),HR明显慢于A组(P<0.01),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麻醉中减少复合全麻用药提供依据 ,研究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泮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临床实验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 ASA ~ 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 ,术前无肝、肾、神经系统疾病 ,均无使用任何影响肌肉传递功能的药物。随机分两组 ,每组 2 0例 ,A组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39.3±3.0岁 ,体重 70 .7± 1.5 kg,选用泮库溴铵肌松全麻 ,B组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35 .1± 2 .1岁 ,体重 6 7.7± 1.5 kg,选用泮库溴铵肌松全麻加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1.2 方法 硬膜外穿刺点选在 T8~ 9间隙 ,麻醉平…  相似文献   

7.
唐全义 《华夏医学》2001,14(6):872-873
我院对 1996~ 2 0 0 0年 2 2例伴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行胆道手术时 ,试用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复合麻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复合麻醉组 2 2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 6 1~ 84岁 ,手术时间 1.5~ 4.5 h,手术方式 ,胆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或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另设全麻组及硬膜外组各 2 0例进行对照 ,在病例分布、年龄及手术时间与复合组相似。三组患者术前均伴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系统等一种或多种疾病。1.2 麻醉方法 常规术前用药 ,术中多功能监测 BP、P、Sp O2及 ECG。复合组患者先行硬…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 ,对比观察对循环、苏醒及烦燥发生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5 6例ASAⅡ—Ⅲ级的病人 ,其中胃癌病人 30例 ,胰头癌病人 16例 ,肝癌病人 10例 ,年龄 2 8~ 5 6岁 ,体重4 6~ 75kg ,术前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 8例 ,A组为单纯全麻组 ,B组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两组术前 30分钟均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和东莨菪碱 0 3mg。麻醉方法 :A组以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4ug/kg、维库溴铵 0 1mg/kg全麻诱导插管 ,术中吸入安氟醚 ,分次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食道癌三野根治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将3 0例ASAⅠ~Ⅲ级食道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 (GA +EA ,15例 ) ;B组为单纯全麻 (GA ,15例 )。B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插管 ,A组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后再行气管插管 ,分别监测A、B两组插管后、术中、拔管后MAP、HR、CVP、PETCO2 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A组MAP下降、HR减慢与麻醉前比 (P <0 .0 5 ) ;B组MAP、HR上升 (P <0 .0 5 ) ;A组MAP、HR、CVP、PETCO2 均低于B组 (P <0 .0 1)术中、术后ECG异常变化B组均大于A组 (P <0 .0 5 )。结论 食道三野手术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较单纯全麻稳定 ,但应注重血容量补充。  相似文献   

10.
杨少平 《中原医刊》2003,30(7):30-30
我院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于腹部术后镇痛 2 5 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硬外阻滞下共施行腹部手术 60 5例 ,年龄14~ 74岁 ,ASAⅠ~Ⅱ级。术前均常规给予鲁米那 0 1g ,阿托品 0 5mg肌肉注射。随机将其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2 74例 ,B组为术后PCEA镇痛组 2 5 8例。两组年龄和体重无显著差异。1 2 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穿刺点L1~L2 或L2 ~L3 。阻滞液为 1 5 %利多卡因与 0 2 5 %布比混合液。术中给予哌替啶 5 0mg、异丙嗪 2 5mg。手术结束后A组拔出硬外导管 ,术后肌肉注射哌替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术中用药量及术毕拔管时间的比较。方法40例手术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术中分别监测并记录SpO2、HR、MAP、ECG、FiO2、PET-CO2、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毕拔管时间。结果A组、B组术前、术中HR、MAP无明显差别(P〉0.05),但B组较A组插管后生命体征更趋于平稳(P〈0.05),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苏醒快(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2.
上腹部及开胸手术单用硬股外阻滞或全麻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我们自1998-04~2000—04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68岁,手术时间3.5~8.5h,ASAⅠ~Ⅱ级择期食道、肺、胃、胆、肝、胰等手术。随机分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两组。术前均用阿托品,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气未CO2和脉博血氧饱和度。联合组选T6~T8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cm,给2%利多卡因5~10ml阻滞平面出现后进行全麻诱导。氟芬合剂、咪唑安定或硫喷妥钠、司可林诱导,插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各48例,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胸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1组)、单纯全麻组(A2组);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1组)、单纯全麻组(B2组)。胸部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为T7~8,上腹部手术硬膜外穿刺点为T9~10。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爱可松0.8 mg/kg。气管插管后,硬膜外穿刺组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5~10 ml/h;各组全麻维持用药种类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探查中(T3)、术毕(T4)、气管拔管时(T5)的MAP、HR;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各组的全麻用药量。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均较单纯全麻组小,循环稳定(P〈0.05或P〈0.01),全麻用药量也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或P〈0.01),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适宜在胸部及上腹部大手术中应用,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方法行腹腔镜手术者分为A、B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L2~3椎间隙穿刺,用氯胺酮、丙泊酚辅助;B组全麻,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万可松诱导,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异氟醚维持。结果两组SBP、DBP、HR无明显区别,SPO2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硬膜外麻醉适用于ASA1级病人,手术时间短小手术,效果确切;全麻适用于全子宫切除,子宫肌瘤挖除,ASA2~3级等病人,便于手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辅助药为哌氟合剂半量(哌(口替)啶50mg、氟哌啶2.5mg);B组为观察组,辅助药为哌氟合剂半量+东莨菪碱0.3mg。两组均于手术开始时静滴入辅助药。 2 方法 两组术前用药均为安定10mg,术前1h肌注。硬外穿刺点均选L_1~L_2间隙,头端置管3.5cm,局麻药均为2%盐酸利多卡因,首次剂量12~15ml,麻醉平面控制在T_6~T_8水平。分别测定麻醉前、麻醉后、给辅助药后15、30、45、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麻醉方法多为全身麻醉 ,本文对LC手术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进行比较 ,以探讨最佳麻醉方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LC患者 5 0例 ,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30~ 75a ,ASAⅡ~Ⅲ级 ,术前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疾患。随机分成全麻联合硬膜外组 (A组 )和单纯全麻组 (B组 )各 2 5例。术前两组按常规麻醉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 .1g和阿托品 0 .5mg。A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T9— 10 硬膜外穿剌 ,并留置硬…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ASAⅠ-Ⅱ级,男16例,女29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69.5±2.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B组采用全身麻醉,C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种类: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32例,胃次全切除或修补术11例,脾切除2例.其中术前合并有冠心病6例,心电图异常13例,慢支肺气肿6例,高血压病史5例,贫血5例,低蛋白血症4例.三组的一般资料相仿.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 2 0 0 1年 3— 12月对 70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术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对血压、心率影响小 ,术中麻醉药用量平均减少 1/ 3 ,术后苏醒快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胸腔手术 70例为观察组 ,男 41例 ,女 2 9例 ,其中食管癌 45例 ,肺癌 18例 ,纵隔肿瘤 7例 ,年龄 35~ 70岁 ,手术时间 140~ 2 70min ,麻醉选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另外选择 70例ASAⅠ~Ⅱ级患者 ,手术种类、性别、年龄与观察组无差别 ,麻醉单用静脉复合全麻法作对照。1.2. 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辅助硬膜外麻醉的瑞芬太尼丙泊粉全麻术后阿片药物急性耐受的情况。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2组,每组0例。术前用一次性自动采血针在左手无名指腹侧采血,测随机血糖1量,无异常后分次注入0.5%罗派卡因15ml,10分钟后行全麻诱导。2组全麻诱导都用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0.2mg/kg,维库溴胺0.1mg/kg。全麻维持A、B组分别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5~1μg/kg/h、0.5μg/kg/h,2组均泵入丙泊酚6~10mg/kg/h。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用维持药。手术结束后拔出气管导管。再用一次自动采血针在左手无名指腹侧采血,记录疼痛评分。A组立即给与芬太尼0.05mg。比较两次疼痛评分、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病人术前疼痛评分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疼痛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A组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不明显(P0.05),术中A组病人瑞芬太尼用量明显高于B组,(P0.05);2组丙泊粉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辅助硬膜外麻醉的瑞芬太尼-丙迫酚全麻时,硬膜外麻醉对外周有害刺激的有效阻断,不引起中枢神经的NMDA受体的兴奋,因而不产生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0例直肠癌病人,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效果。方法50例病人,ASAⅡ~Ⅲ择期成人手术,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观察记录麻醉用药量,入室时,出室时,插管后,术中,术毕拔管时MAP,HR,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用药量差异显著,A组明显少于B组,MAPA组低于B组,苏醒及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直肠癌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便于管理,苏醒快,拔管时间提前等优点,且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