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性瘫痪(cerebral pulby,CP)主要为中枢运行障碍及姿势异常,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占2/3,此型最适合手术治疗。为探讨术后功能干预对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术后CP患儿的效果,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SPR手术的76例CP患儿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虽然能从根本上解除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痉挛,但要想使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恢复至最佳,还需给予早期合理的功能训练。为探讨功能训练对SPR术后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对SPR手术的76例CP患儿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虽然能从根本上解除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痉挛,但要想使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恢复至最佳,还需给予早期合理的功能训练。为探讨功能训练对SPR术后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对SPR手术的76例CP患儿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常因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等症状而致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异常困难,这些问题单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术后及时给患儿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措施,是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得以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湖南省脑科医院脑瘫科自2001年起采用SPR手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近期54例获取完整随诊资料的患儿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常因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等症状而致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异常困难,这些问题单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术后及时给患儿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措施,是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得以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湖南省脑科医院脑瘫科自2001年起采用SPR手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近期54例获取完整随诊资料的患儿疗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后 1年患肢肌张力缓解 62例 (缓解率 10 0 % ) ,行走功能和步态改善 48例 (77 4% )。伴随症状部分改善。结论SPR能有效缓解CP患儿肢体肌张力 ,改善康复条件  相似文献   

7.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经由中医儿外科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后应用中草药浴、按摩手法配合理学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痉挛型脑瘫SPR手术患儿64例,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1)试验组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三四岁5例,四五岁22例,五六岁5例。病因:羊水吸入3例,早产18例,生后窒息17例,未祥4例。瘫痪分型:四肢瘫16例,三肢瘫3例,双下肢瘫10例,偏瘫3例。(2)对照组:男26例,女6例,三四岁13例,四五岁15例,五六岁4例,病因:吸水吸入3例,脑血管疾病1例,早产18例,生后窒息1…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在2岁以内发病。痉挛型占60%~70%,随着病情进展,痉挛日益加重,而药物和功能训练对痉挛的治疗有限。因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SPR手术逐渐被多家医院开展,由于CP病人存在发育迟缓,更应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周围神经缩窄术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取得了成功,但术后肌力的恢复尚不够理想,对8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术后患儿,分别实施常规的治疗护理(对照组)及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应用肌兴奋治疗仪进行治疗(实验组),并跟踪随访1.0~2.0年,发现实验组功能康复优良率比对照组提高8%.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能有效的解决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肢体痉挛,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手术的近远期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近期28例获取完整随访资料的手术患儿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患儿40例,全部符合我国1988年佳木斯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犤1犦,其中获取完整随访资料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5岁,诊断为痉挛型27例,混合型1例,随访时间均为术后3个月。1.2康复训练方法(1)患儿入院后除术前准备以外…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手术配合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4月 ,我院对 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SPR)为其解除痉挛 ,改善功能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脑瘫患儿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3~14岁 ,平均年龄 6 .4岁。出生时有窒息史 3例 ,早产低体重 8例。有伴随症状 11例 ,主要伴随症状中 ,双眼凝视 3例 ,语言功能障碍 4例 ,智力不同程度障碍 5例。2 手术配合2 .1 术前准备手术前 1d访视患儿 ,了解病情 ,注意有无伴随症状。同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SPR手术的意义和方法 ,术前、术后相…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nyzotomy,SPR)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新方法,能够解除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但要达到良好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术后系统的功能护理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5例,在实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手术的围术期进行综合功能康复,包括术前的康复锻炼,纠正其异常的活动姿势;术后的功能恢复,使患儿恢复到最佳的功能状态。通过对患儿12~24个月的随访,29%运动功能正常,69%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47-4147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5例,在实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手术的围术期进行综合功能康复,包括术前的康复锻炼,纠正其异常的活动姿势;术后的功能恢复,使患儿恢复到最佳的功能状态。通过对患儿12~24个月的随访,29%运动功能正常,69%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汪莺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44-134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nyzotomy,SPR)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新方法,能够解除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但要达到良好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术后系统的功能护理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作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的有效手段已被逐渐公认和推广,但标准的SPR手术后脊柱失稳、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已成为人们观注的课题。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imited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有效解除下肢痉挛畸形同时,在减少上述并发症方面有良好效果。目的:探讨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对解除下肢痉挛畸形、改善步态、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设计:以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随访性观察。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房。对象:病例来源于2001-01/2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双下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剪刀步态、屈膝及尖足行走。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18例,Babinski征阳性15例。所有患者躯干与四肢均有较好的运动功能,均能独立行走、下蹲或在单手或双手扶持下行走,无固定的软组织挛缩畸形。干预:本组患者均采用选择性L5、S1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同时联合双侧内收肌松解术治疗。术后评定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膝及跟腱反射、病理症及踝阵挛变化;腰椎、骨盆X射线片及物理检查了解畸形改变;根据手术前后立姿、步姿、下蹲起立等评分,评价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随访方法通过查阅原始病历,回院复查及书信联系,填写表格并详细记录,了解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肌张力、肌力、膝及跟腱反射、踝阵挛等改变。主要观察指标: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前后痉挛解除和下肢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的痉挛程度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平均下降2.5级。术后步态明显改善,剪刀步态及尖足消失,屈膝改善,足跟可着地行走。踝阵挛及病理反射消失率100%,12例术前膝腱反射亢进的患者,术后膝反射减弱。术后双下肢无肌力减退及感觉的永久性缺失。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9例摄腰椎及骨盆X线片未见畸形出现。同时8例术前有上肢痉挛或流涎、语言障碍的患者术后上述症状也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手术后立姿(4.25&;#177;0.91)、步姿(3.92&;#177;0.65)、蹲、立姿势变换能力(4.02&;#177;0.74)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4~2.98,P(0.05~0.01)。结论:LSPR结合内收肌松解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可有效的解除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畸形,提高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1.1对象 1999年12月—2 0 0 1年12月,我科对诊断符合诊断标准[1] 的8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行选择性脊髓后根离断术(SPR)手术。患儿年龄2 5—2 0岁,男5 2例,女3 3例;致病原因:早产2 1例,出生时窒息2 0例,出生前宫内缺氧3 2例,新生儿黄疸12例;四肢瘫10例,3 /4肢体瘫15例,1/2肢体瘫3 8例,1/4肢体瘫2 2例,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对此组患儿术后我们均采取了综合康复护理,并随访1—2年。1.2方法1.2 .1术前的康复锻炼 其方法为:①协助患儿行走,走路困难者可扶小车或由护士扶持行走;②髋关节训练:扶患儿床边站立,一手托住患儿一侧臀部,…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因此,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首选方案。文章就SPR手术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宁  章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29-283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因此,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首选方案。章就SPR手术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顾锐  王惠娟  张文杰 《护理研究》2007,21(2):134-135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在2岁以内发病[1]。痉挛型占60%~70%,随着病情进展,痉挛日益加重,而药物和功能训练对痉挛的治疗有限。因此,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 rhizotomy,SPR)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SPR手术逐渐被多家医院开展,由于CP病人存在发育迟缓,更应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岁~20岁,平均11.5岁。所有病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