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2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并与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未治疗组血清中IgG、Ig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治疗组(P<0.01),而IgM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及未治疗组血清C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异常,对其发病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定121例正在治疗的和63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 IgA、IgM 和 IgG,并与109例正常成人比较。结果发现未经治疗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IgA 和 IgG 显著高于正常人,而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则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不同药物、有无遗传史和病程长短对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精神分裂症和免疫机能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417例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患者做了血清弓形体检查,同时设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显示病例组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患者阳性感染率分别为0.84%及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U值分别为1.29及1.69,p值均>0.05)无显著差异,不能证明弓形体感染是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 因子-α(TNF-α)水平及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在石家庄市第八 医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 例为研究对象,以我院的健康医护人员3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症状的严重性。 结果 研究组血清IFN-γ 和TNF-α 浓度分别为(288.36±97.84) pg/ml、(8.59±3.35) pg/ml,显著高于对 照组的(225.81±76.95) pg/ml、(5.93±2.96) pg/ml( t=2.869、3.420,P均<0.05);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 与PANSS 总分呈正相关,主要与阴性症状相关(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后的早期阶段机体存 在炎性活化状态,炎性反应过程可能影响急性期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及健康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的含量 ,并相互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IgA、IgG及C4显著高于正常人(P <0 .0 5~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存在同样免疫学异常 ,遗传因素可能是构成精神分裂症免疫学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奎硫平与氯丙嗪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奎硫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及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以奎硫平或氯丙嗪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同时测血清PRL浓度,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各测1次。结果:经8周治疗,氯丙嗪组血清PRL(680.23±90.26)μg/L,显著高于奎硫平组(124.24±13.56)μg/L(P<0.001)。奎硫平组男女患者血清PR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丙嗪组女性血清PRL(785.72±15.81)μg/L,显著高于男性的(557.75±99.23)μg/L(P<0.05),两组患者血清PRL浓度与PANSS减分率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基本无影响,氯丙嗪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PRL水平。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HAM/TSP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及外周血Fas、肿瘤坏死引子α(TNF-α)和Bcl-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电泳检测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ELISA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Fas、sFasL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TNF-α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组(OIN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HAM/TS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3.63%±0.48%,与健康对照组(1.63%±0.57%)比较显著增高(P<0.05).(2)患者血清sFas表达水平为(1.08±0.26)ng/ml,与OIND组[(0.29±0.05)ng/ml]及健康对照组[(0.18±0.07)ng/ml]比较显著增高(P<0.05);血清sFasL表达水平[(0.26±0.11)ng/ml]高于OIND组[(0.22±0.04)ng/ml]及健康对照组[(0.21±0.0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Fas和sFasL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7)ng/ml和(0.24±0.08)ng/ml,显著高于OIND组[(0.11±0.06)ng/ml、(0.01±0.01)ng/ml,P<0.05].(3)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80.15±105.23和60.28±25.21,与OIND组(分别为41.50±21.72、20.18±3.08)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7.02±17.26、17.60±1.50)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23.50±8.44)较OIND组(34.84±9.63)显著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27.39±8.78)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sFas、sFasL、Fas、TNF-α和Bcl-2可能在HAM/TS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补体C3低于正常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IgG低于正常对照;而血清IgA、IgM、C4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IgA、IgM、C3、C4由于含量低于该方法的检测下限,未作比较。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4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经4 周单一奥氮平治疗,采 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和40 名健康者(对 照组)血清VEGF 的水平。结果 患者组服药前血清VEGF 水平[(331.8±80.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 [(506.1±211.5)pg/ml],服药后血清VEGF 水平[(475.7±128.5)pg/m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t=6.489,P< 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组服药后PANSS 评分低 于服药前(P< 0.05),并且PANSS 总分减分率与血清VEGF变化呈正相关(r=0.439,P=0.005)。结论 血 清VEGF水平适合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有效的抗精神病治疗能提高血清VEGF水平,血清 VEGF 变化可能是评价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LA)检测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Hcy,比较各类患者的Hcy。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17.3±5.6)μmol/L]高于对照组[(12±3.6)μmol/L],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7 μmol/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2%比8.9%,Odds Ratio:7.5,95%可信区间为2.3-24.5,P=0.000)。阳性亚型患者Hcy水平[(15.6±4.9)μmol/L]低于阴性亚型患者[(20.4±5.6)mol/L],P<0.01。P因子高分亚组患者Hcy水平[(15.1±5.1)μmol/L]低于低分亚组患者[(19±5.6)μmol/L],P<0.05。Hcy水平与阳性症状总分呈负相关(r=-0.374.P<0.05),与阴性症状总分呈正相关(r= 0.297,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升高,并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吸烟状况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把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吸烟组(均为男性)30例和非吸烟组43例,并以健康对照组比较,对患者组、健康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2、TNF-α水平;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A、IgM、IgG、C3、C4水平,患者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吸烟组血清IL-12水平比吸烟组高,但未达到统计学上意义,其他的六个指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健康组非吸烟者的IL-12与IgG水平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吸烟的健康组与患者组相比,患者组C3、C4血清水平明显降低(P<0.01),IgG明显增高(P<0.01)。从性别比较,健康女性的IgG、IgM血清水平较男性高(P<0.05)。在患者组,女性较男性IgG、TNF-α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吸烟、性别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吸烟与精神分裂症共同作用于免疫系统,进一步加重其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与原发性癫痫的关系.方法原发性癫痫30例取空腹静脉血,由固定的检验人员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结果IgG 1294.64±287.06,P<0.05,IgA126±78,P<0.05或0.01,IgM151.75±77.26,P<0.05.结论原发性癫痫的病人有免疫功能异常.IgA降低,IgG也有下降,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明显,IgM变化不恒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0例(男16,女14),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例(男15,女15)和正常对照30例(男15,女15),应用放射免疫血方法检测各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在脑出血组,血清Leptin[男性(5.94±1.50)ng/ml,女性(14.30±5.20)ng/ml]比正常对照组[男性(3.49±1.20)ng/ml,女性(7.45±2.32)ng/ml]显著增高(P<0.001);而在脑梗死组血清Lepti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18.20±5.37)μIU/ml]比正常对照组[(15.56±3.28)μIU/ml]明显增高(P<0.05);而在脑出血组,这种差异无显著性。在脑出 血和脑梗死组,血清Leptin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脑出血组P<0.001,脑梗死组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Leptin血症可作为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血清Leptin和胰岛素呈正相关,提示了二者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A lzheimer病患者血清IL-2、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Alzheimer病 (A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出现多种病理表现的多因素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 AD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皮质、海马内神经炎性斑数量增加 ,表明免疫炎症机制在 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 AD患者血清 IL - 2、 s IL - 2 R水平的检测 ,来探讨其在 AD慢性炎症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检测 10例 AD患者血清 IL 2及 s IL 2 R水平 ,并与血管性痴呆 (VD)组及正常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 :AD组血清中 IL- 2水平为 35 2± 33.4pg/ ml,明显高于 VD组 (2 83.6± 6 2 .9pg/ ml)和正常对照组 (2 5 8.5± 49.1pg/ ml) ,差异显著 (P<0 .0 0 5 ) ;AD组 s IL - 2 R水平为 81± 37.3pmol/ L ,明显高于VD组 (5 4.1± 30 .9pmol/ L )和正常对照组 (48.3± 18.3pmol/ L )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说明 AD患者脑内免疫细胞被激活 ,IL- 2、s IL- 2 R参与了 AD的慢性炎症改变过程。血清 IL- 2和 s IL- 2 R可作为检测 AD外周血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动脉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脑动脉瘤患者36 例,脑外伤患者37 例,正常对照组32 人血清MMP- 3 的含量。结果 脑动脉瘤患者血清中MMP- 3 含量为(92. 7±6.7)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33. 6±3. 7 ng/ml, P < 0. 001) 、脑外伤患者(52. 1±4. 9 ng/ml, P <0.01)。结论 MMP-3在脑动脉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P50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P50诱发电位的特征和意义.方法比较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35名正常人P50对条件-试验听觉刺激反应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呈现①条件刺激P50波幅为(2.94±1.7)μV,显著低于正常组(3.85±1.8)μV(P<0.05).②P50抑制显著减弱,它包括试验/条件(T/C)比率显著增高,达0.83±0.2和试验刺激P50反应(T-P50)波幅升高,呈抑制显著不足.其P50抑制减弱与患者病程无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感觉门能力不足,与对听觉刺激的神经非同步性反应有关,并造成感觉超载.它有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学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病程及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者组为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58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进行精神症状评定.结果患者组IL-4[ (68±29) ng/L]、IL-10为[(61±25)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50±23) ng/L,(32±18) 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0);IL-12 [(35±1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53±27) 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 IFN-γ [(41±17) ng/L]与对照组 [(51±23) ng/L]的差异无显著性(P=0.09).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与病程无相关(r=0.09,0.07,-0.20,-0.21;P=0.63,0.71,0.30 , 0.27), 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均与精神症状评定无显著相关(P>0.05).患者组IL-4 浓度水平与IL-10的浓度水平正相关(r=0.52,P=0.03),IL-12与IFN-γ浓度水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1.00,P=0.00).对照组4种细胞因子间均无相关(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存在紊乱,但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27例精精分裂症和13例躁狂症男性患者脑脊液IgG、IgA及β_2—微球蛋白的含量,并与39名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躁狂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平均含量降低,精神分裂症惠者未服药组IgG低于对照组,IgG增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分别为(5.97±1.96)μg/ml、(511.47±212.06)μg/ml;对照组分别为(8.08±2.25)μg/ml、(806.91±254.60)μg/ml.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中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