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瘘病儿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护理经验与方法. 方法:总结20例肠瘘病儿实施EN过程中的护理方法,途径的建立、输注的管理、联合消化液回输的管理是护理重点,结合瘘口管理、个体化功能锻炼与家庭式健康教育. 结果:经(41.25±14.9)d的EN支持治疗及护理后,本组20例病儿的营养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8例病...  相似文献   

2.
高位肠瘘是腹部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80%因手术引起,过去死亡率在40%-50%以上,近年来随着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的应用,死亡率已降至15%以下。1996-2001年对9例高位肠瘘病人实施TPN+EN,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4-68岁,平均(55±6.28)岁,胆道术后十二指肠瘘2例,十二指肠外伤修补术后3例,壶腹部肿瘤术后十二指肠瘘2例,胃癌术后胃肠吻合口瘘1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瘘2例,胃癌术后胃肠吻合瘘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损伤应用消化液回输及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3年 1月至 1 998年 8月 ,我们对 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术后病人 ,进行消化液回输及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5例 ,女性 1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46岁。坠落伤 3例 ,刀刺伤 2例 ,交通事故伤 1例。十二指肠损伤的程度 级 5例 , 级 1例。经十二指肠破裂一期修补及减压术 4例 ,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及减压术 2例。1 .2 置管方法 一期修补术者在距 Treitz韧带 2 0cm和 2 5cm两处 ,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者在距吻合口 2 0 cm和 2 5cm两处的空肠游离缘 ,分别作双口造瘘 ,取外径 1 .0~ …  相似文献   

4.
消化液收集回输的方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前言 胃肠道瘘、腹部手术后胃肠引流、"T"管等,均可造成消化液丧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将漏出的消化液及时回输至肠道以保持消化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尽早给予EN是该类病人治愈的关键[1].  相似文献   

5.
高位肠瘘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发生的肠外瘘,病情危重。上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为50%~60%[1]。近年来,虽然在治疗策略、方法及新型药物的应用上有进步,但其治疗仍然困难,病死率仍偏高。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1999-2005年共收治高位肠瘘患者20例,治愈19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6.
高位肠瘘中TPN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肠胃外营养(简称TPN)是一种支持疗法,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能起到“人工肠胃”作用的重要治疗措施。近年来,它广泛应用于肝肾疾病、肠道疾病、肿瘤、手术前后等,取得良好效果。用于肠外瘘的治疗,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治愈率有所提高。现就高位肠瘘应用于TPN治疗而取得瘘口自愈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护理要点1.1TPN输液的配制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环节,除做好一般常规护理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TPN治疗的营养物质的输入配方:氮∶热比为1∶120;钾钠钙镁磷等离子根据电解质平衡情况而调整。少量输血以…  相似文献   

7.
持续肠内营养和肠液回输治疗小肠源性术后腹膜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客户:669,区域划分:628一瓶容量600ml、浓度高达30%、却只卖3.5元的果汁饮料,想让消费者做一次尝试性购买,的确不需要太多理由。于是,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就像农夫山泉上市之初“请不要发出这种声音”一样,“喝前摇一摇”蕴搴偷缃庵势胶獾奈趾芾  相似文献   

8.
9.
消化液回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消化液回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改变. 方法:选择72例SAP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干预组收集胃肠引流液,自空肠营养管回输至空肠;对照组病人输入等量等渗盐水.比较两组病人28 d病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感染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病人在28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感染发生率、肠内营养达标率、营养状况、膀胱压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ICU入住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但两组MODS发生率、CRP水平、腹围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消化液回输能改善SAP病人的肠道功能和营养状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肠瘘是胃肠道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大量的消化液及粪便从瘘口流出,引发病人全身病理生理变化,造成极大的痛苦[1].多发瘘是对机体更大程度的创伤,属于高流量瘘.随着营养支持治疗和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的联合应用,肠瘘病人的病死率虽大大降低,但高位高流量肠瘘的病死率目前仍高达30%[2].我科收治了1例多次腹部手术后致多发肠瘘病人,并伴有腹腔感染,经充分引流、肠外营养(PN)、消化液回输和艰难地多次尝试恢复肠内营养(EN)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病人成功接受了确定性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17例胰瘘病人在实施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方法 :观察肠外或经鼻空肠管和空肠造口管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 ,并比较使用奥曲肽前后 1、4、7天胰液分泌、胰液中蛋白量、淀粉酶以及HCO-3 、K 、Na 和Cl-量的变化。 结果 :肠外与肠内营养期间胰液量、胰液中蛋白量、淀粉酶及HCO-3 、K 、Na 和Cl-量两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加用奥曲肽后两组均有下降 ,肠外营养加奥曲肽组虽下降幅度稍大于肠内营养加奥曲肽组 ,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肠外和经空肠置管的肠内营养没有刺激胰腺分泌和加重胰腺负担 ;若结合奥曲肽 ,则可明显抑制胰液分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具有营养风险的非血运障碍的老年肠梗阻患者,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方法对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与x线辅助的肠梗阻导管的快速放置,进行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改善肠道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在此基础上按照给予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和仅给予肠外营养分组,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及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变化。结果平均(24.83±7.95)min可完成肠梗阻导管放置。65.0%的患者1—2h内腹胀、腹痛情况明显缓解,27.5%患者在48h内症状完全缓解。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为导管放置后(25.25±8.17)h,多数患者可耐受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前白蛋白均值低于正常,但1周后两组均达到正常值范围,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均值高于正常,治疗后研究组降至正常,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1周后再次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条件下,老年肠梗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4月(共381例食管癌术后)的18例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第一阶段20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一般以米汤、鱼汤、肉汤为主。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第二阶段18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肠内营养主要以安素、瑞能、瑞代等为主。结果第一阶段吻合口瘘10例,6例死亡;第二阶段吻合口瘘8例,2例死亡。结论安素、瑞能及瑞代对吻合口瘘的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支持对高位肠瘘病人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7例病人随机分为EIEN组(n=24)和肠外营养(PN)组(n=23),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治疗.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第7和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营养指标、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营养支持前比,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第7天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和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EIEN组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且与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IEN支持有助于改善高位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支持的效果. 方法:58例肠瘘病人在病情平稳,恢复TEN后分为家庭EN支持组(家庭组,n=31)和住院EN支持组(住院组,n=27),由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对两组病人进行指导、监测和随访.前瞻性观察记录两组病人EN支持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营养支持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浆ALB、Hb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比较EN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营养支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组家庭EN支持时间为(61.11±27.71)d.家庭组和住院组住院天数为[(60.79±17.11)d vs(119.38±46.70)d]、总治疗费用为(14.21±6.12)万元/vs(18.92±7.22)万元,P<0.01. 结论:在严格的指导和监测下,肠瘘病人在确定性手术前实行家庭EN安全可行,可达到住院营养同样的营养效果,同时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11)和常规+ EN组(n=13),分别给予美沙拉秦+少渣饮食治疗和美沙拉秦+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14 d。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乳果糖及甘露醇的浓度,计算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常规+ EN组的L/M分别为0.039±0.025和0.072±0.01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治疗2周后,常规+EN组的L/M为0.038±0.012,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43),常规组的L/M为0.032±0.02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结论 EN可以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PBEN)对肠黏膜炎大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利用甲氨喋呤(MTX)建立大鼠肠黏膜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基础饲料(BF)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PBEN)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IPEN)组,MTX+ BF组,MTX+ PBEN组和MTX+ IPEN组.于第0天和第6天,给予MTX+BF组、MTX+ PBEN组和MTX+ IPEN组腹腔注射10 mg/kg MTX造成大鼠肠道持续损伤.从第1天开始,BF组和MTX+ BF组饲喂BF;PBEN组和MTX+ PBEN组饲喂PBEN;IPEN组和MTX+ IPEN组饲喂IPEN.每组大鼠每天按159.0 kJ(38 kcal)/100 g给予膳食.每天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进食量.于第1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 结果:大鼠进食BF或PBEN、IPEN后各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TX造模导致大鼠肠黏膜严重损伤,MTX+ BF组各项指标与BF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TX+ PBEN组大鼠体重下降程度低于MTX+BF组和MTX +IPEN组(P<0.05).第11天时,MTX+ PBEN组大鼠血浆D-乳酸和DAO水平均低于MTX+ BF组和MTX+ IPEN组,且血清TP、ALB、PA、TF和RBP水平均高于MTX+ BF组和MTX+ IPEN组(P<0.05).结论:PBEN可有效地改善肠黏膜炎大鼠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EN)联合聚乙二醇对伴有不全肠梗阻的结直肠肿瘤病人行围手术期准备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对结直肠癌伴有不全梗阻的病人分为两组,研究组(n=72)病人术前口服整蛋白型EN和聚乙二醇进行围手术期准备;对照组(n=105)病人术前给予流质饮食和冲服番泻叶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两组病人术前营养评分、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吻合口瘘、感染并发症、免疫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等. 结果:研究组病人营养评分、肠道清洁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病人术后第7天的IgG、IgM和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术前1d血浆内毒素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整蛋白型EN制剂联合聚乙二醇在结直肠肿瘤伴不全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不仅术中肠道清洁度满意,而且还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The short bowel syndrome is a rare disease with complex care requir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which actors can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stage of the disease. Thus, we distinguish the adult patient's coordinated healthcare circuit after large bowel resection from the initial phase to the stable stage including the patient care at home. At the stage of chronic intestinal failure, the support is usually coordinated by approved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HPN) centers. Tod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s intestinal trophic factors such as GLP2 agonist, it becomes essential and urgent to define the coordinated healthcare circuit of these patients in the French territory. The role of the historical HPN approved centers, the newly certified expert cent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ng-term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the reference centers for rare diseases will have to be def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