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卢延  洪闻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9,13(16):319-322,F00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胆管造影对胆石症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作MR胰胆管造影263例,采集资源影像后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3D重建。结果:发现65例胆结石。胆总管结石(或伴胆囊、肝内胆管结石)54例,其中嵌顿性结石19例、非嵌顿性结石30例、复合性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结石(或伴胆管扩张)11例。其MR胆管造影表现,各具有形态特征。结论:MR胆管造影能确定胆石的存在、大小和数目,诊断准确性高、定位精确。它属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技术,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不准确作介入治疗的胆石症者,可作为有效的术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9—1991年间共采用Olympus—CHF—P_(10)纤维胆道镜作术中检查、取石45例,现就该45例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45例,男16例,女29例,年龄23—63岁。术前B超检查44例提示肝内或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1例为胆囊多发性结石。44例系在胆总管切开后先经传统取石器械取出易取结石之后,再作胆道镜检查并取石。发现胆管无结石1例,肝内胆管结石残留34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2例。其中伴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时总胆管的探查方法。方法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术前做B超、CT及MRI检查以确定行胆囊切除术时行胆总管探查的绝对指征和相对指征以及有无探查总胆管的必要性。结果 318例胆囊炎胆石症在术中有25例怀疑有总胆管结石,行总胆管术中造影,其中有18例行总胆管探查,诊断出胆总管结石13例。结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时切忽忘记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术前术中都要做到仔细的检查,才能做到杜绝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假阳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胆石症患者1306例,其中经超声诊断为胆总管结石506例,占38.7%。对超声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506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十二指肠镜网篮取石,机械碎石;对胆总管末端组织增生或占位者取组织病理检查;胆管狭窄者放置鼻胆管、胆道支架引流;部分病例行外科手术或肝内胆管穿刺引流等治疗。结果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假阳性54例,占10.67%(54/506),占总数的4.1%(54/306)。结论胆汁成份的改变、肝外胆管解剖特征的改变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总管远端嵌顿性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胆总管远端嵌顿性结石36例的病例资料.结果:36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术,其中3例先急诊行鼻胆管引流术、5例行急诊胆总管探查术.尹术顺利完成,无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全部治愈,无结石残留,带T管出院,术后4周回院拨除T管.结论:胆道镜的使用是治疗胆总管远端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4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均行彩超和CT或MRCP等检查,合并胆囊结石30例,占46.9%,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6例,占25%,发生胆源性胰腺炎6例,占9.4%;均有不同程度黄疸及发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40例,占62.5%,行胆道镜取石15例,占23.4%,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9例,占14.1%,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诊断主要靠彩超及CT、MRI等辅助检查,根据嵌顿的不同程度可行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石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胆石症患者分别进行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记录患者结石类别,计算其检出率。结果 100例患者经CT检测有30例单纯性胆囊结石,18例单纯性胆总管结石,16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20例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共检出结石84例,检出率为84.0%;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测出32例单纯性胆囊结石,17例单纯性胆总管结石,21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25例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共检出95例,检出率为95.0%,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CT检查的15例单纯性胆囊结石和9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分析对胆囊结石数目、形态、位置等信息可进行确认;CT显示3例为单纯性胆囊结石,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为合并性结石。结论 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石症都有较好的诊断结果,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结石的具体信息包括对结石的显示效果都明显优于CT,两者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手术处理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的有效应用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09年9月,对1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病人采用手指探查引导下取石钳取石法和(或)手指固定结石取石钳取石法两种方式,于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的术中取石。结果:经手指探查引导下取石钳取石法取出结石5例,经手指固定结石取石钳取石法取出结石5例,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无结石残留;1例因粘连严重,分离难度大,分离过程中出血量大而放弃进一步取石。结论:采用手指探查引导下取石钳取石法和手指固定结石取石钳取石法是在基层医院取出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治疗伴有颈部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普外科于2007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56例急性胆囊炎伴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全部患者术中均明确诊断胆囊颈部结石嵌顿。52例顺利完成LC,4例中转开腹手术。均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或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52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2.9%,随访时间6~24个月,未发生残余胆囊结石、胆管狭窄、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 结论 LC治疗颈部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有186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9例,经胆囊管取石1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8例;胆囊管冗长6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1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2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12.
施悦  徐俊法  罗芸葆 《西部医学》2008,20(1):158-159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17例胆道手术患者有选择性地行胆囊管造影198例,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4例,行胆总管探查;有2例造影假阴性,术后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行二期手术。随机抽取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154例、胆切+总探病人200例与造影组分别进行对照。结果造影组198例病人中,胆切154例,有2例术后残留结石,残石率1.3%,而对照组有14例之多,残余结石发生率为9.1%。在造影组中有44例行胆总管探查,均证实有胆总管结石,阴性探查率0%,对照组200例中有23例进行了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阴性探查率11.5%。结论有选择性地经胆囊管造影能降低残余结石发生率及胆总管阴性探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纤维胆道镜术中取石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术中取石的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60例采取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总结治疗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完全取净结石54例(90.00%),基本取净结石5例(8.33%),取石失败1例(1.67%)。1例壶腹部肿瘤经胆道镜检查获得了确诊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T管造影、B超证实有4例(6.67%)残留结石,其中3例位于肝内胆管,1例位于胆总管,全部胆管残石患者均经T管窦道实施胆道镜取石,经1-4次胆道镜取石后结石全部取净。随访3-6个月,未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术中取石是治疗胆道结石的较好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用时短、损伤轻、病人痛苦小、可以避免再次或多次胆道手术的优点,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7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LCHT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技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2月至2007年11月实施的7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常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因冰冻胆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50~120min,中位数70min.术中失血20~60mL,住院时间5~9d,术后残余结石3例(4.3%),均行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成功.术后28~35d经T管造影后拔除T管,无胆漏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未发现胆道狭窄和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盖冬梅  盖凤春 《吉林医学》2007,28(3):316-317
目的:探讨对于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行腹腔镜胆道手术时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有相对胆总管结石探查指标的住院病人280例中,术中造影并行胆道探查已证实有胆道结石的病人中随机抽取20例病例为A组,术中造影未发现有胆道结石及未行胆道探查的病人中随机抽取20例病例为B组。通过术前病史、检查结果对照研究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结果:A组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腹腔镜胆道结石手术术中选择性造影的结果是术中是否行胆道探查的最后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70岁以上老年病人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MRCP和ERCP检查,并对MRCP和ERCP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经ERCP或手术证实。结果所有病例MRCP与ERCP都能清晰显示胆道系统,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MRCP为98.5%(65/66),ERCP为95.5%(63/66),两者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 MRCP是一种安全、无创、诊断准确性高、无需造影剂及无并发症的检查手段,易被老年患者接受;MRCP和ERCP对于胆道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RCP还能同时进行内镜下取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 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系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胆系结石(胆囊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外胆管结石11例)进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或)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度T2WI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肪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全部20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19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胆系结石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其中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准确率为100%。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MRCP对胆系结石特别是胆囊及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治胆道结石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术中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碰到的问题和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 对714例以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其中,132例术后有胆道结石残留,残余结石率为18.5%。术中已知结石残余54例,术后经T管造影和术后胆道镜证实有结石残余78例,78例中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开口狭窄29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变异37例、胆总管下段节段性狭窄伴结石12例。结论 术中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时要注意有无胆道变异和病变胆管开口狭窄或胆总管下端节段性狭窄等情况,术者应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对胆道应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以尽量避免主观和客观因素引起的术后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