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红瀛  李静  张志英 《河北医药》2012,34(2):188-18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小儿手足口病危重症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在抗病毒、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甲强龙、丙种球蛋白、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对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或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儿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呼吸机初调参数:呼吸模式选择为AC或SIMV;对合并肺水肿、肺出血的患儿呼吸机的初调参数为:呼气末正压8~ 16 cm H2O,吸气峰压20~30 cm H2O,呼吸频率25 ~40次/min,吸氧浓度80%~ 100%.对单纯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初调参数为:PEEP 2 ~5 cm H2O,PIP15~20 cm H2O,呼吸频率25 ~40次/min,吸氧浓度30% ~ 40%,吸呼比1:1.5~1:2.0,以后随血气结果及小儿的病情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39例经机械通气抢救的患儿中,上机时间78 h~ 36 d,平均214 h.其中抢救成功16例,成功率41.0%,出院时遗留肢体运动障碍2例,两眼球内斜视2例;死亡13例,病死率33.3%,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因病情过重及其他原因家属要求放弃抢救10例.结论 手足口病危重症要有充分认识,掌握好机械通气的指征,治疗关口前移,尽早给与呼吸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旦出现明显的肺水肿或肺出血的表现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呼吸循环支持系统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脱机困难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近些年报道的在ICU患者以急性进行性四肢瘫为表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即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CIP)可能是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的一个病因[1].膈肌与呼吸密切相关,支配膈肌运动的膈神经的功能状态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应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对26例ICU患者进行膈神经传导检查,探讨CIP患者的膈神经损伤及对机械通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气检查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为68%(17/25),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1,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11.0±2.0)d]明显短于对照组[(16.0±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6 9,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给以系统护理干预可切实提升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4.
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3-1174
目的探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气道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痰液后,定时吸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吸引前后予以纯氧吸入2~3min,加强气道湿化,吸引管用金霉素眼膏润滑等。比较两组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产生的合并症在痰液阻塞、吸引时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改进后的气管内吸引能明显减少痰液阻塞、吸引时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严重胸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分析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严重胸部外伤患者,治愈28例(93.3%),死亡2例(6.7%);机械通气治疗时间(10.35±3.26)d;通气治疗后,2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外伤,能迅速改善患者血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作为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能减轻各种不适并克服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保证了通气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OS)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OS患者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变化.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和PSG监测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OS患者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明显改善睡眠结构,消除或减少呼吸暂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仇银红 《淮海医药》2004,22(5):422-423
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插管,配合机械通气,能增加通气量,提高血氧分压,有效扭转呼吸衰竭症状。对气管切开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病人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是否安全、有效以及早期拔管效果的评价。我科1999年~2002年收治胸部重度损伤合并呼吸衰竭31例,均行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儒君  李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75-2176
目的 评估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50例接受气管插管通气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肺部X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血浆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以及通气前后24h健康状况评分.结果 机械通气后30 min,所有患者良好耐受,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50例患者健康评分通气前(68.5±6.5)分,通气后72 h为(8.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1).通气72 h BNP、CRP均较通气前低(均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约为72 ~96 h.检查肺部X片,45例患者肺水肿消退缓解,48例脱离危险.结论 机械通气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危重型肺水肿患者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以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老年患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纤支镜吸痰术和(或)支气管灌洗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疗效优于单用机械通气,可减少机械通气及平均住ICU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朱乃军 《天津医药》1999,27(3):160-162
分析我院呼吸科近5年慢性肺心病合并铜绿单胞菌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合交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发病率高,占同期肺病下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病情重且迂延,易反复发作,细菌清除率低(14.28%)。该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烷砜、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呋肟、头孢呋肟脂、头孢西丁及夫喃妥因耐药。对妥布霉素、替卡西林、替卡西林、伊米配能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0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08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有50例,共获得致病菌株5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6.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18.9%),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1%)、大肠埃希菌(9.4%)。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7.0%),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1.3%),溶血性链球菌(7.5%)。大多数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结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张力  王燕  李月川 《天津医药》2007,35(6):421-42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高碳酸血症状况下撤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接受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撤机前血气分析动脉CO2分压[p(CO2)]水平分为高碳酸血症组[p(CO2)≥60mmHg]和对照组[p(CO2)〈60mmHg],分别为24例和38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呼吸力学及撤机前12h、6h、撤机前即刻及撤机后1h、6h、24h、48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反映通气力学的RR、Vt、RR/Vt、Crs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后各时间段pH和p(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2)和HCO3ˉ高碳酸血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撤机前即刻高碳酸血症组患者p(CO2)水平范围62.3~86.9mmHg。高碳酸血症组撤机成功22例(91.67/),对照组撤机成功34例(89.47/),两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高碳酸血症并非撤机的禁忌。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8例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和药敏.方法: 通过人工气道采用无菌吸痰管吸出深部痰,确定标本合格后做痰培养及药敏.结果: 共培养出致病菌111株,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属,药敏显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为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强化无菌观念,重视痰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更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外高营养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19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肠外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完全胃肠道休息。同时于治疗前后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临床痊愈36例(30.3%),好转65例(54.6%),无效18例(15.1%),总有效率84.9%。全部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在正常范围,血清白蛋白治疗后明显好转(P〈0.05),组织学也明显改善。结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肠外静脉高营养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同时可以促进组织学恢复。  相似文献   

16.
Inappropriate initial antibiotics for pneumonia infection are usually linked to extended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inappropriate initial antibiotics on the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risk of mortality and the co-predictors that influences these outcome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teaching hospital. The types of pneumonia investigated were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ee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defined as the initiation of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at 24 h, between 24 to 48 h and at more than 48 h after obtaining a culture. Patients had either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59.1%) 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40.9%). The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ranged from 1 to 52 days (mean; 9.78±10.02 days). Patients who receive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agent at 24 h ha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5.62 d, P<0.001). The co-predi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an extended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were the time of availability of susceptibility results and concomitant diseases, namely cancer and sepsis. The only predictor of intensive care unit death was cancer.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need for early appropriate initial antibiotic therapy in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使临床用药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86例进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从资料中筛选出VAP老年患者并对其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病原菌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6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总共有198例患者并发有VAP(发生率为33.8%),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分离出2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最高(72.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7.4%),真菌(9.8%);革兰阴性杆菌中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3.2%)、铜绿假单胞菌(16.1%)、大肠埃希菌(8.9%);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比例分别为97.69%和22.2%,产ESBLs细菌检出比例为55.0%。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AS)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比例分别为68.2%和66.7%。结论: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相关菌株耐药性较高,及时监测相关病原菌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年龄及病情筛选肺炎患者并分成4组:老年重症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非老年重症组: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例;老年非重症组:老年非重症患者28例;非老年非重症组:非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18例,运用流式细胞术对患者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与老年非重症组相比下降明显,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CD4+以及NK细胞活性方面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患者,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在CD3+及CD8+两项指标上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重症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较非重症肺炎患者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有所下降,且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显著。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可能是诱发老年患者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212例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送检的281份标本中选出符合要求的212份标本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212份标本经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252株,其中G 球菌142株,G-杆菌101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另9株分枝杆菌未做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多集中在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在G-杆菌中;单种药物以青霉素G平均耐药率最高达90.8%,呋喃妥因平均耐药率为0.7%。结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多数对医院常用的抗菌药产生耐药,而对一些目前已很少应用的老抗菌药反而敏感,这种现象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149株肠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49株肠球菌感染中粪肠球菌73.8%,屎肠球菌16.1%。110株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1.0%,氨苄西林38.6%,青霉素41.3%等。24株屎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万古霉素4.3%,氯霉素38.5%。结论:肠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