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例孕产妇心电图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孕产妇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及时发现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便更好的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方法 采用日本产Kenza-cardic12导心电图机对2000例孕产妇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结果 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ST-T改变、期前收缩(室性+房性)、预激综合征(包括短P-R综合征)、低电压、其次为柬支阻滞(包括左、右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包括一、二、三度AVB)、房颤(Af)、左心室肥厚。30岁以上者心电图异常较30岁以下高。结论 妇女怀孕期间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高龄孕妇高于低龄孕妇。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孕妇心血管异常,应作为妇女孕期常规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形的分型与分布。方法随机入选206例无妊娠合并心脏病史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整个孕期常规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B组孕妇于孕早、中期及32~34w常规进行两次心电图检查;C组孕妇于孕早、中期、32~34w及36~41w常规进行三次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以及各孕期的异常心电图形变化。结果发现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有统计学差异,但28~34-1w组与34~41w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孕期进行两次或三次的心电图检查,比一次更能够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并且A组与B组或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孕28w之前分别与28w之后以及34w之后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以窦性心动过速、后者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者p0.01)。结论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但34w前后则无明显变化;重视妊娠晚期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且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以窦性心动过速居多;34w之后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居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0例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电图资料,对心律失常及ST-T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1) 1560例孕妇有心电图改变426例,发生率为15.76%.其中Ⅱ、Ⅲ、aVF ST段改变9例(3.65%),T波改变56例(22.76%),窦性心动过速79例(32.11%),窦性心动过速合并ST-T改变58例(23.57%),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0例(4.06%),频发室早12例(4.87%),短P-R综合征22例(8.94%).(2)第二胎心电图改变明显高于第一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7天复查心电图,其心电图改变与孕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妊娠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主要与妊娠一系列生理改变、妊娠胎次及自身适应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5月间在该院进行孕期晚期心电图检查的GDM孕妇155例和正常孕妇155名,分析其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为41.3%,明显高于对照组12.9%(P0.05);孕妇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间期,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心电图检查作为孕期保健重要的必需检查,可筛查出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GDM孕妇,进行重点监护指导,最大限度的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35岁)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466例高龄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高龄孕妇912例作为对照组,均在妊娠晚期接受ECG检查,对比分析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短PR间期、ST-T改变、低电压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减、甲亢、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子宫肌瘤、心肌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经产妇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二胎孕妇妊娠晚期更容易出现ECG异常特别是心律失常,对高龄的二胎妊娠妇女应该及时发现处理异常ECG,保护母婴安全,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情况及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对既往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76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年龄>35岁孕妇记作观察组,另外38例年龄≤35岁孕妇记作对照组,随访两组孕妇最终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心电图情况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结果发生率(36.8%)比对照组(13.2%)高,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孕妇中早产率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龄孕妇心电图异常多为心律失常、ST-T段改变,异常心电图孕妇最终胎儿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较高,对此应加强高龄孕妇关注,加强对其心电图变化监测,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孕妇(2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年龄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年龄<35岁,140例)与观察组(年龄≥35岁,140例)。观察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电轴左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ST段压低、P-R期间缩短、导联低电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出现心电图异常现象,而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顺产率较低,早产发生率明显上升,临床应及时做好诊疗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短PR间期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2C型自动分析扫描仪,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专人监测分析.结果 晚期孕妇中短PR间期发生率为4.68% (32/684),产后1~3月内大部分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晚期出现短PR间期,QRS波群时限正常,只要无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顸后良好,注意产后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择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该院收治的51例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择取同期至该院检查的51名健康孕妇作为参照组,总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晚期心电图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14%,比参照组(11.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电图异常最突出的表现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31.82%)和STT改变(22.73%),参照组最突出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类型是窦性心动过速(33.33%)。结论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风险较高,心电图检查可用于筛查存在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80例孕妇,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就诊,均行回顾性研究,将孕妇按照年龄进行分组,适龄组(<35岁)为40例,高龄组(≥35岁)为40例,对两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心律失常类型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55.00%,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患者中,高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2.73%,明显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检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异常情况,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定期检查,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的情况对妊娠结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为35岁以下的年轻孕妇,实验组为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孕妇均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探讨高龄组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情况会影响妊娠结局高龄组异常心电图,实验组心电图出现异常的几率比对照组多,孕妇胎儿不稳定的几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因为高龄孕妇的抵抗力,及各个器官的机能都比较弱,所以出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情况比较多,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应该更加关注高龄孕妇,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临床心电图情况,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干预、治疗。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仪常规检查中、晚期孕妇,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作对照。结果2800例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孕妇组异常心电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显著增高的有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心电轴左偏、低电压等。结论对中、晚期孕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对症治疗,把心血管高危因素化解在萌芽阶段,以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0例妊娠晚期孕妇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与正常体检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应处理。结果观察组:1120例妊娠晚期妇女异常心电图425例,占37.9%,心肌酶异常(任一项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为异常,以下同)者2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6.1%;对照组:正常体检妇女异常心电图83例,占8%,心肌酶异常者6例,占心电图异常者的7.2%。两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心肌酶异常发生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生理性变化,无症状者无须特殊处理,给予休息、吸氧,可以纠正,对有症状且心肌酶谱异常者需积极寻找病因给予及时、适当的对症对因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晚期孕妇短P-R间期心电图是否引起心动过速,诱发猝死潜在危险因素存在(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拟通过研究发现致命性危险因素,早期预警、早期临床介入,预防猝死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0年6月共2160例晚孕孕妇12导联同步心电图.结果 68例出现短P-R间期,发生率为3.14%.此68例中有6例出现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占8.82%.此6例心动过速孕妇的胎儿也同时发生心动过速.68例短P-R间期孕妇彩色多普勒心功能检查全部正常,无一例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晚期孕妇短P-R问期可引发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并可诱发胎儿心动过速,但无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诱发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常规检查心电图的健康妊娠期女性500名为观察组,以与该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体检者500名为对照组,要求两组受试者均在安静的情况下,平卧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观察组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别观察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1)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妊娠组大于非妊娠组χ~2=2.216,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类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妊娠组均大于非妊娠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妊娠组随着孕周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不断增加。结论妊娠导致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而且妊娠后期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妊娠引起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分析妊娠影响心电图P-R间期变化可能产生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对我院382例20-40岁健康未孕妇女和536例20-40岁妊娠妇女产前产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中382例20-40岁健康未孕妇女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36例20-40岁妊娠妇女产前和产后半年的心电图作为两个不同的研究组,统计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结果 382例20-40岁健康未孕妇女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0.52%,536例20-40岁孕妇产前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为6.5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6例20-40岁孕妇产后半年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1.87%,和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妇女产前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这种现象多数是一种良性的电生理改变,可能与妊娠妇女体内的循环系统、激素水平、自主神经调节、需氧量以及基础代谢率的变化等有关,大部分会在产后自行消失,不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心房纤颤伴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结合心电散点图分析心房纤颤伴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结果 255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中,宽QRS为室内差异性传导105例(占41.18%),其中伴有蝉联21例(占8.24%);室性期前收缩87例(占34.12%),其中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例(占2.35%);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并存60例(占23.53%);室性逸搏15例(占5.89%)。结论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结合Lorenz散点图可对心房纤颤伴室性期前收缩进行快速诊断,能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主动脉窦途径射频消融心动过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及前间隔旁路等该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及消融成功时靶点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结果: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12例,其中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冠窦)10例、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窦)2例;源于无冠状动脉窦(无冠窦)的局灶性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3例及前间隔旁路2例.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Ⅱ、Ⅲ和aVF导联为高大R波,胸导联R波移行较早,V1导联r/S波振幅比≥30%,r波时限(82.2±16.4)ms,V1导联中r/QRS波时限比≥50%,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有效消融靶点心内电图示心室波明显比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5.2±21.6)ms.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均能被心房刺激反复诱发和终止,其心电图特点:房性心动过速时P波间期明显窄于窦律时P波间期,Ⅰ、aVL导联P波正向,Ⅱ、Ⅲ和aVF导联P呈负正双向.在心房标测中提示最早的心房激动在希氏(His)束区,但在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的心房激动较His束区的心房波提前,其解剖定位于His束上后方,消融靶点无His束电位.前间隔旁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时呈窄QRS波形,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呈窄QRS形,在无冠窦内记录到最早心房激动点,且无His束电位.17例均消融成功.结论: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前间隔房性心动过速和前间隔旁路具有相对的心内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应该考虑从主动脉窦途径标测消融策略,把握消融导管与冠状动脉的关系,导管消融治疗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5岁。以扩张性心肌病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次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房肥大,一度AVB。临床使用地高辛0.125mg、qd,2周后复查心电图(图1)示:基本心律为房颤,Ⅲ导联QRS形态两种,主波向上或向下交替出现,QRS时限〉0.12s,既形成双向性室速,V5导联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VS),Q-T时间缩短。心电图诊断: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0.
周江  李卓 《心电学杂志》1997,16(2):114-114
患者女,67岁。阵发性心前区不适3天,晨起晕厥发作于1995年11月14日09:00就诊。急诊描记心电图(附图A)Ⅱ、V_4、V_53个导联,见P-P基本匀齐,窦性频率96次/min,呈2:1房室传导,Q-T间期长达0.88s,T波倒置,V_4最深,且T波深度呈交替性改变。随后记录的Ⅱ导联见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巨大倒置T波伴电交替。实验室检查:血清钾3.58mmol/L,其余电解质正常,心肌酶学亦无明显异常。采用GIK溶液、硫酸镁、磷酸果糖、氯化钾等治疗,次日心电图(附图B)见Q-T间期稍有缩短,T波倒置变浅。第3天心电图(附图C)Q-T间期缩短至0.64s,T波倒置更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