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单肺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犬单侧肺移植术后观测移植肺的功能。方法 犬20只,选体重接近者配对作为供受体进行单肺移植(左右各5次),供体肺接受前列腺素E1注射后继之以改良Euro—Collins液自动脉灌注保存,缺血时间为4h~6h。移植术后结扎对侧自体肺动脉并于不同时间点检测植入肺的功能参数。结果 血气分析、气道压力及肺含水量测定结果均表明植入肺的良好功能。结论 受体犬结扎对侧自体肺动脉后,植入的供肺仍能接受全部右心排量并维持较好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 将学习制作该模型的前80只大鼠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20只,对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各阶段操作时间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稳步上升,在第Ⅲ、Ⅳ阶段模型趋于稳定.结论 经过耐心反复的连续训练,初学者能够熟练掌握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术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肺移植供肺的切取与肺保护液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1例同种异体人体肺移植供肺的采取手术,探讨肺动脉灌注、手术技巧、供肺的修剪及人体肺移植供肺的保护及灌注液种类对供肺的影响。方法脑死亡患者,胸正中切口后肺动脉插管,4℃改良低钾右旋糖苷(LPD)溶液行肺动脉灌注,及时胸腔内降温,肺组织在膨胀状态下切取后再行肺静脉相同溶液逆行灌注,仍以4℃LPD溶液保存,右肺修剪后植入受体患者右胸腔。结果供肺采取手术时间25min,冷缺血时间160min,肺动脉灌注时间12min,逆行肺静脉灌注时间2min,肺组织完全呈白色,质地柔软,无损伤。植人后标查动脉血气分析证明植人肺氧合功能良好,手术后仅有轻微排异反应症状发生。结论供肺切取手术技巧,肺动脉顺、逆灌注的方法均是保证肺移植成功的关键。改良LPD溶液作为保护液,可减少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HLA配型在肺移植中可能并不是绝对指标。  相似文献   

4.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肺移植的应用和疗效受到供体的缺乏、原发性移植肺功能障碍(PGD)、免疫抑制治疗相关并发症及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分子水平的治疗策略,通过修改移植器官基因,修复受损移植器官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下肺离体后置于肝素溶液中,10分钟后将下肺静脉吻合于上叶静脉残端,再行支气管吻合和肺动脉吻合。静脉、支气管、动脉吻合分别耗时14、13、11分钟,肺动脉阻断时间2.5小时。结果 术后3天拔胸管,肺膨胀良好,术后5天患者能下地活动。术后1个月CT增强扫描显示重植肺血液灌注和回流良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吻合口通畅。结论 对于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Ⅲ期中心型肺癌病人,可以考虑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自体肺移植是一种能保全肺组织的肺癌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6.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肺移植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延长终末期肺病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肺移植术后ICU的监测与护理直接影响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06年12月15日对1例肺气肿终末期患者施行了序贯双肺同种异体移植术,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急者生命体征平稳,双肺扩张良好,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本文就围绕该病人术后在ICU的监测与护理作如下的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更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正式实验20例,手术平均时间(65±4)min。手术成功率85%。血气、病理学等检查证实成功复制了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该方法操作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高度模仿临床肺移植,可用于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低肺移植术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及活检的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行肺移植手术后的16例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及活检处理,对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出血、低氧血症、气胸、感染等并发症做出预防及护理.结果 16例患者共行28次肺泡灌洗及组织活检,检出急性排斥8次,肺感染20次,均治愈;行肺泡灌洗及组织活检,术中出血3例(18.75%),发生低氧血症5例(31.25%),气胸1例(6.25%),经过积极处理患者病情好转.患者行移植术前后的住院天数及Ⅰ级护理天数有显著差异.结论 TBLB对诊断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充分做好检查前的准备,检杳过程医护默契配合,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临床肺移植发展及适应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世界临床肺移植的发展过程及存在问题,使临床肺移植的开展更适合我国国情。方法:查阅了20余年的肺称植中外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肺移植一整套成熟的肺移植方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肺保护.特异性免疫耐受等,对于我国,应尽快建立器官捐献法。结论:目前在我国可选择合适病人进行肺移植,但需加强肺移植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为了保证人体肺移植手术的成功 ,此前进行模拟肺移植动物实验非常重要。我院于 2 0 0 2年 6月~ 9月成功地施行了单肺移植动物实验 10次。现将有关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用福州郊区杂种犬 2 0只 ,重量 15~ 2 5 kg。每次实验 2只 ,随机分为供体和受体两组 ,共进行 10次单肺移植动物实验 (左右各 5次 )。手术前一天 ,用福尔马林熏蒸空气消毒两间手术室 ,分别用于取供体肺及肺移植术。手术器械、材料和物品等准备包括 :两套常规的肺叶切除器械 ,刨冰器械 1套 ,无菌盐水冰块 …  相似文献   

11.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患的一种最佳选择,20年来,肺移植已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方法,真菌感染是器官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器官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我院在2005—04—04进行了一例单侧肺移植,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患者仍健康存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例探讨临床药师在肺移植患者颅内感染伴肺部感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参与1例肺移植患者颅内感染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治疗,根据肺移植患者感染特点及治疗原则,制订并调整抗感染方案,优化免疫抑制剂用药剂量;通过分析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整和停用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结果:在药师的参与下,提出合理化建议,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不良反应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高药物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对患者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行单肺移植术,术中供肺吻合时局部心脏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6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肺移植术。取第一侧患肺切除术后供肺吻合前(T0)、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30min(T1)、供肺吻合中心脏局部低温60min(T2)作为观察时点,比较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与T0比较,T1、T2的食管温和血温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果与T0比较,T1、T2的TE和TB明显降低,T1、T2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降低。结论单肺移植术中供肺吻合时,单侧肺通气、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这一特殊麻醉状态下,尽管已对患者做了相应的保温及药物干预措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但仍会出现心泵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Ⅲ期肺癌指无远处转移,局限于胸腔内的中晚期肺癌,常常侵犯肺动脉干、主支气管和隆突等,因而手术难度高、危险性大,往往被迫放弃手术或被迫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术^[1,2]。近三十年来,因考虑到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全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5.
肺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肺疾病的一种可被广泛接受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几十年来,随着肺移植手术量的增加,患者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肺移植术后的存活率也在逐渐升高,这不仅是因为手术技术的进步,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也是关键因素。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而且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主要从诱导免疫治疗、维持免疫治疗和抗排异治疗等方面,梳理肺移植患者不同阶段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药理机制、药效结果以及治疗药物监测等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移植     
随着成人临床肺移植的进展 ,小儿 (包括儿童 )肺移植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1 ,2 ]。根据美国和欧洲登记的数目从 1982年首例儿童肺移植至 1996年 ,单肺移植的单位 31个 ,双肺移植 5 2个。 1993年全世界报告了 0~ 16岁患者肺移植共 118例 ,至 1999年 8月全世界共 817例 ,其中单肺移植 6 6 5例 ,双肺移植 15 2例。随着肺移植病例的增加 ,供体不足日趋明显 ,小儿尤为突出。登记肺移植受体因无供体 ,有不少病例在等待中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3- 5] 。因此 ,临床上出现在直系亲属中寻找供体源。其供体来自双亲的肺叶——肺叶移植或称活体肺移植 [6 ]。…  相似文献   

17.
1963年人类首次成功进行了人体肺移植。我国1995年进行首例人体肺移植瞄,经验较少,本总结1例成功同种异体肺移植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4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术中各小组环节配合要点。结果 24例ECMO辅助下完成的序贯式双肺移植患者,ECMO转流后氧合改善,手术全程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经过顺利。结论 ECMO辅助下序贯式双肺移植的手术配合中,充分的术前准备、迅速安全的体位安置、合理分工密切的手术配合、防感染措施的有效落实、严密的巡视与观察是护理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下肺离体后置于肝素溶液中,10分钟后将下肺静脉吻合于上叶静脉残端,再行支气管吻合和肺动脉吻合。静脉、支气管、动脉吻合分别耗时14、13、11分钟,肺动脉阻断时间2.5小时。结果 术后3天拔胸管,肺膨胀良好,术后5天患者能下地活动。术后1个月CT增强扫描显示重植肺血液灌注和回流良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吻合口通畅。结论 对于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Ⅲ期中心型肺癌病人,可以考虑应用自体肺移植术。自体肺移植是一种能保全肺组织的肺癌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肺精确薄片体外移植培养模型;并检测暴露于流感病毒下的人肺薄片里是否存在感染和病毒复制。方法参照改良琼脂糖充填肺组织的方法,以1.5%低熔低胶琼脂糖经充膨、钻取、切片及培养等步骤建立人肺精确薄片体外移植培养模型。选取不同时间点对移植培养的人肺薄片进行显微镜下组织形态观察;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毒性实验评价细胞毒性;以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肺薄片组织对暴露的流感病毒的反应。结果人肺精确薄片模型经长时间(>10d)的培养,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支持人肺薄片组织暴露于流感病毒后的感染和病毒复制。结论建立的人肺精确薄片体外移植模型可靠和稳定,可被用于流感病毒与人体肺器官感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