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淮安市康复医院康复科病房住院的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止痛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伪rTMS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是否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入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组(38例)和单纯的运动想象疗法组(38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接受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和单纯的运动想象疗法,共治疗4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分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ARAT评分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ARAT评分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单纯的运动想象疗法组(P值均0.05)。结论: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治疗,与单纯的运动想象疗法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采取基础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治疗时间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1)。结论作业治疗能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活动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本科对58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与抑郁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肩-手综合征组:系2004年4月~2008年11月本科收治的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58例,符合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1],男31例,女27例;年龄52.5~77.1岁,平均(61.3±8.8)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瘫痪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作业疗法和手功能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30 min/次,12次/周,共6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同时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20 min/次,12次/周,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采用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FMA-UE)、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FMA-UE、UEFT、M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和微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4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接受微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19例)和介入性超声联合常规康复训练(2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和1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测量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评价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P=0.000)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后3和10 d VAS评分(对照组:P=0.000,0.000;治疗组:P=0.000,0.000)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对照组:P=0.042,0.000;治疗组组:P=0.000,0.000)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 VAS评分(P=0.000,0.000)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P=0.000,0.000)亦低于治疗后3 d。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0.031)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P=0.000)低于治疗前,FMA-UE(P=0.000)和BI(P=0.000)评分高于治疗前。结论介入性超声和微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介入性超声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微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改善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手背和掌指小关节水肿程度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肩周封闭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复合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肩周封闭治疗,于治疗后4周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 复合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展上举)明显〉单纯治疗组(均P〈0.05或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P〈0.05)。结论 肩周封闭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改良式气压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入改良式气压治疗组(30例)和传统气压治疗组(30例)。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2组的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积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4周后2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改良式气压治疗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改善较传统气压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4周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改良式气压治疗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内旋活动度改善较传统气压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P<0.01,P<0.05)。治疗4周后,改良式气压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气压治疗组(分别为83.3%和56.7%,P<0.01)。结论 :改良式气压治疗相较于传统气压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伴功能障碍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功能性电针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及改善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Treat Group,TG)与对照组(Control Group,CG)2组。观察组运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并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共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8.00%),对照组共发生肩手综合征12例(25.53%),观察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老年医学科5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6例,康复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西酞普兰,10mg/d)+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及社区康复),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在患者入院后、治疗1个月后采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2组卒中伴抑郁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AMD评分均有降低(P0.05),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P=0.004,0.000,0.000)、FMA上肢功能评分(均P=0.000)、BBS评分(P=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和12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均P=0.000)、FMA(上肢:均P=0.000;下肢:均P=0.000)、BBS(均P=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电针、点穴、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颅脑损伤后康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对我院2014-09—2015-10治疗的113例颅脑损伤后康复期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电针、点穴、推拿疗法,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23%)高于对照组(76.79%,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失语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针、点穴、推拿疗法治疗颅脑损伤后康复期患者,通过补中气、舒经络、调气血,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医电针及灸法结合计算机虚拟辅助康复系统治疗卒中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 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收治的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9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其中,试验A组30例,采用电针及灸法结合计算机虚拟辅助系统;试验B组 30例,采用传统运动治疗结合中医电针及灸法;试验C组30例,采用计算机虚拟辅助系统结合运动治疗。 以移动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肌张力评定来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A组患者在肌张力改善程度(改 良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及移动能力评分(FIM)3个量表的评定中均优于B组及C组; 同时,B 组在以上量表的评定中优于C 组;且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及灸 法结合计算机虚拟辅助康复系统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单侧痉挛情况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2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用Fuglmeyer运动评估,发现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入选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FT)以及家属给予患者未经培训的日常生活训练;观察组采用FT和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同时治疗.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简式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加用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4周后的FMA、MBI及综合功能评定法(CFE)中的语言功能亦有所改善.结论 MRP和FT结合具有协同作用,早期应用能明显改善皮质下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加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心理加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研究,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西酞普兰+心理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对卒中后抑郁均有效,心理加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心理治疗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结合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60例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作业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价表(FMA)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组FMA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结合作业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缓解局部肌张力,提高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回归社会及家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路优泰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路优泰;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2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3、4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高;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35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Bobath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治疗28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采用四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7%,对照组为78.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3,P=0.000 1)。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70.23±13.52)分和(65.59±14.46)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