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抗-HBe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乙肝与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定量测定HBeAg、抗-HBe及HBV DNA量。结果:慢性乙肝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间的HBeAg及抗-HBe阳性率,抗-HBe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的抗-HBe较高;77例患者中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间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复制是否活跃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病期无明显关系,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向抗-HBe转化并非均提示病情好转,反而有可能是预示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前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HBsAg携带者血清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应用ELISA法,检测1545例HBsAg携带者血清HBeAg及抗-HBe。结果:不同性别HBeAg及抗-HBe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HBeAg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P<0.005;而抗-HBe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0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预防工作,有计划地对HBeAg及抗-HBe阳性者作长期随访研究,更有效地减少HBV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血清斑点杂交、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对100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的老年慢性乙肝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67%、96.67%、100%;在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7.78%、46.30%、51.85%;在抗-HBs、抗-HBc或抗-HBe阳性患者中三种方法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12.50%、18.75%。结论: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HBsAg、抗-HBc、抗-HBe同时阳性时,HBV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HBs并伴有其它抗体阳性时HBV仍有复制。用杂交方法来判断PCR产物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方法:用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5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e抗原阳性组与e抗体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各临床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阳性多见于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且与e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乙型肝炎及阻断慢性乙肝癌变。方法:随机抽出原发性肝癌患211例,进行HBV.M检测,并采用拉米夫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82例。结果:211例原发性肝癌患中HbsAg( )、抗HBc( )、抗HBe(+)196例(92.89%),HBV-DNA(+)108例(51.18%)。82例慢性乙肝患: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阴转率达81.71%,HBeAg( )阴转率30.50%。结论:慢性乙肝患HBsAg( )、抗-HBe( )、HBV-DNA(+)与肝癌相关;拉米夫定能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范英华 《当代医学》2011,17(29):16-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PreS7-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HgsAg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PreSl-Ag。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PreSl-心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PreSl-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l-Ag与HBV—DNA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旭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再活动时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水平与病情活动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一组急性发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组38例,抗HBe阳性组22例)病情活动期和恢复期的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在活动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血清HBV DNA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LLI)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HBV DNA复制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燕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196-197,199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500例乙肝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结果HBVDNA与HbsAg、HBeAg呈正相关(r=0.5332,r=0.3809,P均〈0.01);与抗HBs、抗HBe呈负相关(r=-0.1636,P〈0.01;r=-0.1271,P〈0.05);慢性轻度肝炎HBsAg含量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或0.001);慢性轻度肝炎HBeAg含量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01)。结论定量检测HBsAg、HBeAg能反映HBVDNA载量及复制情况,肝脏病变越重,HBsAg及HBeAg血清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0.
李生  陈钦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279-128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观察其对慢性乙肝病人HBV复制和变异的影响。方法:(1)用一种以拉米夫定为基础的拉米夫定+干扰素α-2β+黄芪注射液+“三联叠加疗法”,对慢性乙肝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抗HBV效果进行比较;(2)疗效观测指标:①ALT复常率;②HBV-ND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③血清HBV-DNA浓度;④HBV-DNA的YMDD变异率和前C区BCP变异率。结果:(1)三联叠加药组ALT复常率在治疗后第4、12及48周显著高于拉米夫定单药组(P<0.05),特别在治疗第36周,单药组ALT复常率为63.38%,而叠加组达84.21%;(2)两组的HBV-DNA阴转率在第12、36及48周有显著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在36、48周亦有显著差异(P<0.05),而抗HBe阳转率仅在第48周出现差异(P<0.05);(3)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浓度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时叠加组HBV-DNA滴度下降较对照组显著,至36.48周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4)治疗后12周,叠加组出现前C区BCP变异,疗后24、36和48周,两组均出现YMDD和前C区变异。但48周时,单药组YMDD变异率明显增加,前C区变异率降低,而叠加组YMDD变异略有增加,前C区变异无变化。结论:与拉米规定单独用药比较,三联叠加疗法可增加慢性乙肝患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移率,进一步降低血清HBV-DNA浓度和减少YMDD变异,故其抗HBV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临床与病毒血清学特点关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探讨HBV复制在HBV相关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338例经肾穿刺证实的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病毒血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HBV相关肾炎占肾炎总数的5.3%。在血HBsAg( )的肾炎患者中,HBV相关肾炎发病与HBeAg相关(P<0.05),与血清HBV DNA含量(bDNA)显著相关(P<0.01)。分支链DNA(b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P<0.05)。结论 bDNA是反映HBV复制的最佳指标。HBV相关肾炎与体内HBV复制程度密切相关,HBV在体内大量复制,可能通过循环中的病毒抗原沉积于肾脏和肾脏中该抗原原位表达而致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IQ—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FO—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7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在“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HBeAg+)和“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LHBc+)可检出,在“单纯抗体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s+、抗HBe+抗HBc+及抗HBc+)未捡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2.13%。且82.68%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在105copies/ml以上;“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44.39%,HBV—DNA拷贝数分布范围广。结论HBeAg的存在可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而HBV—DNA的检测更客观地反映了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用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1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HBsAg阳性125例中HBeAg阳性56例,抗—HBe阳性55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14例;HBV—DNA阳性80例。HBeAg阳性者中合并HBV—DNA阳性40例(71.4%);抗—HBe阳性的70例中有HBV—DNA阳性32例(45.7%)。说明HBV—DNA是更能反映体內HBV复制的指标;HBsAg滴度增加与HBeAg和HBV—DNA阳性例数呈平行关系,与抗一HBe呈反向关系。作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玉艳红  黄力毅  宣伟军  庞辉 《广西医学》2006,28(10):1493-149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e抗原(HBeAg)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为176例HBV慢性感染者(轻、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2)研究方法:①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②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③采用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及抗-HBc)。结果(1)在176例HBV慢性感染者中检出HBVBCP区T1762A1764变异者73例,HBVBCP变异的阳性率为41.5%。HBV BCP变异在HBeAg阴性病例的阳性率为49.4%(44/89),显著高于HBeAg阳性病例的阳性率33.3%(29/87)(P=0.03)。(2)HBV BCP变异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HBV BCP变异阴性组的含量(P=0.000)。BCP阳性组HBV DNA含量在HBeAg阳性病例及HBeAg阴性病例中均较BCP阴性组高(P=0.000)。结论(1)HBV BCP变异可引起HBV感染者的HBeAg阴转。(2)HBV BCP变异可使HBV致病力增强,病毒复制水平提高。(3)对HBsAg 阳性/HBeAg阴性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HBeAg阴性者误认为病毒的免疫清除或静息而延误抗病毒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6.
杨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06-106,1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阳性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4例有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HBVM与HBV DNA检测,对HBVM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94.16%,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1.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3例HBV DNA阳性,但HBVM全阴性,7例抗HBsAb、抗HBe、抗HBc阳性,1例HBV 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测提示患者有肝细胞损伤。结论:HBVM的检测不能作为HBV感染及HBV活动的唯一指标;HBV DNA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及HBV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的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并探讨HBsAg浓度用于HBeAg阳性病例监测HBV复制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其中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者共29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fuorescence quantitmivePCR,FQ-PCR)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IFA)测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Ag和HBsAg浓度。比较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以及不同HBsAg浓度病例的DNA水平,同时进行HBsAg浓度与DNA水平相关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浓度的HBsAg初步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若以血清HBVDNA大于或等于10^5拷贝/mL为阳性,则其中228例为DNA阳性(77.03%)。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但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HBsAg浓度特别增高达180p.g/L以上的病例DNA阳性率稍高外(χ^2=3.998,P〈0.05),其余不同HBsAg浓度的病例DNA阳性率及定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HBsAg浓度水平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血清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宜以HBsAg浓度监测这些病例的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HBeAg、ALT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为 HBeAg 阳性的CHB 患者血清标本131例(治疗前53例,治疗后78例),测定 HBV-DNA、HBsAg、ALT、HBsAb、HBeAg、HBeAb及HBcAb水平。结果(1)治疗前或治疗后的HBeAg 阳性CHB患者中,HBsAg高水平组的HBV-DNA阳性率、HBV-DNA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患者血清HBsAg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2)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患者中,HBeAg高水平组的HBsAg水平均高于HBeAg低水平组(P<0.05);在治疗后的患者中,HBeAg高水平组的HBV-DNA水平高于HBeAg低水平组(P<0.05)。(3)在治疗后的患者中,ALT异常组的HBV-DNA水平高于ALT正常组(P<0.05)。结论对于HBeAg 阳性CHB患者,其HBV-DNA水平随HBsAg水平升高而升高,HBeAg高水平者的HBsAg水平均高于HBeAg低水平者,且治疗后ALT异常者HBV-DNA水平高于ALT正常者,因此在无法开展HBV-DNA检测的地区,可检测HBsAg、HBeAg、ALT等指标对CHB进行筛查及监控。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1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1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予拉米夫定(100mg qd)治疗12个月。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清生化学应答。结果 治疗12个月末,血清HBV DNA总的转阴率为72.32%,治疗第9个月末的HBV DNA转阴者占转阴者总数的98.98%,一度转阴后再转阳的反跳率为24.40%,从未转阴的发生率为7.23%,HBeAg血清转阴率为33.9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9.75%,治疗第9个月末的血清转换者占转换者总数的90.32%;ALT恢复正常率为67.61%,反跳率为26.98%。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9.43%,部分应答83.33%,无应答7.23%。治疗前血清ALT不同水平组间 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9个月的拉米夫定治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后期;机体免疫状况对拉米夫定治疗疗效有较大影响,治疗前ALT水平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未经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特点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分为6组:慢性HBV携带6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164例,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7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74例,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42例,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48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值,荧光PC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慢性HBV携带、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阴性肝硬化和HBeAg阳性肝硬化6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依次下降,其中位数分别为:4.71(3.71 ~5.31)、4.04(2.45 ~ 5.22)、3.50(2.68 ~4.43)、3.34(1.38 ~4.37)、3.25(1.85 ~3.88)和3.15(2.51 ~3.92) lgIU/mL,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0,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外)的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9,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7,P<0.001).年龄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HBsAg定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3,P<0.001),区分两组的HBsAg定量临界值为3.29 lgIU/mL.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HBsAg定量值不同;血清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年龄相关;HB sAg定量值是预测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是否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