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院自 1983~ 2 0 0 2年 ,对 5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牵引治疗 ,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 5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 ,均经X光平片或CT确诊 ,其中男 386例 ,女 114例。年龄 18~ 6 8岁 ,平均 32 .6岁。病程 1个月至 5年。1 2治疗方法 采用青岛无线电装配厂JQ 1型脊柱牵引治疗机施腰椎牵引术 ,牵引力为 2 5 0~ 4 0 0kg(可调 ) ,牵引距离 7~ 13cm(可调 ) ,时间 1/4秒以内瞬间一次完城 ,配合挤压推拿手法 ,术后卧平板床 3天。牵引治疗根据患者体重病情决定气压 ,一般 5 0kg给…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4~ 7月 ,我们对 30例年龄在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渐进式牵引治疗 ,现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8.3岁 ,其中男 1 8例 ,女 1 2例。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2 5年。30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采用我院 4月初引进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生产的全自动电脑控制颈腰椎牵引装置 TM- 30 0 - 1治疗 ,选择渐进式牵引模式 ,从自身体重的 1 /3开始增加。牵引时间 ,每次 30 min,每天 1次。 2 0天为 1个疗程。3 疗效观…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突出(LDH)为现代社会常见、多发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Yorimitsu、Ebara等[1-2]两位学者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男性,60岁以上的女性,90%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3],而非手术治疗被认为是LDH的首选疗法[4]。研究表明,腰椎牵引非手术治疗成效显著。加强对牵引治疗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 1991年以来 ,我院采用针刺配合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制造的ATA -HD型自动牵引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患者共 98例 ,均根据症状、体症、X线片、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 5椎间盘突出、L4、 5椎间盘膨出、L5、S1突出、L4、 5骨质增生 ,先天性椎管狭窄等均适合连续牵引加针刺 ,以区分单纯牵引和牵引加针刺的疗效。1 2 分组及治疗单纯牵引组 48例 ,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小 2 6a ,最大 6 0a ,病程最短 3d ,最长 5 y ,采用自动牵引装置 ,行腰椎持…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本组 5 3例 ,男 4 1例 ,女 2 2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4 2岁 ,病程 2天至 10年。L4、5突出 37例 ,L5S1突出 2 0例 ,L4、5及L5S1同时突出的 6例 ,6 3例患者均有腰腿部疼痛 ,以放射痛、酸痛为主 ,其中单侧疼痛 4 9例 ,双侧疼痛的 14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和体征、X线片、CT、MRI等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方法 :牵引采用石家庄生产FYC -Ⅲ型腰椎牵引治疗床。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 ,逐渐加大牵引器的拉力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 0~ 30分钟后 ,在牵引状态下采用掌压法、肘压法、指压法等反复施术腰椎 ,在痛…  相似文献   

7.
以推拿为主,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结果:治愈73例,占41%,好转99例,占55.6%,未愈6例,占3.4%,总有效率为96.6%。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体脉冲加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2例,疗效优11例,良18例,差3例,总有效率91%,整体脉冲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行之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  相似文献   

9.
我科以腰椎牵引和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主要阐述了采用按摩与牵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环纳,同时又有利于改善腰部肌肉的活动功能,使机体的内外环境达到稳态,疗效稳定持久,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3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牵引推拿)272例和对照组(牵引)11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5次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牵引和小针刀二者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椎牵引结合小针刀术治疗、观察、回访。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可以进行保守治疗,疗效肯定。结论:将腰椎牵引和小针刀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 5例 (治疗组 ) ,并与单纯牵引治疗 2 5例患者 (对照组 )作对照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 5 0例患者 ,均经腰部CT检查确诊 ,且具备相应的临床症状 ,并随机分成 2组。其中治疗组2 5例 ,男性 1 9例 ,女性 6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68岁 ,平均年龄 42岁。病程 3个月以内 4例 ,3个月至 1年 5例 ,超过 1年 1 6例。L3- 4 椎间盘突出 3例 ,L4- 5椎间盘突出 1 8例 ,L5-S1 椎间盘突出 4例。对照组 2 5例 ,男性 1 5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2岁 ,平均年龄 39岁。病程 3个月以内 6例 ,…  相似文献   

14.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采用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例,结果优良率为86.9%,总有效率为95.2%。认为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疗效,具简便安全、勿需麻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995~1999年采用骨盆牵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与1 991~1994年采用单纯骨盆牵引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作疗效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治疗组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38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布,L3~4节段2例,L4~5节段29例,L3~S1节段15例,L4~5及L5~S1两节段均突出10例.对照组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57岁,平均37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布,L3~4节段1例,L4~5节段1 7例,L5~S1节段10例,L4~5及L5~S1两节段均突出8例.全部病例均经CT检验,临床表现均有腰及下肢疼痛,腰功能受限,病变椎旁压痛,伴放射痛,挺腹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多在60.以下.两组病例在一般情况下具备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发生变性及外科等原因引起脊髓环部分或全部破坏、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与局部麻木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人在实践中采用在垂直式牵引下作推拿治疗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2—64岁,治疗5—15天,治愈率60%,好转35%,无效5%,半年后随访满意,提供同行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刀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刀治疗,牵引,应用中西药物,休息等方法 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经系统的结合治疗后,治愈54例,显效27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结论 针刀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对性强,治愈率较高,复发率及费用较低,是基层治疗本病较为实用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娥  陆艳霞 《右江医学》2002,30(3):271-27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采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牵引治疗方法简单易行 ,无痛苦 ,患者容易接受。但牵引治疗期间的护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而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牵引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科自 2 0 0 0年 3月以来对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切实加强护理 ,实施健康教育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就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112例 ,男 75例 ,女 37例 ,年龄 17~6 7岁 ,平均 36 .8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1个月 ;病变部位 :L3~ 4 9例 ,L4~ 54 5例…  相似文献   

19.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 (简称 LIDP)是一常见病 ,其常用手法及一般机理本刊 2 0 0 0年第 3期已作阐述 [1] ,兹就其机理扼要加以分述 :1 生物力学研究 一般采用尸体的脊柱标本 ,模拟各种手法进行研究。冯天有 [2 ] 指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伴有脊柱之间的微小位置变化和生物力学改变 ,并可证实这种微小的“错位”是可以通过手法来纠正的。马达 [3]通过观察 ,表明前屈侧弯旋转 (坐姿旋转 )手法对腰椎小关节的活动幅度最大 ,直立旋转 (侧扳 )手法次之。正是由于手法作用下小关节突的反复活动和关节囊的伸缩 ,改变了椎间孔的形态和大小 ,从而松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