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种中草药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抑制效果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2、2、15细胞株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检测雪莲注射液、复方一枝蒿和复方沙棘在体外对HBV复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雪莲注射液有较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用治疗指数评价显示此制剂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复方一枝蒿虽有抑制HBeAg的作用,但对HBV复制无抑制作用。复方沙棘在实验深度范围内无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2、2、15细胞株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检测雪莲注射液、复方一枝蒿和复方沙棘在体外对HBV复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雪莲注射液有较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用治疗指数评价显示此制剂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复方一枝蒿虽有抑制HBeAg的作用,但对HBV复制无抑制作用。复方沙棘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无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补肾健脾方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补肾健脾方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补肾健脾方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补肾健脾方作用于2.2.15细胞10d后,药物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7.80g/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05g/L和9.55g/L,治疗指数分别为1.98和3.96。结论:补肾健脾方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肝灵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为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病变,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本院用“软肝灵”胶囊观察对慢性肝病患者抗肝纤维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次共观察病例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7~62岁,平均43.2岁。均为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慢性乙肝肝硬化3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5例,其他4例诊断标准参照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1993.1)。2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用软肝炎胶囊.(由黄连、蜂皇浆、桃仁、川穹、丹参、裁等等,按一定… 相似文献
5.
6.
苦参碱脂质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和比较二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抗HBV作用。结果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2.2.15细胞11 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7.29mg/ml和1.33rage/ml,对HBsAg和HBeAg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78 mg/ml、3.35mg/ml、<0.078mg/ml和>10mg/ml,苦参碱脂质体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93.46和2.17,高于苦参碱的治疗指数。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苦参碱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药物“911”在鸭实验动物模型中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效果。方法:北京鸭足静脉注射DHBV,第1次试验随机分为空白,Ara-AMP对照和20,40,80mg/kg3个治疗组,于感染后第7d,给药后第5,10d和停药后第5d采血,第2次试验设空白对照和40.80mg/kg2个治疗组,用药后第5,10d及停药后第5d各组分别处死3只鸭取肝脏检测肝HDBV DNA,采用DOT EIA法检测血清DHBsAg,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DHBV DNA,Southern转膜杂交检测鸭肝DHBV DNA。结果:第1次试验结果表明,血清DHBsAg及DHBV DNA在20mg/kg组基本无变化,在40mg/kg组治疗后明显下降,但效果无80mg/kg组明显;80mg/kg组DHBsAg 及DHBV DNA水平治疗效果最明显,与用药前及空白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试验与第1次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鸭肝脏DHBV DNA检测表明,80mg/kg治疗组对鸭肝DHBV DNA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鸭肝DHBV DNA含量。结论:“911”有较好的抗DHBV感染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和发病率高的特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HBV慢性感染的药物为干扰素(IFN)及核苷类药物。IFN是目前疗效较为肯定的抗HBV药物,但仅对20%~30%的病例有效。核苷类似药物拉米呋啶可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治疗后患血清中HBV—DNA滴度明显下降,但易出现耐药变异病毒株,且停药后病毒复制易反弹。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反应及耐药变异病毒株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关注传统中医药疗法,因此从中药复方中筛选出有确切疗效的抗HBV药物是当前中药研究的一个热点。笔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抗HBV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肝灵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应用中药肝灵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观察血清ALF活性,总胆红素,TP,ALb,肝组织均浆SOD、MDA,红细胞免疫及光镜,探讨肝灵保肝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11.
抑毒调平液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用2.2.15细胞体外培养,对抑毒调平液抗HB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抑素调平液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在19.64%-57.93%和21.31%-60.22%之间,该抑制呈剂量依赖性。药物对HBsAg、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3.27、3.64。药物处理的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HBV DNA量明显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抑毒调平液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HBeAg及HBV DNA的分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准种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HBV准种的变化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从准种角度了解进化特点以及准种与耐药发生的关系将有利于预测疗效、克服耐药以及研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等。HBV准种的实验诊断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HBV准种的研究进展,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准种实验诊断方法的引入将对HBV准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3种细胞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6h至3周的6个不同时期的动态观察发现:细胞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阳性率表明3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胆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最为敏感,其次为淋巴细胞,3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脱氧核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和c基因特异性的脱氧核酶(DNAzyme)对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s基因ORF A^157UG、e基因ORF A^1816UG的DNAzyme DrzBS、DrzBC,在2.2.15细胞上观察其对HBVs基因、c基因的表达抑制效应。结果:DrzBS、DrzBC作用于2.2.15细胞后,可显著抑制HBVs基因、c基因的表达,有效浓度为0.1—2.5μmol/L并呈剂量依赖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4.2%和91.8%;有效抑制持续时间可达72h,DrzBS、DrzBC在细胞内对HbeAg、HbeAg表达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作为对照的反义寡核苷酸AsBS、AsBC,有效浓度较后者低至少l0倍。其对2.2.15细胞的HBVDNA复制无明显影响,亦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在2.2.15HBV细胞模型系统,DrzBS、DrzBC能高效阻断HBVs基因、e基因的表达,是一种特异性的、高效的抗HBV基因治疗剂。 相似文献
15.
金丝桃素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机制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细胞水平评价金丝桃素(HY)的抗乙型肝炎作用,并初步探寻其药物作用靶点。方法选择可分泌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株 HepG2.2.15为实验对象,HY 为 HY 组,拉米夫定(3TC)为3TC 组,去离子水为空白对照组,对细胞进行分组给药。给药72 h 后,采用 Southern 印记杂交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病毒 HBV-DNA 的复制水平;ELISA 检测 HBV 表面抗原(HBsAg)和 HBVe 抗原(HBeAg)的抑制率;采用 Northern blot 与荧光定量 PCR 检测 pgRNA 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及荧光定量 PCR 检测调控因子肝细胞核因子3(HNF3β)、肝细胞核因子4(HNF4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视黄受 X 受体(PPARα/RXR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Y 组与3TC 组对 HepG2.2.15细胞中的 HBV DNA 及 HBsAg、HBeAg 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Y 可显著减少 pgRNA 的表达(P <0.05),而3TC 无明显变化(P >0.05)。与空白对照组和3TC 组相比,HY 对调控因子 HNF3β与 HNF4α的表达有显著影响(P <0.05),但对 PPARα和PXRα的表达无影响(P >0.05)。结论 HY 具有强效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且其可使负向调控因子 HNF3β的表达升高并降低正向调控因子 HNF4α的表达。提示其药物作用靶点可能为 pgRNA。 相似文献
16.
17.
紫杉烷二萜化合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杉醇类似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但国内外对嗜肝DNA病毒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对从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sis)树皮中分离出的单一成分进行了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体外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个紫杉烷二萜化合物(TD-1)具有抗病毒作用。一...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概况章友安汪栋才(江西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南昌330006)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实验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由之路。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潜在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细菌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cFv)细胞内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的作用。方法: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的HBsAg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sAg单链抗体基因,并构建表达HBsAg ScF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BsAg ScFv,转染PA317细胞,将转染细胞分泌的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成功筛选出HBsAg ScFv,PCR扩增出750bp的全基因,构建HBsAg Sc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在上清中检测出含HBsAg ScFv假病毒颗粒的存在,上清感染2.2.15细胞后第3、5、7、14天,HBsAg,HBeAg逐渐下降,到第14天时HBsAg已变为阴性,DNA定量检测无明显变化。结论:HBsAg ScFv能成功地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表达,并有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排列组合对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月江西省宜黄县中医院收治的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9)。按照中药成分杀灭乙肝病毒作用,将相同成分的中药组成一组,治疗组选择5组中药序贯治疗,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性的治疗中采用中药排列组合,可取得较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