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在疟区以双氢青蒿素治疗了带配子体的间日疟患者9例,定时取血涂片观察血液中疟原虫的变化,并以大劣按蚊为媒介,观察配子体感染性有无变化。结果服药后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密度均迅速下降,8hr后配子体全部失去感染性。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迅速杀灭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的抑杀作用。【方法】仅骨髓带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而骨髓与外周血液均无成熟配子体的患者1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6例口服双氢青蒿素片7d总量480mg;B组5例口服硫酸奎宁片7d总量10500mg,定时取骨髓和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两组配子体密度的变化。【结果】A组骨髓早期配子体药后10d全部转阴;而B组全部阳性,至药后14d仍有2/5例阳性。外周血液配子体转阴时间,A组为(4.8±0.9)d;B组为(22.0±5.8)d。【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杀灭恶性疟原虫早期配子体,而硫酸奎宁似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后,疟原虫在其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方法:以羊膜饲血法供郑州中华按蚊吸食间日疟患者血液,养殖饱吸血液的雌蚊,定期解剖观察疟原虫在体内的生长与发育。结果:疟原虫雌、雄配子体在其胃内15 min即发育成熟,45min结合为动合子,26h动合子发育成熟,48h胃壁出现囊合子,7~8 d子孢子即已进入唾液腺。胃囊合子阳性率为26.4%,腺阳性率为19.4%,总阳性率为45.8%,从第7 d起有少量子孢子进入唾液腺,8 d后进腺率显著增高,子孢子进腺过程是分批的连续过程,不是同步的。结论:郑州中华按蚊对间日疟易感性较高,吸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阳性血液后7~8 d即可传播疟疾。  相似文献   

4.
间日疟原虫在郑州中华按蚊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中华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后,疟原虫在其体内的易感性和发育过程。方法:以羊膜饲血法供郑州中华按蚊吸食间日疟患者血液,养殖饱吸血液的雌蚊,定期解剖观察疟原虫在体内的生长与发育。结果:疟原虫雌,雄配子体在其胃内15min即发育成熟,45min结合为动合子,26h动合子发育成熟,48h胃壁出现囊合子,7 ̄8d子孢子是入唾液腺。胃囊合子阳性率为26.4%,腺阳性率为19.4%,总阳性率为45.8  相似文献   

5.
洪美蕊 《河北医学》1996,2(5):515-516
先天性间日疟的临床护理(321400)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洪美蕊间日疟是感染间日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以间歇性发热、寒战、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其临床特征。先天性间日疟是因母体怀孕时感染间日疟,疟原虫在胎盘滋生,引起胎盘病变从而传至胎儿;或在分娩时通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症原虫,约氏疟原虫)中,可被间日疟、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的交及反应抗原。方法用50%、60%Percoll不连续梯度分离疟原虫感染红细胞,20mmolPBS被红细胞后,收集红内期原虫,以1%NP—40提取可溶性抗原。各种抗原经SDS—PAGE电泳后,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分别用间日疟、恶性疾病人血清进行免疫识别。结果3神动物疟原虫红内期抗原中有多条蛋白区带可被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其中合蟹报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伯氏疟原虫有16条蛋白区带被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分别多于其它疟原虫。间日疟病人血清可识别5种疟原虫共有的72kD蛋白,而恶性疟病人血清不识别该蛋白。结论人疟原虫和动物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支又反应抗原。会压滤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伯氏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之间抗原相似程度高于其它疟原虫。72kD.蛋白在间日疟无疾学诊断方面可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丁颖  陈颖 《吉林医学》1997,18(6):349-349
骨髓像中检出疟原虫影响因素的探讨丁颖张曼(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130021)陈颖(松源市宁江区结核防治所131200)疟原虫为疟疾的病原体。人体感染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在疟疾发病率上以间日疟为多,恶性疟为次,而各种疟原虫可分为滋养体...  相似文献   

8.
间日疟原虫多核和复居现象,江静波氏认为是间日疟原虫一个亚种、杨柏林氏认为是间日疟原虫固有的形态或某种变异。笔者于1984年9月在珙县王家乡对一例每日发作间日疟病人的原虫象进行了两个临床周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自1982年以来,对经血检确诊的249例间日疟病人配子体携带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在249例间日疟病人中,携带配子体者72例,配子体率为28.92%。各月(5~10)配子体率分别为20%、32.35%、32.18%、26.58%、28.57%、16.67%。儿童与成人,男性与女性及两年内有无疟史配子体率分别各为26.83%、29.94%;29.58%、28.04%;19.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及防2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指导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方法:在云南省边境的勐腊县、景洪市和孟连县发病率≥8%的村子,随机分成双氢青蒿素(A、B)组、防2(C)组和空白对照(D)组进行预防服药控制疟疾现场研究。结果:A组带虫率从服药前的10.40%(54/591)降到药后的6.95%(37/533),下降33.17%;B组下降84.70%;C组下降49.82%;空白对照组带虫发病率较观察前上升68.00%。结论双氢青蒿素每15d顿服6片,连续2月,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防2对间日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鉴别人体四种疟原虫的套式PCR技术,检测我国西南部分疟区疟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用两组疟原虫引物,扩增SSUrDNA特定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检测凝胶分析仪观察并摄像。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扩增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分别为104bp、102bp和115bp特异片段。所检测的138份疟疾患者血样中,四川名山县95份均为间日疟单纯感染,筠连县37份中10份为与间日疟和/或恶性疟呈混合感染的三日疟,云南金平县的6份均为合并恶性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疟原虫混合感染。结论 所建立的套式PCR检测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稳定可靠等优点,在疟疾诊断、虫种鉴别、混合感染的判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监控预测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克隆测序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应用。方法: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患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用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以SSUrDNA为靶基因,PCR诊断间日疟,双盲法检测40份血样(28份镜检阳性的血样,12份健康血)。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I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1个碱基C;以SSUrDNA为靶基因,双盲法检测镜检阳性及健康人血样,结果完全正确。结论:所克隆的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以其为靶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适用于间日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乙胺嘧啶作为间日疟预防用药,在临沂地区广泛应用近20年,为了解长期应用后体内疟原虫对该药的敏感性,我们于1981年疟疾流行季节,在临沂县白庄公社选择35例间日疟现症病人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抗疟药硝喹对间日疟及恶性疟均有治疗及防治效果,对鸡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均有阻断作用。1979年对硝喹进行了鉴定,并商定1980年在疟区扩大使用。我们于1980年在疟区进行大面积防治的工作中,对流行比较严重的几个村寨进行了重点观察,并于1981年继续进行观察,现将两年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疟原虫(P.gallinaceum),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间日疟原虫(P.vivax)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短,配子体成熟后存活时间亦短促,因此,服用杀裂殖体药物时,一旦控制了临床症状,消灭了血内无性体,也就迅速控制了传染源。而恶性疟则不然,配子体通常在无性体出现后十天左右,才陆续进入周围循环。用杀裂殖体药物治疗时,虽能控制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PvMSP1-19用于检测间日疟患者抗体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His-tag亲和层析柱对间日疟原虫PvMSP1-19重组蛋白初步分离,再经快速蛋白液相色谱仪(FPLC)XK16/70 Superdex75预装柱进一步纯化和Western blot分析。用纯化后的PvMSP1-19重组蛋白包被ELISA板,检测间日疟现症患者、既往感染者和正常人血浆IgG1、IgG4、IgM、IgD、IgE抗体水平。结果间日疟现症患者血浆中抗PvMSP1-19 IgG1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和正常人(t=5.535,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血浆中含有高水平的抗PvMSP1-19抗体IgG1。  相似文献   

17.
用国产耳穴探测仪探测耳穴疟区、肾、膀胱、脾4穴诊断间日疟,共探测疟疾病人、带虫者、疟史病人、非疟原虫感染者计5000余例,并与血检疟原虫法进行对照观察,认为本法诊断间日疟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具有简易、经济的优点,可以适应大面积的疟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余庆华  陈太雄 《农垦医学》1999,21(4):254-255
双氢青蒿素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衍生物,获199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成就的殊誉[1]。在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的指导下,我们于1994年收治疟疾病人34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观察内容1、观察对象:以有疟疾临床症状,血检发现恶性疟或间日疟原虫无性体,不限年龄,本次发病后未用过抗疟药或有抗疟作用的药物为治疗观察对象。2、给药方案:双氢青蒿素片商品名科泰新(COTECX;N)北京第六制药厂生产,每片含量20mg。以用七天疗程为主,少数病例用五天疗程。各年龄组眼药剂量和方法见表且。3、观察方法:体温每四小时查一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多种实验室方法综合诊断昭通市疟原虫疑似病例,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疟原虫检测试纸条(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先做快速检测,然后按照镜检标准制作厚、薄血涂片,经常规吉氏染色后在油镜下(×1 000)的薄血膜观察疟原虫形态,鉴定虫种。最后针对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4种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 10份县区采集的疑似病例,快速试纸条1532未做,3份可诊断为恶性疟,其它6例皆不能明确诊断;显微镜下4份可明确诊断为恶性疟,其中1201为高密度恶性疟,3份可明确诊断为间日疟,1649县级初次镜检误诊为间日疟,省级镜检确诊为卵形疟,1532县级初次镜检误诊为恶性疟,省级镜检未发现疟原虫;所有病例皆经省级采用巢式PCR扩增,4份确诊为恶性疟,3份确诊为间日疟,1649确诊为卵形疟,1532和A无条带。经快速检测、镜检、巢式PCR,证实昭通市2013年9月以来报告的10例疟疾病例分别为3例间日疟、4例恶性疟、1例卵形疟、2例阴性。结论基层镜检技术不稳定;胶体金法诊断结果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镜检准确性依赖于镜检人员技术水平,剿式PCR法诊断最为准确;疟疾确诊需逐级复核和多种实验室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寄生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三种,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最易发生脑型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感染也偶可引起脑型疟发作。由于脑型疟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不能很好认识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而耽误抢救时间。现就脑型疟的诊断、治疗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