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0例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12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术式的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11例,其他术式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特殊部位或特殊原因的颈动脉狭窄应视病情采取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并对此两种术式的适应证进行讨论。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121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人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104例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7例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支架成形术为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的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CAS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5.27±11.52)%,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8.1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无新发TIA、脑梗死及死亡患者,但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CABG两种术式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CAS-CABG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行CABG治疗的70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AS处理,分为CAS-CABG组(116例)和单纯CABG组(584例)。CAS-CABG组平均(64.8±7.3)岁,均仅行单侧CAS手术;单纯CABG组平均(65.5±7.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及中位24个月随访的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2.6%对9.1%,P=0.02),CAS联合CABG手术并未增加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术式治疗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房颤史和卒中史是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CABG术后早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联合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应合理筛选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进行预防性CAS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我科4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2000年10月~2002年7月40例颈动脉狭窄行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术,共放支架43个,其中Wallstent支架39个,Smart支架4个。应用脑保护装置5例。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支架置入,颈内动脉口都恢复到4min以上。术中出现轻度卒中2例,较重卒中2例:1例术中出现左眼视野缺损,3月后仍有残余症状;1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偏瘫,经救治神志恢复。并发症发生率10%(4/40),严重卒中发生率5%(2/40),应用脑保护装置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用脑保护装置时安全保证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8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5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0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以解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部位的狭窄.  相似文献   

7.
背景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合并颈动脉狭窄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处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问题应引起重视.目的 为了探索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最佳处理方法,此文将CABG患者并存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及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汇总.内窖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最佳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既往外科治疗多采用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但近年来随着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可以采用分期或同期经皮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CABG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保证大脑的有效灌注压,避免脑缺血和栓塞.趋向 同日CAS-CABG"杂交"手术已显示出可行性,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16 4例 ,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 14 6例 ,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13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5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 结果  16 4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 (78 8± 13 6 ) %降低到 (10 2± 7 5 )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 (0 6 % ) ,1例出现小卒中 (0 6 % )。14 5例获得随访 ,时间 3月~ 30月 (平均 8 9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术后 6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随访 4 5例 ,再狭窄 1例 (2 2 % ) ,但无临床症状。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一方法自200l年8月至2003年7月,共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8例,术前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4.13=13.38)%,均为症状性病人结果狭窄位于颈内动脉6例,位于颈总动脉2例,所有病人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后狭窄程度均≤10%。全部病人无临床并发症,5例临床症状消失,3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随访3~27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缺血性神经损害发生;影像学检查无显著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尤其适合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的病人,脑保护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因硬化斑块或血枪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两种方法为主,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