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出境劳务人员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苏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分中心随机抽取出境劳务人员进行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出境劳务人员每次和经常使用安全套的占19.01%,主要动机是避孕。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是否掌握艾滋病知识的人群之间安全套使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动机是影响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出境劳务人员使用安全套的动机仅为避孕;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达到预防艾滋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口岸出境劳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时发现目前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口岸改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象在江苏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各分中心采取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出境劳务人员共700人,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出境劳务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纸和杂志。其中51.82%的人员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但性别、年龄和既往是否获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等因素对他们的现有水平基本没有影响。同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现有水平对安全套的使用也影响不大。结论社会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是有效的,但要进一步提高出境劳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必须要加强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充分发挥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采取形式更加新颖多样,内容更加通俗易懂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获取归国劳务人员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归国劳务人员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缺失,探索适合出国劳务人员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和防治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为制定出国劳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式。在山东口岸11个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单纯随机抽取前来进行健康体检的归国劳务人员,采用现场独立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86.40%的归国劳务人员在出国前接受过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国前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占82.8%;被调查的归国劳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文化程度和前往各大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前往国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在前往哈萨克斯坦的人员在出国前均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一些问题在性别、年龄和职业等方面有差异,表现为女性、年龄小和从事石油行业的人员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比例高。〔结论〕绝大多数归国劳务人员在出国前已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往国家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主要因素;通过朋友或医生传授和学校教育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普遍偏低,应加强以上两种途径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盐城地区对外劳务实际,研究适合出国劳务人员STD/AIDS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分析出国劳务人员STD/AIDS影响因素,以及对829名出境劳务人员分境内、境外两个阶段分别干预情况的综合分析,构建干预模式图。〔结果〕出国前经专业人员健康教育干预后,劳务人员STD/AIDS知识、态度明显变化(P0.05),境外劳务期间由于同伴教育发挥作用,回国后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论〕对劳务人员采取出国前专业健康教育与境外期间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该人群防控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STD/AIDS防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对远洋渔民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在远洋渔民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方法〕选取2004—2006年由舟山口岸出境的远洋渔民为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在出境前采取各种宣传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在入境时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各调查组的艾滋病知晓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在进行干预前的总知晓率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总知晓率和各项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出境前和入境后总知晓率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VCD录像片和卫生知识宣传窗最为满意。〔结论〕通过采取各种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播放艾滋病知识VCD录像片和卫生知识宣传窗有更好的效果。可以提高远洋劳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或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舟山口岸出入境远洋劳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行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调查监测,为对远洋劳务人员实施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在远洋劳务人员出国前以船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他们在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的信息,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艾滋病暴露行为进行逐项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干预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性病感染率明显下降,刮面刀、牙刷分开使用等方面明显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在非婚性行为等其他方面干预后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远洋劳务人员出国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助于他们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来华外籍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口岸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友谊关口岸对558名来华外籍人员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的3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0.7% ̄89.7%;对其他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9.0% ̄79.1%;性别、年龄、学历、地域等因素影响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结论〕应进一步在口岸加强对入境的外籍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是男性、小学以下学历、大于40岁、来自亚洲和非洲的人员,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8.
出国劳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知识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出国劳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制订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培训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4~6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36名出国劳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出国劳务人员对于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我国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可以预防等内容掌握较好,回答正确率在90%以上;对于艾滋病的传染性、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等内容了解不多,回答的正确率在60%~80%;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用碗筷是否会传染艾滋病以及性病可以促进艾滋病传染则知之甚少,回答的正确率在35%以下。〔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身防护意识和水平,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扩散,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提出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对策。〔方法〕在江西口岸出入境人群中随机选择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对8项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的总知晓率为74.83%,男女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掊2=3.187,P=0.074);不同年龄段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21.733,P=0);未婚组知晓率高于已婚组(掊2=6.681,P=0.010);不同职业的人群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34.542,P=0),以劳务人员知晓率最低为68.82%;文化程度越高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掊2=72.977,P=0)。出入境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75.17%)、宣传材料(55.17%)、报刊杂志(50.67%)、网络(49.00%)、广播(35.00%)、咨询医生(26.83%)、交谈(19.67%)、培训(9.50%)。〔结论〕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应加强大年龄组、已婚、劳务和低学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搞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有效地防止艾滋病在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 ̄2005年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19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福建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以回国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入境人群高于出境人群和境内人群;以异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必须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高中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帮助中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技能。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4所中学的高中二年级共8个班级的428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们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除“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这一知识外,其余知识点均明显提高(P 〈0.01);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除“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共用毛巾衣物不会感染艾滋病”2项外明显也有所提高(P 〈0.01);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教育后“会主动关注艾滋病的话题”以及“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将使用安全套”这2项有明显改善(P 〈0.001)。结论在中学进行主题班会和展板等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预防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方法]2008年印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礼品扑克",免费分发到邹城市10个建筑工地,供民工使用,并评价这种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结果]发放扑克后1月,在其中8个建筑工地抽查306名民工,均表示认真看了扑克的内容,其中84.31%已经使用扑克,98.04%表示喜欢扑克。干预前调查民工358人,干预后调查306人,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能够正确对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分别占37.15%、86.60%(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并不遥远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1.84%、77.78%(P〈0.01),表示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82%、91.83%(P〈0.01)。[结论]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单位流出地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模式,为国家制定和落实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额连续抽样方法获取仪陇县柴井乡外出农民工的117人,由当地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信件开展3个月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 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7%提高到干预后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商业性行为从干预前33.3%下降到到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时性行为从干预前22.2%下降到干预后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流出地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模式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前往疟疾疫区的出国劳工开展有关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建立有效的疟疾宣教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书面宣教材料分别对同一出国劳务人群干预前后对疟疾防治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劳工进行干预后,研究对象得分为6.23±1.59,比干预前(4.37±2.17),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3P0.001);干预后,劳工对疟疾相关知识各问题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职务、年龄、职业、出生地等劳工,经过干预后,干预前后得分变化差异未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出国劳工疟疾防治知识的宣教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宣教方式对出国劳工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值得提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性观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效果,为在该类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5月,对临沂市2所职业技术学校的470名学生进行短期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于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分别获得有效答卷392份、384份,同意婚前性行为、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者所占比例培训前为4.85%~50.51%,培训后为5.21%~52.08%(P>0.05);多数人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和预防知识有一定了解,培训后的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结论职业技术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着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因素。短期知识讲座和宣传对提高学生的性卫生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4~8月,在452所中学举办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向在校中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97%(640/736)、100.00%(736/7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88%(2365/36465和90.10%(3956/43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31%(2911/3566)和92.78%(3069/3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莒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在莒县选择10所中学,运用结构式问卷对1834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结果莒县中学生干预前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2.10%,城区(64.97%)高于乡镇(57.75%)(P〈0.01);高二年级学生(66.56%)高于初二年级学生(57.34%)(P〈0.01);男生(64.89%)高于女生(58.66%)(P〈0.01)。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4.45%、55.78%和65.27%。获取知识途径的前3位依次为电视(76.83%)、网络(70.17%)、宣传材料(68.70%)。干预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76.29%)高于干预前(62.10%)(P〈0.01)。结论莒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初中生、女生和农村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强化干预措施对增强原南汇地区建筑工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效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原南汇地区6个工地的657名建筑工人,将其随机分为一般干预组(发放小册子)和强化干预组(小册子+海报+展板+宣教DVD影片或增加面对面咨询)。[结果]干预前,一般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得分均较低;干预后,强化干预组知识得分与一般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强化干预组知晓率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一般干预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收入水平越低的建筑工人,其干预效果越佳。[结论]采取强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但还应注意干预措施的瞩化.以防止知识的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