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致肠缺血模型,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肠缺血-再注流诱发肝损伤的防治效应。24只大鼠随机分成aFGF治疗组与肝素PBS对照治疗组,分别于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min后放松血管夹即刻从颈外静脉洲放aFGF2.6μg或相同剂量的肝素PBS。用血浆酶学与肝形态学指标评价治疗效果。提示:采用aFGF治疗,有可能为内脏损伤修复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鼠双侧肾缺血1h与再灌注7天动物模型评价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肾急性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采用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双侧肾再灌注损伤即刻从颈外静脉给予2.6μgaFGF能显著改善伤后1天的肾功能(aPGF)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血浆BUN与Cr值分别为29.68±9.31mmol/L与62.96±22.26mmol/L,P<0.05;64.31±12.33μmol/L与100.43±31.72μmol/L,P<0.05),并且明显减轻肾组织水肿、间质浸润以及小管扩张与破坏。同时aFGP对恢复大同肾损伤后的体重损失有一定作用。aFGF这种显著的治疗效应可能来自于它的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即参与血管张力调节,影响细胞钙离子浓度平衡以及促进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前体(pA)分泌等。后期也可能与它促进组织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双侧肾缺血1h与再灌注7天动物模型评价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肾急性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采用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积分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保护效应及与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 ( SMA)夹闭 4 5 m in后松夹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肠缺血再灌注组及 a FGF治疗组。假手术组分离 SMA但不夹闭 ,4 5 min后取血并活杀动物 ;其余两组分别松夹形成血流再灌注 ,缺血再灌注组从尾静脉注射 0 .15 ml生理盐水 ,a FGF治疗组则从尾静脉给予 0 .15 m l( 4 g) a FGF。于再灌注后 0 .5、1、2、6、12和 2 4 h取血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 ;活杀动物后取小肠组织行苏木素伊红 (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观察两组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结果 与肠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比较 ,a FGF治疗组动物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 ,以 2 4 h最为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血浆 D 乳酸水平于再灌注后 1h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至 2 4 h仍呈降低趋势 ( P均 <0 .0 5 ) ;小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 外源性 a 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体内诱导细胞促分裂效应与非促分裂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给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后大鼠肠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42/p44MAPK)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外源性b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FGF抗体预处理组及bFGF治疗组,各组分别于缺血45分钟及再灌注后2、6、24和48小时活杀动物,取血及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及组织中磷酸化p42/p44MAPK的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p42/p44MAPK信号转导途径,磷酸化p42/p44MAPK在小肠的绒毛及隐窝部的上皮细胞及绒毛的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bFGF抗体预处理组相比,bFGF治疗组磷酸化p42/p44MAPK的表达被快速激活,于再灌注后2小时即达高峰,而其它2组在6小时达峰值,血浆DAO变化及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6小时肠屏障功能损伤最严重,而bFGF治疗组损伤在伤后48小时较其它2组有所减轻。结论:I-R损伤可激活p42/p44MAPK信号转导途径,而外源性bFGF可使p42/p44MAPK表达的峰值提前,提示bFGF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信号转导途径p42/p44MAPK的早期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肝脏内源性b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bFGF调控内脏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即刻组、外源性bFGF治疗组及未治疗的再灌注6、24 和48小时组。bFGF和FGFR1 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结果: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bFGF和FGFR1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和24 小时达峰值,48小时后下降。应用外源性bFGF治疗后,在组织学损伤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bFGF表达水平也较非治疗组明显提高,而FGFR1 的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缺血 再灌注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和FGFR1 的表达,而外源性bFGF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bFGF的表达或其自身与FGFR1 结合,调控肝损伤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两种生长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所致内脏损伤中作用,为临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实验采用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观察两种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发现,正常大鼠肝细胞和肝血窦中存在少量TGFβmRNA,而bFGFmRNA含量较高;在缺血45分钟时,TGFβ基因表达略有增加,而bFGF略减少;再灌注6小时后,TGFβmRNA表达显著增高,bFGF较正常对照大鼠也增加;再灌注24小时后,TGFβ和bFGF均恢复至正常。结论: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TGFβ和bFGF的mRNA表达量随损伤时间不同而变化,这两种生长因子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内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肠道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与规律,探讨这两种因子基因表达变化与肠道修复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6小时与24小时动物模型,用原位杂交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两种因子mRNA表达水平、定位及时相变化。结果:在正常小肠粘膜,bFGF与TGFβ的mRNA表达均为弱阳性,主要位于小肠绒毛的固有层。缺血45分钟,小肠粘膜bFGFmRNA的阳性信号消失,而TGFβmRNA的表达量却明显增加;再灌注6小时与24小时,两种因子mRNA表达量接近于伤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肠道内源性bFGF与TGFβ基因表达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与创伤本身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后期组织修复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导致肠道组织细胞凋亡发生的特征与规律,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分成bFGF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及假手术组3组。利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48小时模型,病理学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方法,定量评价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肠道组织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特征和bFGF的治疗作用。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可导致肠道组织明显的缺血性损伤和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细胞出现在肠粘膜上皮与粘膜下交界处,表现为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固缩或边缘化,部分可见凋亡小体。经bFGF治疗后,细胞凋亡现象可明显减轻。结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肠道损伤主要来源于组织坏死与激活凋亡机制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作用均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bFGF减轻肠道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它能调控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多种创面愈合,在内脏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促进作用。目的: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p38MAPK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用于实验。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p38MAPK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和mRNA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逐渐增强,并于再灌注后6~12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p38MAPK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说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p38MAPK的表达促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以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2、4和8μg)改构型aFGF治疗组和4μg野生型aFGF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min后再灌注2、6、12和24h活杀,取血及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血浆中D-乳酸含量及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性,并检测肝、肾功能指标,观察不同剂量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血浆D-乳酸变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再灌注后12h肠屏障功能及肝、肾组织损伤最严重,而改构型aFGF 4μg治疗组在伤后24h损伤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野生型aFGF治疗组有所减轻。PCNA的表达趋势与D-乳酸类似。结论改构型aFGF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与促修复作用,其抗损伤修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道损伤的 保护作用。方法 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造成肠缺血45 min、松夹形成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 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rhaFGF治疗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 rhaFGF 4 μg。缺血一再灌注后2、6、12和24 h取血及小肠组织,分别测定D一乳酸含量,观察小肠组织学改变; 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肠道细胞凋亡率,并与假手 术组比较。结果 缺血-再灌注6 h生理盐水对照组D-乳酸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达到(0.34± 0.09)mg/L.rhaFGF治疗组为(0.23±0.07)mg/L(P均<0.05)。组织学检查显示,缺血-再灌注2~24 h生 理盐水对照组肠道损伤严重,rhaFGF治疗组肠道损伤有所减轻。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假手术组肠道细胞凋亡 率很低;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的延长,生理盐水对照组和rhaFGF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于缺 血-再灌注12 h达峰值[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高达(62.8±1.7)%,而rhaFGF治疗组为(42.5± 2.6)%]后均呈下降趋势,两者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rhaFGF能降低大鼠肠缺血-再 灌注所致的血浆D-乳酸含量和肠道细胞凋亡率,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急性心肌缺血中对缺血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制备rhbFGF蛋白,将其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通过心肌酶学及电镜病理观察rhbFGF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①血清心肌酶学观察:结扎LAD后24h及48h心肌酶AST、LDH、LDH-1、CK、CK-MB、HBDH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术后48h rhbFGF组心肌酶CK-MB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48h与24h相比较,LDH-1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而在rhbFGF组降低;②电镜观察: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rhbFGF组心肌细胞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周围可见趋于正常的心肌细胞。结论:rhbFGF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缺血心肌细胞可能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改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a FGF)促进大鼠皮肤生长的作用。方法 将 2 mm× 2 mm的新生大鼠皮肤分别接种在含有 1、10和 10 0 μg/ L 3种不同浓度的改构型 a FGF和野生型 a FGF与体积分数为 10 %小牛血清的 Dulbecco改良 Eagle培养基中培养 4 d,然后测定生长后皮肤的面积。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皮肤面积为 ( 2 .96± 1.12 ) mm2 ,浓度为 1、10和 10 0 μg/ L 改构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4、1.5和 1.3倍 ,而 3种不同浓度的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 1.5、3.2和 1.6倍。与其他组相比 ,只有浓度为 10μg/ L野生型 a FGF组的皮肤面积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改构型 a FGF对皮肤生长无显著刺激 ,其作用效果明显低于野生型 a FGF。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的表达,探讨藻蓝蛋白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2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藻蓝蛋白进行治疗,TUNEL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bFGFR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h,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增加,至第1d达高峰,第3d开始下降,第14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治疗组凋亡细胞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元bFGF和FGFR表达增强,再灌注6h神经细胞即出现bFGF表达,第1d达高峰,后逐渐减弱,至第14d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神经细胞bFGF和F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促进bFGF和FGFR的表达,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上皮细胞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制备缺血45min后再灌注动物模型。1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aFGF处理组(再灌注即刻颈静脉注射aFGF 4μg)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阻断剂PD98059预处理组(缺血前尾静脉注射PD98059 7.5μg,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aFGF 4μg)。检测缺血前,I/R15、30min及1、2、6、12和24h时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和MAPK活性。结果 aFGF处理后肠上皮细胞增殖明显增加,同时MAPK活性显著增高。用p44/p42MAPK(ERK1/2)阻断剂PD98059可抑制ERK1/2的活性,使肠上皮细胞增殖减少。结论 aFGF可促进I/R损伤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并可能与其激活肠上皮MAPK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激活内源性碱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所致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4只大鼠分成内源性bFGF激活A组,bFGF治疗B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C组以及正常对照D组。A组于SMA夹闭胶静脉推注于2,3丁二酮类化合物(BDM)生理盐水0.15ml(每只鼠含BDM 40mg;)B.C组分别于SMA夹闭45分钟后于松夹即刻从右颈外静脉分别注入0.15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实验性急性颅脑损伤后大鼠神经病学评分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将27只急性颅脑损伤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NGF、胞磷胆碱钠(CS)和生理盐水(NS)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查动物的神经病学评分改变。②再将65只急性颅脑损伤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实验组(30只)、对照组(30只)和正常组(5只)。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后即刻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在脑损伤后1h、3h、6h、8h、24h断头取脑,对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NO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NGF和CS组治疗后神经病学评分均降低(P〈0.05);与盐水对照组比较,NGF和CS组治疗后神经病学评分均降低(P〈0.05)。②大鼠脑皮质中NOS活性在伤后1h、3h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神经生长因子实验组与盐水对照组比较,NOS含量在脑损伤后1h、3h、6hNO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NGF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NGF可通过抑制急性脑损伤后NOS的升高,抑制了一氧化氮的毒性作用,从而保护了脑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