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LC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止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发生的胆管损伤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原因及防范的方法。结果:3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解剖判断的错误;操作失误没有充分解剖Calot三角;没有及时中转开腹是发生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强化胆囊壶腹-胆囊管结构的认识;对Calot三角的充分解剖;及时中转开腹是防止胆管损伤的关键措施。而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采取正确的处理治疗措施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张少伟 《中外医疗》2012,31(14):94-9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35例采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例采取损伤修补+T管引流术及胆管吻合+T管引流术。37例得到随访1年,33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4例发生胆管狭窄及胆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由良好的外科基础,选择手术适应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熟悉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异情况、清楚解剖胆囊三角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应严密观察力求早期发现及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肝外胆管变异容易导致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文中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改良术式对预防胆管损伤的效果。方法设计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手术方式(下称"改良手术方式"),对入选的104例患者采用先处理胆囊动脉、再剥离胆囊、最后切断胆囊管的改良手术方式。术后密切观察腹痛、发热等情况,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4例中99例(95.1%)成功实施了改良手术方式,术后及随访期间无胆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进的手术方式能有效预防胆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对提高手术质量和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贾继峰 《中外医疗》2011,30(32):64-6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T管支撑引流放置时间3~6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无胆管疾病主诉,经腹部 B超和腹部CT检查末发现胆管狭窄.结论 熟悉腹腔镜操作技术,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强化操...  相似文献   

5.
陆泳昕 《医学综述》2012,18(23):3989-399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肝动脉损伤、胆管损伤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不一,且从长远角度考虑疗效仍然欠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管损伤合并肝动脉损伤较单一肝动脉损伤临床表现更为复杂,治疗方法更为棘手,故其治疗方案等依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现就腹腔镜术后造成胆管损伤、肝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和肝总管,5例行胆管修复手术,1例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早期修复是可行的,胆管损伤的修复需要有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临床资料,并总结胆管损伤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 18例胆管损伤原因主要是因胆囊炎症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及解剖变异、操作不当等,其中7例行可吸收无损伤线直接缝合破损处、7例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胆管破损处、3例中转开腹行"T"管引流术、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18例均得到治愈.结论 胆管损伤是严重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应早期预防和发现胆管损伤,不可盲目追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率和低的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8.
孙运宝 《中外医疗》2009,28(6):14-14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胆管切除术的应用。方法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无吻合口狭窄及胆道感染症状。结论具有空肠袢移动范围大,吻合口大小不受限制,吻合无张力等特点,适用于各种胆管狭窄,尤其是高位胆管狭窄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预防胆管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4月1634例LC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胆道系统超声检查,其中604例病例加做MRCP,对术后发生的胆管损伤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胆管损伤共10例,其中MRCP组1例,损伤率0.16%,非MRCP组9例,损伤率0.87%。两组之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差异(x2=4.67,P〈0.05)。结论 LC术前行MRCP检查对预防胆管损伤、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12例患者行胆管修补术及T管支撑引流术治疗,58例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8例患者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本组7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5%。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后极易引起胆管损伤,临床医师必须要加强对腹腔胆囊切术后胆管损伤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报告了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外胆管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岁。急症手术2例,择期手术3例。胆总管横断3例,胆总管部分切除1例,胆总管部分损伤1例。同时对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胆囊切除在普外科中是常见手术,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损伤的约占胆囊切除术的0.27%—0.81%。损伤原因多见于胆囊三角的广泛粘连,术者对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清,麻醉效果差等。为了有效地降低胆管损伤,必须要认真掌握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和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术前熟悉肝外胆管的解剖关系,了解常见的变异,术中要仔细操作,避免在麻醉不满意的条件下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4.
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胆管的原因分析和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外胆管的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年来胆囊切除术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的病例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050例胆囊切除术31例胆管损伤的病例,损伤发生率为2.95%。31例中9例为胆管完全横断;损伤超过周径50%的2例,不足50%的7例,因钳夹过度撕死伤9例;链扎伤4例。术中发现损伤22例,当即行胆道重建术,其中端端吻合7例,胆管总十二指肠吻合2例,修补12例,拆除缝  相似文献   

15.
对30具新生儿(男18、女12)肝外胆道系统进行观察。胆囊形状分四型;以梨形(16例)居多数,占53.33±9.11%。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腹直肌外侧缘内侧8.84±10.89mm,肋弓下方39.10±13.26mm。测量了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的长度和外径。胆总管的长度为21.59±2.32mm。外径为2.14±0.20mm。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近5年来采用标准四孔法及改良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1000例,其中常规行腹腔镜超声影像术(LUS)50例,有选择性行ERCP检查50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结合LC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20例。中转手术40例(4%),LC并发症8例,占0.8%,其中胆管损伤1例(占0.1%),胆囊管钛夹滑脱2例,术中出血4例,小肠戳孔损伤1例。胆管损伤是LC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该文着重对LC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进行讨论,强调腹腔镜超声影像检查在LC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感染性胆管病人胆汁中细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箱,用抽气换气靶粒催化耗氧法造成厌氧环境,对178例胆管疾病病人胆汁进行了厌氧菌与需氧菌分离培养.结果 178例病人胆汁中有120例呈细菌培养阳性(67.4%),其中纯厌氧菌和纯需氧菌阳性率分别占7.3%和9.0%,混合阳性率占51.1%. 共检出细菌株301株,其中厌氧菌占55.8%,需氧菌占44.2%.结论 胆管感染病原菌中,厌氧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混合感染多见,提示厌氧菌在胆管疾病感染中占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20例肝外胆管肿瘤的声象图表现,归纳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二大类。诊断符合率达90%。20例中,经病理学确诊为早期癌的3例,即2例壶腹癌和1例胆管癌伴胆囊腺瘤。就声象图的特征来说,晚期癌肿绝大部分表现为结节状和扁平状增厚的强回声灶。早期癌表现为乳头状或息肉状的突起,回声较高,这种乳头状的增生物往往是腺癌与腺瘤的中间状态。早期壶腹癌呈直径20mm以下的低回声肿块。这些早期肿瘤用其它检查法都很难查出。  相似文献   

20.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Ki-67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Ki-67抗原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 S-P法 )检测 3 5例肝外胆管癌石蜡包埋标本中 Ki-67的表达 ,与 12例慢性胆管炎标本作对照。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 Ki-67标记指数 ( Ki-67LI)为 3 4 .6± 19.5 ,显著高于胆管炎组织的 16.3± 12 .8( P<0 .0 1)。 Ki-67LI与肝外胆管癌病理类型无关 ,但在浸润深度 T1 、T3期 ,临床分期 、 期与 、 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Ki-67LI与病人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 ,Ki-67LI越高 ,病人术后生存期越短 ,预后越差。结论 :Ki-67检测对临床评估肝外胆管癌病情 ,判断病人预后及选择辅助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