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38例,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0)和EN组(n=18)。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组内营养指标如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显著升高(P〈0.05);2组术后第8天营养支持后患者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P〈0.05);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PN组明显缩短(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组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刘林  杨新辉  王海江  尹东  王琦三 《吉林医学》2012,33(18):3850-385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186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经费上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EN组的体重、血红蛋白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PN组,在患者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以及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因进展期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营养学相关指标。结果 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学相关指标EN组亦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又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肠内营养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金娣 《大家健康》2013,(4):152-15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6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两组均给予优质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择食道癌病人115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38)、肠内营养组(EN组,n=38)及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组(EN+PN组,n=39),同时将只进行常规补液的食道癌病人42例作为常规补液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补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平均费用、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第8天4组病人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常规补液组和EN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PN+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PN+EN组和PN组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补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PN+EN组和PN组(P〈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常规补液组(P〈0.05),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8天常规补液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无明显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甚至低于营养支持前(P〈0.05)。常规补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它3组(P〈0.05)。PN组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高于EN组和PN+EN组(P〈0.05)。EN组和PN+EN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N组和常规补液组(P〈0.05)。PN组、EN组和PN+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常规补液组(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并可降低手术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达到最佳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86例胃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0~12天.监测WT、TP、Alb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李雪飞 《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肠内营养(EN)组30例;全肠外营养(PN)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术后第10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P〈0.05)。结论术后EN较PN能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PN组),23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EN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5、9天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第9天氮平衡,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5、9天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RP。结果EN组与PN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郭定刚  陈福春  林加宝 《浙江医学》2005,27(5):332-333,339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胃切除术后病人179例随机分为EN组(90例)、肠外营养(PN)组(89例),进行等热量、等氮量(单位体重)营养支持,EN组经空肠造口管于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能全力,PN组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于术后第1天开始滴注全营养混合液,7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态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2A、尿素氮水平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均P<0.05)、营养支持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E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胆汁淤积,降低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9例,共治疗7 d.观察治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手术前后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和白蛋白(AL).结果: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5),术后留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EN组术后BMI和PA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EN治疗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多个方面均优于PN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贺  项和平  张长乐 《安徽医学》2010,31(10):1177-117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3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有13例应用肠外营养(PN组),30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瑞素施行肠内营养(EN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术后体质量减轻数,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减少(7.9±2)d,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4±1)d,胃肠减压量较PN组明显减少,体重减少较PN组少(3.1±0.1)kg。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EN对胃癌根治术后禁食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EN)对胃癌根治术后禁食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5例,分别给予管饲EN和外周PN支持,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血浆中的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第1天,EN和PN组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539,P〉0.05),术后第3、7天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术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18.910、26.528,P〈0.001);术后第3、7天,EN组内毒素水平低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t=2.013、2.867,P〈0.05、0.01).结论相对于PN而言,EN可减少胃癌根治术后禁食病人的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两家医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3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术后1周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组。术后48 h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组182例(EN组);术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组144例(PN组)。观察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年龄、性别、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颅内感染率6.05%,PN组颅内感染率18.7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5.02±0.48)d、(8.35±1.71)d,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EN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EN,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微生态肠内营养在胃肿瘤术后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胃肿瘤术后早期给予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1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并分别给予常规补液、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监测患者手术前后内毒素、CRP、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同时检测各组患者术后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结果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术后EN组及添加微生态制剂EN患者均低于常规补液组和PN组(P<0.01),而添加微生态EN内毒素水平低于EN组(P<0.01);术后EN组及添加微生态制剂EN患者CRP水平均低于常规补液组和PN组(P<0.01),而添加微生态肠内营养组CRP水平低于EN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添加微生态制剂EN术后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其他三组无明显变化;各组患者术后TNF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且术后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TNF水平又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便后细菌油镜计数结果肠内营养组及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常规补液组及EN组(P<0.01),而添加微生态制剂EN又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治肠道菌群失调,预防术后感染,可加强胃肿瘤术后患者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 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 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