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数据变化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数量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急性期除FIB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延长.脓毒症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无显著变化;严重脓毒症组治疗前、后除纤维蛋白原外,其他数据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23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鼻咽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APTT、Fib、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Ⅰ期+Ⅱ期鼻咽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PT、APTT延长以及Fib、D-二聚体升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而且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更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因其他原因仅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手术前及术后第1、6天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6项指标水平。结果:(1)观察组术后第1天Fg、plt、D-D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前及术后第6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PT、APTT、TT水平与术前及术后第6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6天6项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Fg、Plt、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T、APTT、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第一天凝血系统被激活,Fg、plt、D-D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亢进,且这三项指标优于常规凝血常规检查,可应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秦苏徽  顿士娟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20-2023
  目的  通过分析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epsis-associated coagulopathy,SAC)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预后提供思路。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5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符合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对照组(诊断脓毒症但凝血功能尚正常者,36例)和观察组(符合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诊断者,21例),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4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通过比较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凝血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PCT、A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46(23.11, 63.25) ng/mL vs. 6.85(2.35, 8.77) ng/mL; 37.40(32.15, 45.15) s vs. 29.50(25.75, 33.50) s],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90±0.95)g/L vs. (5.01±1.0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相比,年龄、性别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44.73(7.48, 63.90) ng/mL vs. 7.78(3.56, 14.86) ng/mL],FI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3.28±1.45)g/L vs. (4.46±1.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T升高(OR=1.275,95% CI:1.049~1.550)、FIB下降(OR=0.124,95% CI:0.023~0.676)是SAC发病的危险因素,PCT升高(OR=0.918,95% CI:0.859~0.981)是SAC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在临床中,当血清PCT水平升高、FIB水平降低时需警惕SAC的发生,对于确诊SAC的患者PCT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汪鸿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47-3748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将我院6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手术第1,3,5天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等指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血液呈高凝状态,因此,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与纤溶活化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纤溶活化状态,APTT,PT,Fbg,D-二聚体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B,C级中APTT,PT,Fbg值与A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APTT及PT可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而Fbg含量降低,并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桂枝 《中原医刊》2003,30(14):15-16
减少术中出血和避免异体输血所带来的危险已日益受到麻醉医生所关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作为节约用血的主要措施之一 ,已为大家所认可。但ANH是否会干扰血液系统尚未知[1,2 ] 。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凝血功能测定 (PT、KPTT、FIB)和特殊凝血激活标记测定 (DD、atlll、t PA、PAI :I)来反映AN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胆囊手术患者 40例 ,ASAⅠ~Ⅱ级 ,无肝、肾、凝血系统疾病 ,HB >12 0 g/L。随机分为 2组 :组Ⅰ (n =2 0 ) ,ANH ;组Ⅱ (n =2 0 ) ,对照组。组Ⅰ男 1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2 h组、内毒素6 h组、内毒素+肝素2 h组,内毒素+肝素6 h组5组,每组8只,静脉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内毒素2 h组和内毒素6 h组PT及APTT的延长差异显著(P<0.01),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肝素6 h组间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肝素2 h组与内毒素2 h组相比,以及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6 h组相比,PT和APTT延长明显改善(P<0.05);内毒素+肝素6 h组与内毒素+肝素2 h组相比,PT和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素的早期应用可减缓PT、APTT的延长,改善脓毒症时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 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以及D-二聚体(D-Dimer, D-Di)和术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775例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为病例对照组和出血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100例,回顾性分析各组的出、凝血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作出对术后出血的预测判断。结果:病例对照组PLT为(196.75±41.65)×109/L,Hb为(137.37±5.39) g/L,Fbg为(2.63±0.53) g/L,PT为(12.87±1.00) s,APTT为(28.80±4.46) s,D-Di为(0.27±0.16) g/L;出血组PLT为(164.17±14.61)×109/L,Hb为(139.72±7.92) g/L,PT为(17.43±1.06) s,APTT为(29.38±4.15) s,Fbg为(1.83±0.608) g/L,D-Di为(0.46±0.16) g/L。两组PLT、PT、Fbg及D-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b、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患者术前的PLT、PT、Fbg及D-Di的水平可作为术后出血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PT是术后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肝移植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术后间断应用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只在术中使用;分别于新肝灌注0.5h,术后24.0h及72.0h采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行肝移植术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APTT延长的患者,应用纤维蛋白原能够使PT、APTT时间缩短,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在补充血浆、血小板、凝血酶的同时,补充纤维蛋白原有利于改善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本科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109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2008年国际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治疗,其中在治疗组中加用乌司他丁。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分别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rnbin time,PT),同时分别于1、3、5及7 d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及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e N-acetyl-glucosaminid,NAG),对两组患者发生肾损害和需要连续肾替代治疗情况连续观察7 d,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30 d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FIB及PLT均明显升高,APTT和PT均显著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Cr、第3天血BUN、Cys-C及NAG下降(P<0.05),而第5、7天时血BUN无显著下降(P<0.05),总体发生肾功能损害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且近期生存率较好(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8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外周血免疫细胞、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外周血免疫细胞、炎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FIB、INR、TNF-α指标均显著下降,CD3+、CD4+、CD4+/CD8+、 IL-1、IL-10指标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指标上升更显著,IL-1、IL-10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T、APTT、TT、FIB、INR、TNF-α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8+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可改善其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莲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21-1123
目的通过TT、PT、APTT、Fib、PLT的检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分成出血组28例,非出血组39例,按照Chad—Pu小分级法分戍A级27例,B级24例。c级16例。与60例正常组进行TT、pT、APTT、Fib、PLT检测值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在TT、PT、APTT、Fib、PLT检测中,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hild—Pu曲分级法分成A、B、C组与正常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检测TT、PT、APTT、Fm、PLT能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由此可预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协助临床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在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生育期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值中活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病情的加重,PT、APTT显著延长,Fbg浓度显著降低;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病情的加重,PLT和PCT显著降低,MPC、PDW显著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提供了一定依据,有利于临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症组46例、重症组34例。入院后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症组PT、APTT、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T、APTT、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 MODS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MODS组(P<0.05或P<0.01)。 FIB和D-D与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0.82,P<0.01)。结论轻症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而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FIB和D-D与患者病情指标APACHE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妊高征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35例妊高征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D 二聚体 (D D)、纤维蛋白原 (Fbg)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的含量并与 2 0例正常孕妇及 2 0例育龄健康非孕妇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期PT、APTT均缩短 ,且妊高征患者与非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孕妇t PA均明显升高 (P <0 .0 0 1) ,但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D D有明显差异 (P <0 .0 1、P <0 .0 0 1) ;妊娠期Fbg明显升高 (P <0 .0 1) ;非孕妇与正常孕妇、正常孕妇与妊高征患者之间FDP有明显差异 (P <0 .0 1、P <0 .0 0 1)。结论 :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 ,妊高征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行凝血和纤溶系统检测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比值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血栓和出血学会(IS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合并DIC组22例及非DIC组46例,另选取30例普通感染患者为阳性对照组,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水平,采用法国STAGO公司提供的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栓分析仪测定各组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Fib/CRP比值在诊断脓毒症患者DIC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合并DIC及非DIC组血浆CRP、PT、D-D、APTT水平显著高于与普通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而Fib、Fib/CRP比值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合并DIC组CRP、PT、D-D、APTT水平高于非DIC组,而Fib、Fib/CRP比值显著低于非DIC组(P<0.05),普通感染组CRP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可知,Fib/CRP比值、Fib、APTT、D-D、PT、CRP等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89、0.789、0.808、0.826、0.702,0.612,预测价值Fib/CRP比值>Fib> APTT> D-D> PT>CRP.结论:Fib/CRP比值水平可作为脓毒症DIC早期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妇女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的检测,并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值检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PT、INR、APTT、及TT低于对照组,而D-D和vW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通过凝血指标及vWF的检测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6-98+102
目的 探讨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采集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的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在三明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捐献次数分为初次捐献血者(以前没有捐献过全血或成分血者)作为对照组,连续捐献血小板1 年以上超过20 次作为研究组,每组各30 例,分别检测两组献血者的血小板及相关参数、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R 值、K 值、α 角、MA 值)和凝血功能(PT、APTT、Fb、TT)等各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MPV、PDW及P-LCR 值分别为(10.31±0.73)fl、(11.66±1.02)%、(0.23±0.04)%,高于对照组MPV、PDW 及P-LCR 值[(9.53±0.58)fl、(10.43±0.92)%、(0.18±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EG 相关指标R 值、K 值、α 角、MA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Fb、TT 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血小板参数显著升高,但对血小板绝对值、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安全,可保障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