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马CA1区神经元对缺血极为敏感,Kirino采用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率先发现CA1区神经元呈迟发性死亡.近年,各国学者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进行了不懈地研究,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表现为坏死与凋亡共存现象.文章综述了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诸多因素,如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线粒体损伤、自由基过度生成及兴奋性氨基酸扩散性抑制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0min造成脑缺血模型,再灌注7d后,观察灯盏花素低、高剂量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病理学及神经元密度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灯盏花素组海马CA1区组织学状况明显改善,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与剂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花素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下氯化血红素(Hemin)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7组,应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I/R模型,予不同时间、不同剂量、不同途径、不同次数的Hemin预处理,观察(硫堇染色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分级(HG)和神经元密度(ND),对DND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Hemin预处理组大鼠海马CA1区HG和ND与Sham、I/R组比较,除I/R前48 h、20 mg/kg、1次灌胃预处理组外,结果存在差异(P<0.05);所有Hemin预处理组中I/R前24 h、80 mg/kg、3次灌胃预处理组ND值最高,HG最低(P<0.05);I/R前Hemin 50、80 mg/kg预处理组海马CA1区ND值高于20 mg/kg预处理组(P<0.05),Hemin 50、80 mg/kg预处理组间N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min不同时间预处理ND值大小规律为I/R前24 h>0.5 h>48 h;Hemin灌胃给药效果好于腹腔注射(P<0.05);I/R前Hemin3次预处理ND值高于单次预处理(P<0.05).结论 HeminI/R前24 h、80 mg/kg、3次灌胃预处理下,或最有效减少I/R大鼠海马CA1区DND,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观察,探讨高血糖对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术前给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造成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状态,参考Zea-Longa 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1、3、7d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正常神经元.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3、7d正常血糖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6.00±4.24, 110.75±7.89, 59.00±8.41;高血糖组为168.25±7.14,89.50±8.20,39.75±8.42,3d和7d时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5.
楚冰 《医学综述》2001,7(7):422-423
脑血管病致残率、致死率相当高 ,在某些地区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脑血管病 ,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1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元死亡模式以往认为 ,缺血性卒中后缺血区神经元表现为坏死 ,但最近 ,许多学者利用脑缺血模型进行研究 ,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凋亡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elayedneuronaldeath ,DND)存在。1 1 坏死 (necrosis) 局灶性脑缺血时 ,缺血对供血区脑组织的损害取决于缺血程度及缺血持续时间[1 ] 。当严重缺血时 ,缺血区细胞正常离子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作用。方法: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I组:手术对照组;Ⅱ组:单纯内侧隔区(MS)损毁组;Ⅲ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Ⅳ组:MS假性损毁脑缺血再灌注组;Ⅴ组:MS预损毁脑缺血再灌注组,动物先行MS损毁,第15d再行血管阻断,使脑缺血20min,并于恢复灌注72h后处死,将脑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Nissle、HE和Tunel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下观测计数海马的神经元数。结果:(1)DND细胞主要发生在各缺血再灌注组(Ⅲ,Ⅳ,Ⅴ组)的海马CA1区,其他各区未发现明显变化;(2)V组较Ⅲ,Ⅳ组DNA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h参与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过程,MS预损毁能使死亡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成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12-913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受到一些特殊信号刺激后 ,通过启动其内部遗传机制 ,按照固有程序 ,形成级联式信息传导和基因表达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对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制 ,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概述如下。1 细胞凋亡的特征及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 ,贯穿于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其形态学特征表现为细胞首先变圆 ,随即与邻近细胞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海马CA1区神经元动态变化,了解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产生过程及其规律,为治疗性实验性用药制定参考时间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四血管结扎模型,造成前脑缺血,于再灌流不同时间点上处死动物,取脑、石腊包埋、冠状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海马CA1锥体细胞在再灌流24h时,主要表现为胞质着色变浅谈,核肿胀;再灌48h时:细胞严重变性,边界模糊、消失,有明显细胞缺失;60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 (ACh)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ND)的作用。方法 :4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Ⅰ 手术对照组 ;Ⅱ MS假性损毁脑缺血再灌组 ;Ⅲ MS预损毁缺血再灌组 ,动物先行MS损毁 ,第 15天再行 4 VO ,使脑缺血 2 0min恢复灌注 72h后取材 ,采用NissleHE和TUNEL染色 ,在光镜下观测计数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Ⅱ、Ⅲ组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②Ⅲ组较Ⅱ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乙酰胆碱参与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迟发性损伤过程 ,MS预毁损能使死亡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 fos表达和神经元的凋亡。方法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30min ,造成全脑缺血 ,松开动脉夹再灌注。动物均于再灌注 1h行c fos原位杂交 ,再灌注 4 8h行TUNEL染色 ,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 ,大鼠海马CA1区c fos基因表达增强 ,缺血再灌注大鼠的TUNEL染色可见CA1区有大量阳性细胞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导致海马c fos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 ,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性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应用大鼠视神经结扎方法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缺血时间60min,再灌注3-72h,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内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现视网膜细胞的异常改变。在缺血和再灌注的不同时相可以观察到的视网膜内层细胞发生两种不同模式的细胞死亡——进行性的细胞核和细胞的溶解和进行性的细胞和细胞核的浓缩。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方式符合坏死和凋亡的特点,并持续存在于急性缺血损伤后的再灌注阶段,继续危害其他仍存活着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Methods Thetestedgerbilsweredividedinto 3groups ,includingsham operated ,controlandanisodaminegroups .Ineachgroup ,therewere 8animalsforbiochemicalexaminationand 6animalsforhistologicstudy .Forebrainischemiawasinducedbyocclusionthebilateralcommoncarotidarter…  相似文献   

13.
高捷  武英 《医学争鸣》2005,26(13):1157-115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采用TUNEL和水迷宫测试观察海马区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脑缺血组大鼠再灌注后6h,海马CA1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于48~72h达高峰.乌司他丁能够使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高峰明显下调(P<0.01).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缺血组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乌司他丁组潜伏期较缺血组明显缩短.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最佳给药时间窗。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GF侧脑室注射法。蒙古种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min再灌注72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其中以NGF预处理48h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低。结论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而以NGF预处理48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15 m 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海马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15 m in后再灌注1 d、2 d、3 d、5 d、7 d时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NO含量。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再灌注1 d时呈大致正常条带,2 d、3 d呈“梯状条带,”5和7 d出现了代表部分神经元坏死的涂抹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1 d时,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即明显增加,再灌注3 d时凋亡率达高峰,随后凋亡率逐渐下降,7 d时大致达正常水平;海马组织中NO含量于再灌注后2 d明显升高,3 d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7 d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和NO含量均于再灌注3 d时达高峰,7 d大致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NO增多可能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致神经元退行性变自由基和SOD-1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 NIH小鼠160只,分为I/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0只。抽取并回输约40%总血量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0 min建立I/R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5、15、30、60 d以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损伤;Morris水迷宫评价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计法检测SOD-1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SOD-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MDA含量、SOD-1活性及蛋白、mRNA表达分别为(0.549±0.049)nmol/mg、(55.134±4.076)U/mg、30.413±2.962和104.541±18.82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术后5、15、30、60 d脑组织MDA含量[(0.673±0.087)、(0.782±0.101)、(0.719±0.094)、(1.084±0.140)nmol/mg]进行性显著升高(P<0.05);术后5 d和15 d I/R组SOD-1活性[(42.522±3.701)、(37.011±4.843)U/mg]和蛋白表达(23.145±3.476、15.746±2.344)显著降低(P<0.05);术后30 d和60 d I/R组SOD-1活性[(51.801±6.706)、(50.202±6.488)U/mg]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SOD-1蛋白表达(40.587±6.154、44.263±6.597)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SOD-1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检测显示I/R组海马出现进行性神经元核固缩加重和神经元丢失。结论 I/R致小鼠神经元退行性变与SOD-1表达和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进行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2只)和缺血再灌注2、3、6、8、12 h组(每组8只)。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TUNEL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周围区,再灌注2 h后凋亡细胞开始出现,6~12 h明显增多。Bcl-2、Bax和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Bcl-2蛋白高表达的细胞形态相对完整,Bax和p53蛋白高表达的细胞受损严重。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Bax和p53出现的早。结论:Bcl-2蛋白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早期调控促进Bcl-2的表达并减少Bax和p53的表达,对降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96只沙土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沙土鼠随机分为四组:SH组:假手术对照组,未行脑缺血预处理;IC组:预处理对照组,予2min脑缺血后来再次缺血;IP组:预处理缺血组,予2min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再次脑缺血10min;IR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予脑缺血10min后行再灌注。每组据再灌时间点的不同又分为Ⅰ(1d)、Ⅱ(3d)、Ⅲ(5d)、Ⅳ(7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呆用TUNEL法检测沙土鼠脑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 IP可显著减少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与IR组相比P〈0.0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后续缺血的耐受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