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益气活血方、镇肝熄风汤与星蒌承气汤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熄风汤组和星萎承气汤组,采用比色法测定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I-CAM-1表达.结果 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MPO活性显著增高,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24h和48h时各治疗组MPO活性显著降低,72h时益气活血方与镇肝熄风汤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24h时星萎承气汤优于其它治疗组(P<0.01);24h和72h时各治疗组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48h时星蒌承气汤组显著减少(P<0.01),且24h以镇肝熄风汤组优于其它治疗组,48h星蒌承气汤组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3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降低MPO活性,抑制ICAM-1蛋白表达,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MPO)、48h(ICAM-1)星萎承气汤作用效果最佳,24h(ICAM-1)镇肝熄风汤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三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和 NF-κB表达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中药复方(益气活血汤、镇肝息风汤、星蒌承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探讨其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2h,分别再灌注24、48和72h。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汤组、镇肝息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再灌注24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再灌注48h各治疗组NF-κ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ICAM-1仅星蒌承气汤组显著降低;再灌注72h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组间比较24h镇肝息风汤组优于其他组,48h星蒌承气汤组优于其他组,48h益气活血汤组优于其他组。结论上述三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降低ICAM-1和NF-κB蛋白表达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益气活血汤、镇肝熄风汤和星蒌承气汤3种中药复方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Glu含量与N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镇肝熄风汤和星蒌承气汤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分别检测Glu的含量和NR1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lu含量和NR1表达均显著升高和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各时间点Glu含量和NR1表达显著降低和减少(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48h无显著差异,6h星蒌承气汤组在减少NR1表达方面最优(P<0.05);结论:两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降低Glu含量和减少NR1表达,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相关酶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相关酶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熄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采用密度离心及差速离心法提取脑组织线粒体用于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Na^+-K^- -ATPase、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SDH、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CK—BB活性显著升高(均P〈0.01);48h和72h时各药物组SDH、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24h时仅镇肝熄风汤组Na^+-K^+-ATPase活性显著升高;各药物组CK—BB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24h以镇肝熄风汤组为优,48h以星蒌承气汤组为优,72h以益气活血方组为优。结论3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升高SDH、Na’一K^+-ATPase活性,降低CK—BB的活性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镇肝熄风汤作用效果最佳,48h星蒌承气汤作用效果最佳,72h益气活血方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三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血栓调节蛋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息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浆vWF和TM含量。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血浆vWF和TM含量显著升高;再灌注各时间点各治疗组vWF和TM含量显著降低;24h时在降低vWF方面以镇肝息风汤组为优,在降低TM方面以星蒌承气汤组为优;48h时在降低TM方面以星蒌承气汤和益气活血方组为优,在降低vWF方面以星蒌承气汤组为优;72h时均以益气活血方组为优。结论三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降低vWF和TM含量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2h益气活血方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h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即刻、1h、4h、12h、24h取脑组织,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各组ICAM-1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脑组织ICAM-1mRNA在正常对照组呈低表达;模型组脑组织ICAM-1mRNA表达显著上调;丹酚酸A治疗组于相同时相ICAM-1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丹酚酸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ICAM-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乙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ICAM-1及V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观察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羟乙葛根素可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ICAM-1、VCAM-1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羟乙葛根素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区脑组织黏附分子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再灌注6h、24h、72h)、针刺组(再灌注6h、24h、72h)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6h,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出现增高趋势,并于24h达到高峰,模型组与针刺组及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脑缺血后1CAM—l表达增加,针刺可降低1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后ICAM—l导致的缺缺血性脑损伤。说明针刺对缺血性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CA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均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下调(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CAM-1,对脑组织产生炎性损伤;电针治疗可减少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L-1β含量及MPO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黄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L-1β含量及MPO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IL-1β含量及MPO活性。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1β含量及MPO活性显著升高;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含量及MPO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的IL-1β含量及MPO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银杏叶制剂干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银杏叶制剂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不加压眼为自身对照,列为A组,加压眼列为B组)和缺血再灌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加压眼列为C组)。前房灌注加压左眼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分为2h、6h、8h、12h、24h、48h组,各组随机分配4只大鼠,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快速取视网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视网膜组织ICAM-1阳性细胞数。结果:ICAM-1阳性细胞在A组可见一定的表达数量;B组ICAM-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至再灌注48h达高峰,自6h开始同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增量不明显,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B组增量少,自6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未处理)、假手术组(同模型组,仅鱼线插入深度1cm)、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鱼线插入深度1.820cm)和眼针组(模型成功后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min,每日2次),每组16只。于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治疗后可使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减小,并显著降低海马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根素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否与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相关。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以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 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以比色法观察其对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葛根素能有效地抑制再灌注各时间点的 ICAM-1蛋白的过量表达,并抑制 MPO的活性(P<0.05或 P<0.01)。结论:葛根素可下调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 ICAM-1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MPO 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项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栓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体针组和电项针组,随机又将各组大鼠分为12 h、1 d、3 d和5 d共4个时点。通过HE染色的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半暗区ICAM-1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缺血半暗区的神经细胞肿胀程度减轻,胶质细胞增生,新生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的数量增多;电项针组明显于电体针组。治疗组可在早期抑制ICAM-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P<0.05,P<0.01)。同时间点电项针组与电体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项针疗法可有效减轻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电项针疗法可以下调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乌苏里藜芦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乌苏里藜芦碱 (Vn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缺血 90min后再灌注 2 4h ,观察VnA对大鼠神经行为、脑梗死灶大小、相关脑区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1)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VnA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 ,降低行为评分 ,并降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伤程度 ;并能显著降低缺血 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面积 ,2 0、4 0 μg/kgVnA分别使脑梗死面积降低 34 3% (P<0 0 5 )和 6 1 6 % (P <0 0 1)。VnA可显著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区ICAM 1表达 ,但对nNO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Vn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与降低损伤区ICAM 1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原理。[方法]用MCA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CAM-1蛋白阳性表达。[结果]各组免疫组化染色后,在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着色呈现不同程度的棕黄色,药物组与针灸组ICAM-1阳性表达降低,灰度值检测结果:药物组和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灰度值降低(P<0.05),同时针灸组与药物组比较灰度值亦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冠滴丸对高脂血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舒冠滴丸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再灌注后,测定心肌组织ICAM-1表达、血脂,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冠滴丸各剂量组心肌组织ICAM-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而辛伐他汀组与舒冠滴丸高剂量组相近;与模型组比较,舒冠滴丸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而辛伐他汀组血脂与舒冠滴丸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冠滴丸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缺血区心肌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心肌纤维断裂及坏死减少,空泡变性减轻,心肌间质水肿不明显,灶性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舒冠滴丸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ICAM-1表达,减轻PMN浸润,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化汤低剂量组、三化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均显著降低,其中三化汤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降低较明显,三化汤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化汤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酮Ⅱ钠)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与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损伤组、丹参组和丹参酮组。术前30min,前两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丹参酮组给予丹参酮Ⅱ钠。手术对照组打开腹腔但不夹闭腹主动脉,余3组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组分别于术后0.5、1、4、8和12h检测脊髓组织中的ICAM-1、IL-1β及MPO。结果:手术对照组各观测时点未见阳性表达。其余3组伤后0.5h,IL-1β和ICAM-1开始升高,12h达到高峰值。丹参组与丹参酮组IL-1β和ICAM-1活性在4、8、12h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8、12h差异显著(P0.05,P0.01)。伤后4h开始出现ICAM-1阳性表达血管,12h内持续增多,其中丹参组与丹参酮组ICAM-1阳性表达血管在4、8、12h时较损伤组明显减少(P0.05)。丹参酮组在8、12h时点尤其显著(P0.05,P0.01)。3组MPO于0.5h后开始上升,并在12h达到高峰值,丹参组与丹参酮组在4h、8h、12h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及丹参酮Ⅱ钠可以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的IL-1β活性及ICAM-1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丹参酮Ⅱ钠的作用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治疗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每日两次,每次20min。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组再灌注损伤72h后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眼针组大鼠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脑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