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宏剑 《广西医学》2005,27(6):877-878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其诸多优点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报道用于治疗泪囊病变的新途径。我科于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进行鼻内镜下泪囊手术的尝试,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有效地治疗老年人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25眼)老年人(≥60岁)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且术后随访3~70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2/25眼(88%)、好转2/25眼(8%)、有效率24/25(96%)。【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老年人慢性泪囊炎简便快捷、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鼻腔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泪腺炎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慢性泪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泪腺炎患者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2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手术均获得成功;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患者溢泪症状消失,解剖结构开放,泪道冲洗通畅并无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论: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无面部疤痕、并发症少等优点,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泪囊鼻腔造孔术后泪液的引流,手术后泪小点与泪小管虽然仍具有毛细管作用,但因吻合口没有瓣膜(活门),在眨眼时,泪囊失去了吸引泪液作用.实际上在施行了造孔术后,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是不会再有泪溢现象的.这是因为:①在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道大大的缩短,同时也没有瓣膜之  相似文献   

7.
宁晓阳 《四川医学》2009,30(9):1451-145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劣。方法46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内镜组),术中银夹固定造孔,术后综合治疗。44例采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内镜组治愈率91.6%,对照组91.3%,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组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术后无瘢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谢志刚 《中原医刊》2004,31(24):29-29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保守治疗很难根治,传统手术取面部切口,损伤大,且术后面部遗留疤痕,患者不易接受。近期我院采用鼻内镜对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经鼻内径路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6例(28眼).结果 治愈24眼,好转2眼,无效2眼,有效率92.85%(26/2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面部无瘢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26±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肿胀、复发性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优于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防全筛切除术后术腔疤痕所致中鼻甲外侧移位和中鼻道再阻塞。方法;分析53例有用中鼻甲内侧移位技术的全筛切除手术患,同时与42例未行中鼻甲内侧移位移技术患对比。结果:53例患93侧鼻腔手术中85侧鼻腔术后鼻道是开放的,无粘连和窦口阻塞;未行中鼻甲内侧移位的42例患74侧鼻腔手术中仅53侧鼻腔中鼻道是开放的,与行中鼻甲内侧移位技术相比差异有显性(P<0.005)结论:中鼻甲内侧移位技术能预防全筛切除术后疤痕所致中鼻甲外侧移位和中鼻道再阻塞。  相似文献   

12.
戴翥 《医学综述》2015,(3):530-531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半年后鼻窦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鼻中隔粘连、中鼻道粘连和窦口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时同时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疗效可靠,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手术病变中鼻甲不同处理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病变中鼻甲不同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为60例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对不同病变的中鼻甲进行适当的处理。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对中鼻甲形态、术后清理时间、鼻腔粘连情况、手术前后嗅觉变化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成形术组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27例(90.0%),水肿或息肉样变2例(6.7%),发生粘连1例(3.3%),术后嗅觉明显改善24例(80.0%),无变化6例(20.0%),术后清理时间为6~10天,平均(7.1±0.3)天。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20例(66.7%),水肿或息肉样变4例(13.3%),发生粘连6例(20.0%),术后嗅觉明显改善23例(76.7%),无变化7例(23.3%),术后清理时间为8~12天,平均(9.4±1.1)天。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比对中鼻甲进行部分切除术可以缩短术后鼻腔清理时间,促使鼻腔尽快上皮化,对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施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鼻腔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治愈38例,占84.4%,好转5例,占11.2%,无效2例,占4.4%。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与经皮泪囊鼻腔造孔吻合术相比,具有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泪囊鼻腔吻合术(Dacryocystorhinostomy,DCR)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4例(64眼)慢性泪囊炎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DCR术中采用含0.02%MMC棉片置于骨切开孔区鼻黏膜和泪囊黏膜上5分钟,对照组采用常规DCR手术。结果:术后1月内全部病例泪道冲洗通畅,随访过程中(6—54月)治疗组32眼有30眼(93.75%)泪道冲洗通畅,对照组32眼有26眼(81.25%)泪道冲洗通畅,无1例发生MMC并发症。结论:MMC在DCR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能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龄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对36例(36眼)60-70岁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强调用蚊式止血弯钳顶开骨壁并加以扩大,用3mm咬骨钳扩大骨孔,禁用锤凿骨孔,以避免损伤鼻黏膜和减少病人恐惧带来的痛苦。术后随访6月-3年,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此种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病人无痛苦,36眼术后泪道冲洗均完全通畅,随访期间病人无流泪症状。结论:术前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排除全身及局部手术禁忌症后,泪囊鼻腔吻合术仍是治疗高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并比较鼻中隔偏曲伴偏曲对侧减充血剂敏感的粘膜性下鼻甲肥大病人两侧下鼻甲固有层血管的结构特点。方法 :对 4 0例该病病人行中隔矫正术前 ,在鼻内窥镜下于两侧下鼻甲前 1 3处切取组织。采用光镜、透射电镜 ,观察下鼻甲固有层血管的结构特点。结果 :光镜 :偏曲对侧较同侧下鼻甲粘膜固有层窦状隙数目相对增多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密度相对增加。透射电镜 :偏曲对侧较同侧下鼻甲粘膜固有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粘膜上皮下毛细血管及腺体周围毛细血管的内膜具有窗格样空隙 ,小静脉内皮基底膜及平滑肌细胞呈高度多孔性 ;窦状隙为排列不规则的血管间平滑肌纤维围绕。粘膜上皮下毛细血管及腺体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窦状隙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基质变少 ,出现空泡 ,嵴少而短 ,甚至消失。结论 :窦状隙及血管间平滑肌纤维可能与粘膜性下鼻甲肥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下鼻甲肥厚是慢性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等疾病的一种常见体征。以往治疗多采用硬化剂注射、冷冻、微波、激光等手段,由于并发症较多,且易复发,渐被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取代。该技术通过低温射频消融肥大下鼻甲组织,保留了鼻黏膜正常功能,改善鼻腔通气,并且极少出现鼻出血、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简易的鼻内窥镜下的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宁化县医院自1999年5月以来开展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8例(5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愈49眼(89.1%),好转5侧(9.1%),无效1侧(1.8%),总有效率98.2%。1例无效者经扩大骨窗清除肉芽后症状消失,泪道通畅。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本术式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中置入硅胶管与不置入硅胶管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差异,探讨硅胶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置入硅胶管与不置入硅胶管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两种方式的治愈率和敏感性。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0,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RR(95%CI)。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和4篇队列研究试验,共460例(置入硅胶管249例,不置入硅胶管211例)。(1)Meta分析结果显示:置入硅胶管组和不置入硅胶管组在治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内镜+激光组(RR=1.05,95%CI:0.64~1.71,P=0.850)、鼻内镜组(RR=0.95,95%CI:0.84~1.08,P=0.430)、传统外路开创组(RR=1.03,95%CI:0.95~1.13,P=0.480)。(2)敏感性分析显示:鼻内镜组和传统外路开创组,排除队列研究的文献之后,置入硅胶管组与不置入硅胶管组治愈率上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RR=1.33,95%CI:0.89~1.98,P=0.160;RR=1.06,95%CI:0.96~1.16,P=0.240)。而鼻内镜组,当排除队列研究的文献后,置入硅胶管组术后治愈率高于不置入硅胶管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3,95%CI:0.71~0.97,P=0.020)。(3)并发症分析:置入硅胶管组在并发症上如肉芽增生、鼻黏膜刺激等多于不置入硅胶管组,卡方检验示两者术后并发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2,P=0.013),同时不置入硅胶管组具有费用低的优点。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中置入硅胶管组与不置入硅胶管组在术后治愈率方面无明显优势,但不置入硅胶管组具有较少并发症、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