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5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硫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50d。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①治疗50d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上升(23.8±17.2)%和(27.8±20.2)%,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0.9±14.5)%和(15.2±20.9)%],P〈0.001。②治疗50d后两组血清铁蛋白(sv)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310.0±389.0)%,TSAT(88.2±96.3)%]明显高于口服组SF(150.3±433.8)%,TSAT(33.8±55.6)%],P〈0.001。③治疗50d后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6.9±5.2)g/L升至(39.3±5.9)g/L,血清钾由(4.8±0.8)mmol/L升至(5.1±0.9)m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WBC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④静脉组4例有不良反应,1例出现药物相关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轻微心悸;2例轻度胃肠道反应。口服组15例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轻微药物性皮疹。静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70,5.7%)明显低于口服组(17/66,25.8%),P〈0.005。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rHuEPO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9~2011年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内服,疗程4~6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7.1%)(P〈0.05),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7.1±3.8)d、(133.5±9.4)d和(16.7±2.9)d,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效果好于单一西医治疗,其加速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雾化及皮下注射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轻至中度AE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12月进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5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2500IU低分子肝素钠,1次/12h;c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5000IU低分子肝素钠,1次/12h;D组此基础上雾化吸入5000IU低分子肝素钠1次/12h。所有患者在同一环境进行为期7d的治疗,同时对氧合指数、TNP及IL-6浓度、APACHEⅡ评分、死亡率进行跟踪监测。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氧合指数(PaO2/PiO2)、血浆中IL-6浓度、血浆中TNF浓度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血浆中IL一6浓度、血浆中TNF浓度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D组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299.7±22)mmHg、(329.7±366)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44.3)mmHg(P〈0.05),B、C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0.01±24.5)、(131.4±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0±30.1)(P〈0.05),C、D组血浆中IL-6浓度依次为(11.7±29)ng/L、(108±3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49)ng/L(P〈0.05),C、D组血浆中TNP浓度依次为(11.7±2.5)ng/L、(108±3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49)ng/L(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C、D4组7d死亡率分别为41.7%、55.6%、25%、22%,其中C、D组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或雾化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轻至中度ARDS,能够改善氧合,可能通过抑制IL-6和TNP等炎症介质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治疗时间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口服2次/d,600mg/次,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口服1次/d,10mg/次,连续服用8周。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3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57%(4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疼痛度相比,观察组[(0.77±0.13)g/cm_2、(1.1±04)分]均优于对照组[(0.64±0.16)g/cm_2、(4.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BUD)和孟鲁司特(LTM)对儿童轻度持续哮喘应用途径与药物的疗效。方法:60名轻度持续哮喘患儿,平均年龄(7.66±2.28)岁。随机分为BUD组和LTM组。LTM组:男15例,女15例,口服孟鲁司特5mg,每晚1次;BUD组:男16例,女14例,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每天2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并作,临床症状评分。结果:BUD组: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13±0.18)和夜间症状评分(0.093±0.28)较治疗前日间症状评分(1.26±0.51)和夜间症状评分(0.32±0.41)显著降低(P〈0.01,P〈0.05);治疗后FEV1(1.61±0.35)L较治疗前(1.42±0.46)L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PD20(3.19±2.17)μmol较治疗前(1.68±1.74)μmol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Eos%(6.39±6.63)%较治疗前(22.2±23.6)%显著降低(P〈0.01)。LTM组: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19±0.26)和夜间症状评分(0.12±0.22)较治疗前日间症状评分(1.17±0.27)和夜间症状评分(0.48±0.38)显著降低(P〈0.01,P〈0.05);治疗后FEV.(1.36±0.31)L与治疗前(1.33±0.36)L差异无显著性(P=0.291);治疗后PD20(2.87±1.75)μmol较治疗前(1.9±1.79)μmol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Eos%(7.29±8.24)%较治疗前(12.17±14.47)%差异无显著性(P=0.726)。结论:吸入布地奈德和口服孟鲁司特均可有效地改善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但在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方面,布地奈德优于孟鲁司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入院24h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多发伤患者62例血乳酸水平,行APACHEII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1~20分)、B组(21~30分)、C组(〉30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血乳酸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B、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存活组血乳酸水平(2.8±1.3)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6.0±2.1)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APACHEII评分(19.0±3.7)分,存活组APACHEII评分(15.4±4.3)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7.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克旭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4-75
目的分析APACHEⅡ评分在内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93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评分结果在3~42分之间,66例存活者的评分为(17.8±6.6)分,27例死亡者的评分为(28.4±7.3)分.死亡组的评分值明显高于生存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值最高,实际死亡率与预计死亡率一致,均高于其他组别,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组在治疗3d后的评分值明显下降,死亡率为26.7%,而脑血管疾病组在治疗3d后的评分值明显上升,死亡率为43.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个分段中,各分段的预计病死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PACHEII评分〉25分时,实际病死率与预计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71.4%、(86.2±7.8)%。结论在内科急危重症临床中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预测,对急诊治疗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男41例,女性79例),除常规补充钙剂外,60例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药物剂量为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50u/次、1次/d,连用1周,1周后为100U/次、隔天1次,连用1周,之后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mg、1次/年;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次、1次/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6及12个月时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行sF-12健康调查量表和骨密度(BMD)水平检测。治疗前、治疗6及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与(4.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SF-12健康调查量表[躯体评分治疗前(38.9±8.3)与(39.2±7.8)分、治疗12个月(48.2±4.3)与(47.9士5.7),心理评分治疗前(44.3±5.9)与(45.2±6.3)分、治疗12个月(55.1±5.7)与(54.8±7.1)分]、骨密度值比较[治疗前(0.68±0.07)与(0.67±0.08)g/em。,治疗后(0.79±0.06)与(0.78±0.07)g/e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与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ICP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的应用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腺苷蛋氨酸1g/d静脉点滴治疗。结果:治疗组瘙痒评分由3.7±0.3降至1.2±o.6分,对照组瘙痒评分由3.6±0.8降至2.4±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平均孕周37.2±0.9周,对照组平均孕周34.1±1.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剖宫产23例(占63.89%),对照组剖宫产26例(占72.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腺苷蛋氨酸可改善ICP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围产儿结局,是治疗IC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PHN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均予常规神经营养药物。对照组予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情绪评分、工作或家务能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VAS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分别为(1.77±0.41)、(2.35±0.62)分(P〈0.0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4.1%(P〉0.05):治疗4周后VAS评分分别为(1.02±0.28)、(1.44±0.32)分(P〈0.0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6%、77.8%(P〈0.05);情绪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7%、75.9%(P〈0.05),工作或家务能力优良率分别为92.6%、74.1%(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B—UVB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可明显缓解患者神经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重症监护、维持水电平衡、抑制胰腺分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全胃肠外营养和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及中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II评分、腹痛缓解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下降速度、入院后再发MODS及胰腺、胰周感染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日数均显著缩短,血淀粉酶下降速度明显增快,APACHE II评分、入院后再发MODS及胰腺、胰周感染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BP联合中药治疗SAP作用协同,相互补充,是SAP早期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丽红 《中外医疗》2016,(16):168-17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发病时间均大于6 h,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68),对照组行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疗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等。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5.56±2.45)分﹑(4.50±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5±3.70)分与(5.65±3.78)分(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41.43±15.48)分﹑(53.54±16.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54±16.52)分与(44.05±17.20)分(P<0.05);观察组血hs-CRP浓度(11.22±1.50)mg/L﹑(7.46±1.84)mg/L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5±11.18)mg/L与(11.10±1.49)mg/L(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大大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于志强  刘增伟 《中外医疗》2016,(14):169-170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5%(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该院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治疗资料,探讨中医综合治疗疗法对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8例骨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64例患者,中医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健康程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3.75%,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82.81%,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8%,治疗前中医组患者WOMAC评分(127.54±20.48)分,1疗程后(95.74±12.68)分,1治疗阶段后 WOMAC 评分(30.74±5.35)分,治疗前西医组患者 WOMAC 评分(124.28±18.35)分,1疗程后(115.38±14.68)分,1治疗阶段后WOMAC评分(55.78±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关节炎多发于老年患者,患者通过西医治疗具有创口,容易出现感染,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净化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重症监护、维持水电平衡、抑制胰腺分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全胃肠外营养和器官功能支持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及中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APACHE II评分、腹痛缓解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下降速度、入院后再发MODS及胰腺、胰周感染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日数均显著缩短,血淀粉酶下降速度明显增快,APACHE II评分、入院后再发MODS及胰腺、胰周感染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BP联合中药治疗SAP作用协同,相互补充,是SAP早期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寒湿型泄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1 例辨证为寒湿型泄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 例和对照组39 例。常规治疗相同分别给予补液、抗菌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研末敷脐,每日换药一次;结果 治疗组治愈36 例(85.7 %),有效5 例(11.9 %),无效1 例(2.4% ); 对照组治愈26 例(66 .7% ),有效9 例(23 .1% ),无效4 例(10 .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X2= 9.47,P<0.05)。泄泻次数,治愈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X2 = 8.36,P< 0.01);结论 常规治疗寒湿型泄泻的同时, 加用中药敷脐,可明显缩短病程,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13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中医组、单纯手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5例,比较3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和生存时间。结果:3组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96、17.04、11.9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单纯中医组、单纯手术组、中西医结合组住院天数分别为(27.2±4.6)、(25.4±5.7)、(18.5±4.5)d,生存期分别为(16.6±7.2)、(23.1±8.5)、(46.3±13.8)个月,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83、22.83,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疗效较好,可以减轻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疗胃癌最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江红梅 《中外医疗》2016,(19):179-181
目的:分析脑梗塞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实验组患者联合采用中西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8.9±2.4)分低于对照组(12.9±2.8)分,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5.4±4.2)分高于对照组(75.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塞患者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临床疗效良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芝明 《中外医疗》2016,(2):172-173
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后的中风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3.1)分、(13.5±3.4)分、(50.2±12.6)d、(35.2±8.6)h,(13.8±3.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霞  李明  骆国平 《河北医学》2008,14(11):1296-129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N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并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