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放射介入治疗对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先行射频消融术,并于1周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给予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2019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方案,观察组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的基础上使用射频消融术方案。对比治疗前后2组的生活质量,并且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概率(26%)低于对照组(4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4%)优于对照组(82%)(P<0.05)。结论放射介入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使不良反应的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吴雪元 《右江医学》2009,37(5):535-536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联合OLF方案(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80例晚期胃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采用乌苯美司加化疗;对照组(31例)采用单纯化疗;两组化疗均采用OLF方案。每两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以化疗前、化疗后六个周期后KPS评分和体质量变化来综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2%和54.8%,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Karnofsky评分稳定率为63.0%,高于对照组的38.0%(P<0.05);治疗组体质量稳定率为69.0%,亦高于对照组的32.0%(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O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了毒副反应,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化疗栓塞术联合恩度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实体肿瘤、KPS评分及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度,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KPS评分与VEGF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68.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与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指标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4%、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栓塞术联合恩度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满意,有利于VEGF水平的降低并抑制肿瘤实体生长,提高KPS评分,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高聚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皮TACE联合高聚生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对2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仅行经皮TACE(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联合治疗组部分缓解率(79.1%,19/24)高于对照组(54.1%,13/24)(P<0.05).(2)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P<0.05),治疗后患者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显示联合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13例(54.2%),对照组10例(41.7%)(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3个月和14.5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8%(17/24)和54.1%(13/24),对照组分别为45.8%(11/24)和33.3%(8/2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高聚生联合应用对中晚期肝癌有协同治疗作用,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明显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赵书元 《中外医疗》2013,32(21):30-31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介入治疗及经皮穿刺消融综合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患有肝脏肿瘤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动脉介入治疗及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消融综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肝脏肿瘤体积变小,总有效率82.5%(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观察组KPS评分显著升高,其中改善28例,所占比例44.4%高于对照组30.2%;观察组骨髓抑制总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肝脏肿瘤的同时,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方法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肝动脉华蟾素注射液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和表阿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前及TAE术后6周,分别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ZPS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Zubrod-ECOG-WHO,ZPS)、中文版FACT-Hep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Hepatobiliary,FACT-Hep)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ZPS评分、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术后6d,治疗组ZPS评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6周,治疗组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肝动脉给药联合碘油栓塞治疗方案可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钟妮  潘桂华  张华  于毅 《当代医学》2010,16(31):71-72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6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超选择TACE,随访12~48个月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多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肿瘤完全缓解1例1.5%(1/67),部分缓解34例50.7%(34/67),稳定30例44.8%,进展2例2.9%,有效率52.2%(35/67)。随访65人12~36个月,存活1年生存率59.7%(40/67),2年生存率22.4%(15/67),3年生存率7.5%(5/67)。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中晚期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结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来本院治疗的5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8例,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组则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1.43%)较对照组(50.00%),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通过开展RFA联合TACE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37-123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晚期肝癌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研究组9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末,研究组患者QOL评分为(38.2±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3.2)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和观察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复发率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复发率1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改良的 Rankin 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MRS)、巴塞尔指数(Barthelindex,BI)无明显差异,术后各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更为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超选择性插管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插管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8例患者114例次的肝癌介入治疗资料,并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甲胎蛋白的变化,并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甲胎蛋白明显降低,一至三个月时甲胎蛋白降低者分别为79%、82%和87%;患者近期有效率逐月增加,第一至三个月有效率分别为29%,95%和9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插管介入治疗可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甲胎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文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10-141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71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孕囊穿刺组86例和动脉栓塞组85例,比较两组治疗1周和2周后β-HCG水平,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转经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动脉栓塞组血β-HCG下降较孕囊穿刺组快,分别为80%和60%;治疗期间动脉栓塞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孕囊穿刺组,分别为(40.32±21.37)ml和(71.27±31.12)ml,住院时间、转经时间短于孕囊穿刺组,分别为(32.8±4.6)d和(16.8±4.1)d,(41.9±4.1)d和(28.6±5.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CSP的治疗最好采用个体化的方法,情况容许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介入方法,治疗周期短,效果确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观察组行急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间脑脊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a(TNF—α)水平差异;1年后随访,进行GoS预后评分,比较预后差异。结果:手术后观察组完全栓塞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观察组脑脊液中IL-1、IL-6、ET-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中81例恢复良好,达到92.05%,而对照组仅79.55%恢复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卵巢静脉栓塞介入联合中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番禺疗养院和番禺中心医院60例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介入卵巢静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均为3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盆腔淤血征程度,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及复发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未愈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两组治疗方式中以卵巢静脉栓塞后加用中药治疗初始疗效肯定,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对照组纯中药治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治疗方便,但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弊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介入治疗并发脑梗塞的原因。方法1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例,经超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使用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16例病例均获临床治愈,其中2例于术中出现脑梗塞,经过及时溶栓治疗,部分临床指标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栓塞甲状腺上、下动脉,可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达到临床治愈,但在术中可能并发脑梗塞,分析原因,可以避免或减小出现脑梗塞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开颅组患者应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介入组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介入组经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开颅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疗效较好,致残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室出血铸型的治疗策略。方法 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室出血铸型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38例和综合治疗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立即实施脑血管造影并使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介入术后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每日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促进引流血块。观察组入院后在脑血管介入治疗前先进行侧脑室穿刺术,暂不引流脑脊液,在动脉瘤栓塞成功后立即开始引流血性脑脊液,术后规律注入尿激酶,并持续监测颅内压,辅以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措施。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评价并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轻残6例,中残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率为15.79%;观察组轻残15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恢复良好率为37.50%,与对照组相比其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动脉瘤并行脑室引流术,尽早引流脑室内血块,再辅以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6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其中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4例(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方面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满意度高。两组间上述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不仅提高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同时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A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经临床确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包括术前、术后CTA检查及DSA资料,同时记录介入栓塞术总时间、曝光时间、造影次数及总射线剂量。入组病例中30例为实验组(术前行CTA),余30例为对照组(术前未行CTA),两组术后1天均行CTA,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入组患者年龄中位数、男女比例及体重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介入栓塞术总时间(65±12)min、曝光时间(218±22)s、造影次数(4±1)次、总射线剂量(468±35)m Gy分别较对照组(81±15)min、(309±36)s、(6±2)次、(587±48)m Gy减少,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0例患者介入栓塞术后CTA检查,发现3例仍有消化道出血,再次行介入栓塞术后复查CTA提示出血停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明确出血征象。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CTA检查可以评估出血位置、出血流量、血管走行,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缩短介入栓塞术总时间、曝光时间、减少造影次数及射线剂量;介入栓塞后复查CTA能够评估术后疗效,及时发现出血病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