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安全防护理概念等问题。方法 对某医院部分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20名护士中,11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95%,发生在操作后针刺伤占58.9%,尤其是针头或注射器使用后处置不当;约78.1%的人从未主动报告针刺事件;86.7%的人愿意参加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培训。结论 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缺乏有关针刺伤知识,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全体临床护理人员323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针刺伤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323名护理人员在12个月内被针刺伤率为41.80%。针刺时正进行的操作主要是配药、拔针、处理废弃物等;9:00~11:00为针刺伤发生的高发时段;多数护士发生针刺伤时无干扰因素;针刺伤发生与护士视力、工作环境光线的关联不显著;操作中采取防护针刺伤措施的护士的比例为10.07%;剌伤后向护士长报告的仅有16.32%。结论护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并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督导护士执行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蕾 《当代护士》2009,(12):95-98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对本院护士发生针刺伤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482名护士中369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6.6%;共发生针刺伤1638次,被调查者年人均被刺伤3.4次;369人中有289人被污染针头剌伤,发生率为78.3%。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4.
曹晓霞  凌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92-1594
【目的】了解本省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原因,以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与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急诊专科护士及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10名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结果】46.0%的急诊护士有针刺伤的经历。其中,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针头/锐器放置不当、处理他人未处理用物、被他人不慎刺伤、因病人躁动被刺伤。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最多的职称为护士及护师,发生率为89.1%。急诊护士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高,针刺伤上报率偏低,为10.9%,上报率低主要原因为医院.没有登记报告制度、护士认为没有必要报告以及针刺伤后不知向谁报告。【结论】在临床实际中,相关预防针刺伤措施仍未完全实施。应在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的基础上落实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切实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280名临床护士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59.2%护士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22.8%护士在过去一年内发生针刺伤超过3次,而且护龄均小于10年,其中中专学历40人;针刺伤72.6%发生在拔针时,27.4%发生在处置针头时。结论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与医院的管理和护士的防范意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6.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暴露原因、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防护措施,以探讨进一步的防范对策。方法对广州市4所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418名被调查护理人员中,219人近2年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暴露总次数884次。其中针刺伤(含其他锐器伤)183人,占职业暴露人数的83.6%;针刺伤总次数793次,年人均刺伤0.95次;刺伤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的只有86人,占刺伤人数的47%;自我防护意识的强弱与针刺伤发生率有关,防护意识强者,针刺伤发生率低,防护意识弱者,针刺伤发生率高,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1);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仅占6.9%;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仍然较大,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标准预防的措施等工作应常抓不懈,以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输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6名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针刺伤的情况,制定防范对策.结果 2011年36名护士中26名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2.22%,人均被刺伤3.97次/年,制定并加强防护对策后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87%比2011年下降了53%.结论 输液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但其防护意识淡薄.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输液科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二甲以上各医院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目标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各医院的196位体检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的护士认为刺伤不可避免;59.3%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机率大;84.7%的护士认为针刺伤后最害怕的是感染HIV、肝炎;56.3%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所谓”的态度;86.4%的护士认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害怕但不可避免”。结论:多数体检科护士针刺伤后心理状态为非常害怕且消极无奈,可能原因是意识到针刺伤的危险性,但针刺伤不可避免以及刺伤后不够重视;少数体检科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医院保洁员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原因,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医院保洁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调查表,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50名保洁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82%的医院保洁员在工作期间曾发生过针刺伤,68%的医院保洁员被隐藏在敷料里或废弃物里的注射器针头刺伤,78%的保洁员未按正确的程序对针刺伤进行处理,98%的医院保洁员在被针刺伤后未进行血液检测和未上报相关机构。结论医院保洁员对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对医院感染知识缺乏了解,应重视并加强医院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针刺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正确处理针刺伤步骤的学习,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院保洁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云岭  王欣然 《现代护理》2006,12(16):1499-1501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12.
22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晶晶  沈美玉 《天津护理》2006,14(5):296-297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范措施,保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2冽护理人员针刺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比例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针刺伤直接发生的原因分析,主要为未规范处理用后的针头;护理人员针刺伤后的心理压力大。结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落实防护措施,建立、健全防护针刺伤管理制度,确保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利器损伤的发生率、损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并制订出预警方案达到警示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对医务人员704人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人员中有543人、1740例次在工作中被利器损伤过,占77.13%,其中护士损伤数占护士人数的93.29%。常见利器的种类主要见于注射针头、输液针头、玻璃安瓿;损伤发生的时间常见于治疗集中的上午;戴手套仅占24.71%;受伤后呈报占24.3%。结论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防范意识差,设立预防损伤的预警机制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64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防范意识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刺伤发生率,做好职业防护。方法对针刺伤发生次数、地点、刺伤针头种类、针刺伤环节、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针刺伤后的处理、追踪检查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93.75%发生过针刺伤,与防护意识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锐器处理不规范等有关。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高,通过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合理配备护理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建立并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可有效防范针刺伤发生,而针剃伤发生后伤口的正确处理可减少血源性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廖飞  何彩娣 《护理与康复》2014,13(8):796-797
观察针刺伤防护教育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对212名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针刺伤防护教育,包括安全防护教育、基本功训练、规范正确处理锐器和模拟针刺后的应急处理,调查实习护士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针刺伤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212名实习护士中发生针刺伤56人,发生率26.42%,其中针刺伤发生1次42人、2次10人、2次以上4人;针刺伤发生原因针帽回套居首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被针刺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对策。方法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结果46名护理人员被针刺伤者占89.1%,无1人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在护理操作中戴手套率为零。结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急需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l0人,占87.1%:针剌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剌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统计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防护对策。结果:本组93名发生针刺伤315次;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于其他职称护理人员(P0.01);儿科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占30.20%;更换针头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比例较高,占17.14%。结论:缺乏防护教育、违反操作原则、工作强度大、管理及制度不完善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和防护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现状,为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4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针刺伤、抗肿瘤药物损伤、X线损伤危害性的认知较低,分别占48.8%、39.0%和23.6%;对运动功能性和心理社会性损伤危害性的认知相对较高,分别占65.9%和5l.2%;护生对预防针刺伤的方法、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及被HBsAg(+)血污染针头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的认知程度较低,分别占11.0%、41.5%和13.8%;护生对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的处理、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配置抗肿瘤药物时的自我防护等方法实施的正确率较低,分别为26.8%、25.2%和10.8%;在实习中能始终运用节力原则的有51人,占20.7%;针刺伤和和皮肤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发生率分别为66.3%和22.8%。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较低,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培养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