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肠外营养(TPN)在新生儿肠穿孔术后的效果.方法:统计各种肠穿孔术后21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均选用特定全肠外营养液配方和适合的输液方法及途径,观察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我们选用的全肠外营养液配方无一例发生TPN相关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新生儿肠穿孔术后采用合适的全肠外营养,可为肠穿孔患儿术后提供足够营养,加速机体组织的修复,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利于肠道病变的修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CA患者术后留置鼻肠管(NJT)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接受胃肠道手术的病人20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岁,男12例,女8例。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者10例,结肠CA4例,胃穿孔修补1例,胃空肠吻合3例,直肠CAmile’s术2例。所有病人术前检查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炎性肠病等病患。术中NJT留置,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行TPN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处理。结论:胃肠道术后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与肠内营养组(EN),每组分别为24例、22例。肠外营养组给予标准的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输液,随后应用蛋白。观察比较两组给予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电解质、血红蛋白指标、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值在给予营养支持后显著升高,全肠外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肠外营养组(TPN)排气时间与肠内营养组(EN)排气时间相比,明显增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加快肠胃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4.
田军  付强 《新中医》2008,40(4):59-60
目的:探讨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同时管饲四君子汤的可行性,并比较四君子汤配合EN与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效果.方法:将88例胃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 EN)组和TPN组各44例,(中药 EN)组于术后24小时后由鼻肠管输注能全力及四君子汤煎剂,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营养治疗,共7天.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及氮平衡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 EN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PN组(P<0.05);住院平均药物费用(中药 EN)组亦低于TPN组(P<0.05).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管饲四君子汤安全可行.且在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面较TPN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第8天各测定营养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病人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高于TPN组;而IL-6、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PN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2例外科危重患者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期间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生化、血糖、血脂、微量元素进行监测,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及时正确护理。结果:本组治愈率为97.54%,病死率为2.46%。结论:TPN治疗能提高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率,改善预后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术前1天、术后第2天和第8天测定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结束时,EEN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短于TPN组。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疗效及经验.方法 将97例胃癌病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分析对比EN组及TPN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EN组患者术后通气、通便时间较早,腹泻症状较常见,静脉炎或导管性脓毒症、吻合口漏、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较TPN组显著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情况等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减少严重术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胃肠外营养在小儿围手术期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需要行肠外营养的手术患儿24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总结有关的经验和体会。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儿成功出院。其中:1例患儿有轻度肝功能损害,停用营养液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使用肠外营养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营养情况。在使用肠外营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以便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腹部较大手术之一,有较高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故需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由于TPN的应用治疗,使得手术病人的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大大降低。相关报道及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术后运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在胰十二指肠病人术后的恢复和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减少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合肠内营养用于胃术后早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同时管饲中药的可行性,并比较中药配合肠内营养与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效果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8例胃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中药加EN组和TPN两组,各29例。中药加EN组术后24h后由鼻十二指肠管输注能全力及中药,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d。结果转铁蛋白TPN组术后低于术前(P<0.01),中药加EN组仍维持在术前水平;中药加EN组较TPN组恢复肛门排气早(P<0.05),恢复排便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平均药物费用中药加EN组少于TPN组(P<0.05)。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时管饲中药是安全可行的;与TPN比较,中药配合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且药品费用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治疗影响。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治愈率89.5%。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方法多采取保守治疗,而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新生儿危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出生后1小时-7天的胎龄小于32周的新生儿、极低体重新生儿、病情严重的新生儿。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外周静脉输注,非蛋白质热能平均供给142千卡/日,NPC:N平均值为224.8:1,治疗6天以上。结果:患儿全肠外营养后,病情、吮乳及精神等均有明显改善并经治疗后痊愈。早产儿生存率100%重度营养不良的低体重儿和危重患儿体重增加。结论:全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危重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协同临床其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营养状态、血生化指标及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EEN+PN组,n=62)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TPN组,n=62),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检测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生化指标及血浆二氨氧化酶活性,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EEN+PN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均高于TPN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TPN组。结论 EEN+PN营养支持疗法可改善重症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维持血生化指标的正常,降低血浆二氨氧化酶活性,维持正常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对腹部外科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159例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胃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普通对照组接受以葡萄搪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后一周观察病人氮平衡、体重血浆等变化。结果:胃肠外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氮平衡、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胃肠外营养可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联合小承气汤治疗胃肠道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将4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呼吸支持、抗感染、抑酸、保护脏器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20例用完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治疗组20例肠内营养联合中药,保障胃肠道通畅.结果: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肠外营养液配置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从2019年9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加强肠外营养液配置管理,2019年3~8月为实施前,2019年9月~2020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有5694袋NICU肠外营养液,实施后有6339袋NICU肠外营养液,比较实施前后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准确率。结果:实施后NICU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NICU肠外营养液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新生儿用药安全,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液收集与回输在治疗高位肠外瘘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4例高位肠外瘘患者进行肠外和肠内营养同时配合消化液收集与回输,观察其效果。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术后3月行手术治愈,其余10例均自愈。结论:高位肠瘘患者治疗过程中收集并回输消化液,符合患者的生理,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了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营养评估情况,为175例接受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制定营养护理计划,观察患者伤口、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5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营养护理能有效提高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对手术及创伤的耐受力,促进机体修复、骨折愈合及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