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的现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仪  周国英 《淮海医药》2006,24(3):258-258,F0003,F0004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意识及现状.方法综述临床护士对锐器伤的认识、处理及预防对策.结果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途径多、受伤后处理方法不完全正确,对锐器伤的危险或潜在危险因素未能充分认识,自我防护措施落实不够,医院领导层对护士发生锐器伤未能重视.结论预防锐器损伤是护士能保证安全上岗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60名手术室护士中有57名(21.92%)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83±1.12)分,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分,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分。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都江堰市3家综合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锐器致伤问卷调查,评估消毒供应室锐器致伤发生率及其致伤原因。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91.67%。33份有效问卷中共发生锐器致伤事件88例次,平均发生2.7例次/人,其中28人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前3位为缝针(31.82%)、手术刀片(22.73%)、剪刀(20.45%)。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人员锐器致伤发生例次明显低于未培训人员;低年资人员锐器致伤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年资人员,与工作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消毒供应室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防护知识学习,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1.79%,其中手术室护士发生率80.48%,手术医生发生率59.72%,麻醉医生发生率70.37%。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危险。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加强监控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蔡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2042-2043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结果 手术室锐器伤主要发生在学历低、工龄短、职称低的护士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个操作环节中术中因为传递器械而导致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在所受的锐器伤种类中,刀片划伤和穿刺针刺伤所占比例最高,在受伤后护士主要选择聚维酮碘进行简单的处理,而大部分护士未进行后续预防措施 结论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原因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对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危害因素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预防锐器伤害的发生,增强护士自身的防护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对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等防护措施,减少了锐器伤害,改善了护士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论严格规范操作,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或消除造成锐器伤害的各种原因足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各级医院护士在不同的操作环节中被锐器损伤情况,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自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期间,6所医院共343名当班护士在不同的操作环节中被锐器损伤的情况.结果:343名受调查的护士发生锐器伤达1 415人次,平均每人发生4.13次,其损伤因素依次为徒手掰安瓿、取下针头、分类收集、回套针帽、毁形刺伤、其它.结论:护士应主动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按照操作常规进行规范安全的操作,以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有效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探讨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锐器伤原因调查表,对4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防护对策。结果对4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锐器伤原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致伤锐器主要包括针刺伤29例占61.7%、手术刀片伤及玻璃划伤各9例各占19.1%;致伤原因主要为传递器械中受伤19例占40.4%,其中护理人员不知患者感染情况的有35例占74.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几率高,规范化锐器使用,加强相关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生率,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13年1-11月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上报统计数据,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11月共报告职业暴露52例,其中锐器伤41例,占82.2%,血液或体液暴露9例,占18.%;其他2例。发生职业暴露以实习护士(42.3%)、护士(28.8%)和医师(12.5%)为主,工人(17.3%);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梅毒、HIV为最多,占44.8%,锐器伤暴露源的81.00%;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急诊科输液室和病房;各暴露环节中以各种穿刺和处理医疗废物占比例最高;全年共支出职业暴露检测治疗费用12190.2元,平均每人234.43元。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实施标准顶防,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监测报告制度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高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72-107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我校620名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大多数护生在输液时都发生过锐器伤,全部没有接收系统的锐器伤防护课程,实习期间没有进行规范的防护指导.结论:通过在校系统的锐器伤防护教育,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加强锐器伤防护的监管,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时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锐利的物品刺伤或割伤皮肤而导致的破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以外事件.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点,频繁接触手术刀,手术剪,缝合针等锐器,易刺伤、割伤皮肤,锐器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的护士.因此,手术室护士有必要了解锐器伤害发生的多个环节,并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杜绝锐器伤害事件的发生,以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正>职业暴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其中护士的损伤率居首位,尤其以手术室护士表现最为突出。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作者分析了职业暴露的分类、危害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的分类和危害1.1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1锐器伤:手术室锐利器械的频繁传递,所以锐器伤是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我国是乙肝、丙肝感染的高发区,通过针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霹于HBV、HCV和HIV病[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40名护生和240名临床护士进行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环节、处理措施以及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二年级护生(40.0%)、三年级护生(81.3%)、一年护龄护士(66.3%)、三年护龄护士(48.8%)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一年级护生(15%)和五年护龄护士(28.8%),开设安全防护课程前各层次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开设课程之后。结论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主要因素,医疗锐器的规范使用和处理可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设置系统科学的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锐器伤的自我防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照组:分析2006年器械护士锐器伤52次发生的原因;观察组:2007年针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操作规程,简化工作流程,避免疲劳综合征,树立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结果观察组器械护士锐器伤18次,比对照组52次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器械护士自我防护措施得力,可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总结胃镜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如接触性感染、化学消毒剂的危害、锐器伤、紫外线及心理性危害等,提出了针对性防护措施,强调胃镜室护士应重视职业危害因素,强化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降低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预防护士锐器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程序,改善操作环境等方法;分析细节管理实施前后锐器伤发生等情况。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护士的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防护意识增强,锐器伤发生明显减少。结论细节管理有助于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确保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原因,为职业暴露防护提供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70名手术相关科室临床医生进行跟踪调查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48名医生报告锐器伤事件50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04次,暴露率68.57%.高发地段主要为手术室(73.44%),发生最危险的环节是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58.75%),发生主要原因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引起(82.0%).结论 手术相关科室医生为高职业风险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加强手术相关科室医生职业暴露和标准操作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笔者所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护士展开关于锐器伤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调查88名临床护士,其中发生锐器伤的有62名,占70.45%。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同护士的工龄呈现反比关系;并且锐器伤的发生率还与护士的职称呈现一定的关系。结论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象比较常见,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使锐器伤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提高护士的工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室(以下简称"血透室")作为一个特定的医疗环境,存在着大量化学、生物、放射等有害因素的污染,对长期工作在血透室的护士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充分认识这些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对避免和减少有害因素对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影响有积极意义。1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1生物因素研究表明[1],锐器损伤是护士职业暴露中最高发的危险因素,如针刺、皮肤暴露、其他锐器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