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嗝"又称"呃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基层工作中,由于"乡村医生"常滥用激素,经常发现由"乡村医生"治疗过的感冒病人在后期发生"呃逆",有的病人到门诊就诊时,要求服用立即"止嗝"的药物,常令医务人员束手无策.对此,笔者经过潜心研究,创立了一套叫做"无痛针灸"的自我调整的方法,用他来治疗"打嗝",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在自己接诊的"打嗝"病人中进行了试验,共计94例,利用"无痛针灸"对94例打嗝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5.7%  相似文献   

2.
呃逆俗称"打嗝",它不是麻醉并发症,却常在麻醉或手术中出现.虽无生命之危,却影响手术进行.呃逆在麻醉,手术中发生的原因:病人既往有呃逆病史;情绪紧张及禁食引起的饥饿可能是诱因;手术刺激牵拉膈肌引起膈肌痉挛.中医认为呃逆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轻者取嚏使肺及膈间之气疏通,以助胃气复降;重者药之,针之.笔者处理严重呃逆病人二例,体会手术中呃逆穴位针刺注射治疗简单、方便、有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呃逆,俗称"打嗝",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1])。西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临床上一般将连续发作 72h,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2])。目前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很多,中医多采用中药口服、经穴针灸或特殊穴位药物注射、刺血拔罐等方法结合理疗治疗为主;西医多应用局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人在针灸临床工作中采用耳穴按压结合电针治疗24例呃逆病人,并设对照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俗称"打嗝",西医称膈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频作、令人不能自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可自行缓解,乃至痊愈。若病情严重发作时间超过48h而未终止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针刺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新"老十针"治疗顽固性呃逆6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焦作  相似文献   

6.
<正>呃逆也称"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特征的一种病症[1],术后频繁呃逆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腹部伤口疼痛,手术缝合口挣裂,延长康复时间,严重者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诱发阿-斯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等风险[2]。笔者2010年7月~2013年6月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肝胆术后并发呃逆2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呃逆俗称打嗝,中医古称"哕",又称"哕逆",至元代始称"呃",明代起统称呃逆.<素问·宣明五气篇>首先提出其病位在胃:"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至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呃逆>归类为"一日寒呃,二日热呃,三日虚脱之呃".近人治疗呃逆,总不离和胃降逆,而恽铁樵治章椿柏呃逆医案,却不循常道,辨治奇特.  相似文献   

8.
呃逆俗称"打嗝",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正常健康人,也常为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一般的呃逆症状往往短时间会自行消失,但顽固性呃逆症状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患者常深感痛苦,更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古代称“哕”,临床表现为不自主地发出呃逆声,气短而促,甚则寝食难安。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并与药物注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空间时相针灸法"是殷克敬教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针灸治疗方法.它是把医生、病人和经络腧穴三者统为一体,将传统针灸治疗法与<易经>和"螺旋守中"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多维立体调控、人体能量互补、信息转化、激发经络气血使紊乱功能呈现有序化的一种创新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1.
呃逆,中医古籍称"哕",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主症的一种病症,俗称"打嗝"。我科以《灵枢.口问》篇"肺主为哕"理论为指导,对43例肝癌及肝硬化并腹水的患者出现呃逆,采用补左手太阴少商为主的针刺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刺攒竹、内关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呃逆持续3天以上,通过药物及其它方法治疗无效为顽固性呃逆[1].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一个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呃逆声短而频发,连续不断,不能自止.此症是由于中风后脑部的病变,尤其是下丘脑、脑干处的损伤,导致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及继发的胃黏膜缺血等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呃逆大多并发于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脑干梗死或出血等,是病情危重的征兆,而且呃逆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进食和情绪,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因此,中风病人在出现呃逆时,应及时控制,在治疗这一并发症的各种措施中,中医针灸疗法以其辨证论治的理论优势,简、便、廉、验的实践效果而显示出一定的价值.本文主要介绍治疗中风的顽固性呃逆,针灸疗法作为此病的重要手段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呃逆俗称"打嗝",在临床中颇为常见,病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症状顽固,发作频频,时间持续超过48 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自2014年以来,采用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因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等引起的功能性、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上将呃逆发作持续48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1].笔者与导师临床随诊观察了1例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案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案资料杨某,主因"间断呃逆6d,持续加重2d"就诊,患者半月前诊断为"脑梗死",在外院治疗脑血管病期间出现间断性呃逆,服用西药治疗,均无效验.2011年7月16日于我院门诊求针刺治疗.诉近2d呃逆频频,影响进食及睡眠,时见患者神情,精神弱,呃逆频频,呃声短促,低沉,气息不足,疲乏无力,口黏纳差,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无力.  相似文献   

15.
呃逆俗称"打嗝",西医学称"膈肌痉挛",是指膈神经受到异常刺激而引起膈肌运动异常,临床表现为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一般的呃逆症状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消失,当膈肌反复持续痉挛而引起呃逆频繁、持续24h不能缓解者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自2010年5月起采用胃复安针双侧足三里、内关穴位封闭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2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在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例患有顽固性呃逆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分析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所探究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都是在针灸一次后就痊愈,痊愈率为71.42%,有4例到院进行第二次针灸,四例均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痊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治愈时间短,未见不良反应,可继续用于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7.
治呃逆两法     
呃逆即膈肌痉挛,俗称"打呃忒",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其声短而频,且没有气体从胃中排出,与暖气不同.呃逆既可作为单独的病症,又可作为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关于呃逆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已有取嚏及转移病人注意力以止呃的记载,临床中还可针灸、服药、静脉滴注或推注以缓解呃逆,方法可谓多矣.本人也有两法,常能取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竹溪 《养生月刊》2005,26(10):886-889
呃逆俗称打嗝,打嗝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当然是一过性的,常常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以自愈.或行简便的治疗,呃逆即可止住。但临床上也有一些病人24小时呃逆不止.甚至是连续发作数日、数月或更长,这种呃逆往往有其他原发病灶,不容易自行缓解,应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9.
呃逆是指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症[1],俗称"打嗝",常与腹胀、嗳气、胸闷等症状并见,呃逆既可以作为一种疾病在临床中单独出现,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亦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等引起膈肌痉挛之呃逆.一般轻症呃逆可不治自愈,而就医者多...  相似文献   

20.
李菊莲 《中国针灸》2004,24(Z1):7-8
呃逆,古称"哕",又称"咳呃",由多种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痉挛而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顽固性呃逆患者无论有无器质性病变,多伴有情志方面的改变,或在发病之初有精神刺激因素,或在疾病过程中长期抑郁不舒,或烦躁易怒,故在治疗时配合以调理神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