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治疗多种疾病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对头痛、胁痛、泄泻、不孕症、眼底出血、带状疱疹用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的,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结果:因病症不同,最少服用三剂,最多服用二十余剂,临床全部有效,大部份疾病达到痊愈.疗效确切.结论: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的主要方剂,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对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底出血、淋证阴痒、赤白带下、不孕症、泄泻、带状疱疹等各病,临床验之确有疗效.以此得出祖国医学"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迎喜 《陕西中医》2002,23(4):364-365
“龙胆泻肝汤”,最早源于中医“扁方”之中 ,在李东垣的《证治准绳》、〈医宗金铿〉、〈沈氏遵生书〉等医书上都有记载。现在中医界在临床上一般以“扁方”所载的为准。本方主要用法以水煎服为主 ,也有制成散 ,丸作为口服用。本方的主要功用为 :清泻肝经湿热。分别主治 :胁痛口苦 ,耳聋耳肿 ,小便淋浊 ,下疳溃烂 ,阴痒 ,阴肿 ,头目眩晕 ,目赤肿痛等症。西医可用于 :高血压 ,肝硬化 ,急慢性黄疸型肝炎 ,中耳炎 ,结膜炎 ,角膜炎 ,阴囊湿疹 ,阴囊燥痒 ,妇女赤白带症 ,宫颈炎等病。   1 本方的方义分析 本方有升清降浊 ,泄肝利水 ,清热解毒 …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王守玺主题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异病同治;一方多用我在临床上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急性角膜炎、胆囊炎、盆腔炎、躁狂抑郁症等均收到良好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急性角膜炎(肝火犯目)张某某,男,27岁,于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辨证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实火湿热所引起缠腰火丹、子痈、瘾疹、肛门湿疹、脓耳等多种疾病的经验.方法 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加减,治疗上述病证.结果 本方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证具有满意的疗效.结论 龙胆泻肝汤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故临床可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为临床常用之方。方名同而药品不尽相同者共五方。一方出于李东垣《兰室秘其》,由龙胆草、泽泻、木通、前仁、当归、柴胡、甘草、生地共八味组成;二方见于《证治准绳》,由龙胆草、甘草、人参、天冬、麦冬、黄连、栀子、知母、柴胡、黄芩、五味子共十一味组成;三方见于《沈氏遵生书》,龙胆草、木通、黄连、连翘、栀子、大黄、柴胡、白芍、青皮、滑石共十味组成;四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龙胆草、甘草、连翘、生地、泽泻、前仁、木通、黄连、黄芩、栀子、当归共十一味组成;五方见于《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是由东垣…  相似文献   

6.
汤礼共 《光明中医》2006,21(10):47-47
龙胆泻肝汤为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的代表方剂.由胆草6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9g,当归12g,生地15g,泽泻12g,车前子15g,木通9g,甘草6g组成.本方见《太平惠民方剂局方》,现通用《医方集解》方.治疗由肝胆实火所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耳肿痛等;以及肝火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外生殖器瘙痒肿痛、小便浑浊、妇女带下等症,为临床多科医生所习用.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多种处在急性期的疾病,随症施用本方,起效卓著.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的首选方剂,无论是内科杂病还是妇科等杂证,只要因肝胆湿热的病因病机所至的病证皆可用本方灵活的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8.
吴朝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47-1048
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胆实火、湿热下注的经典处方,方出《医方集解》。笔者在临证中,根据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基本法则,应用龙胆泻肝汤化裁治疗病机同属肝胆实火、湿热蕴结之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兹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张秀莲 《河北中医》1989,11(1):43-45
龙胆泻肝汤系李东垣方。它问世于金元时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古今医家阐发颇多,临床应用亦甚广泛,涉及内、外、妇、五官等科疾病。笔者从1980年~1986年的手头资料,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近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龙胆泻肝汤是近代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的古方,自李东垣创方以来,历代有所发展。近年在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文献整理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1981年以来临床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主治病症众多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主要用于“阴部时复热痒和臊臭”的肝胆湿热症。吴氏、陈氏等人综合了50余家临床报导后指出该方近年已广泛使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其中用  相似文献   

12.
张玉堂  朱富华 《陕西中医》2002,23(2):168-168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方 ,录自《古今医方集成》,为清利肝胆经湿热良方。组成 :龙胆草、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泽泻、木通、车前子、甘草等。近年来 ,笔者在治疗较多的肝胆病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对于纠正房颤消除症状 ,改变心电图有一定的价值。现举例如下 :  患者王某 ,男 ,6 2岁 ,南京市水电局离休干部。初诊 1 995年 1 0月 3 1日 ,患者主诉 :肝区疼痛1 5年 ,伴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加重 2 d。患者 1 5年前因肝区疼痛经常发作 ,伴有肩背疼 ,尚能坚持工坐 ,一直未重视。 1 985年 5月 ,因肝胆区剧疼、恶心、呕吐、胃疼、不能进食、…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组成。其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引起的诸证。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抓住龙胆泻肝汤的组方治疗特点,在临床上治疗多种多例病症,疗效满意,现录验案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杏萱 《陕西中医》1989,10(1):29-29
<正> 一、急性湿疹:赵某,男,43岁。1986年5月14日诊。全身出红色小丘疹,流水,痒半月余。周身分布大片状潮红斑,伴有红色小丘疹、水疱,部分糜烂、渗液,呈对称分布,可见抓痕及血痂。尿赤,大便干,口渴苦,思冷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急性湿疹。多为湿热蕴久化热,湿热并重。治以清热利湿,药用:龙胆草黄芩生梔子竹叶生白术白藓皮大青叶泽泻各10克,生石膏(先下)30克,茵陈木通各6克,双花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分服。局部渗液处用马齿苋120克,分6次,水煎待冷湿敷,每日3~4次,每次30分钟,然后外用氯氧油(自制),丘疹处用炉甘石洗剂。连用3日后,渗液止,瘙痒减轻,水疱吸收,口渴、口苦除,大便通。停外用药。上方去生石膏、茵陈,加云苓30克,生薏仁30克,续服5剂而告愈。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首载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木通、车前子、泽泻、柴胡、当归、生地组成。《医方集解》收载该方,增加了黄芪、栀子、甘草三味药。该方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效,主治肝经实火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目肿;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囊痛,便毒等证。笔者临证辨证运用本方治疗倒经、热痹、偏头痛等疾病,收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倒经彭某,女,40岁,工人,1993年5月3日就诊。患者体壮,面色红润,但每次行经前3~4天,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口苦,旋即鼻内出血,有时夹有血块,已达半年之久。舌质…  相似文献   

16.
周翎 《福建中医药》1997,28(3):37-37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福州市中医院(350001)周翎蛇串疮[例1]王某某,女性,45岁,工人。诉1周前畏寒发热,头痛身楚。几天后右侧胸部出现疱疹红斑,逐渐向背部漫延,疼痛剧烈,伴口苦咽干,烦躁渴饮,目赤溲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检查可见右侧胸背部...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功能: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笔者以本方随症加减,运用于皮肤病临床,屡获效验,列举验案数则于下: 一、带状疱疹周××,女,30岁。1982年7月初诊,右腰胁部皮肤发红,搔痒刺痛两天,两日后  相似文献   

18.
<正>龙胆泻肝汤首载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后亦被载于《医宗金鉴》、《医方集解》。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黄、甘草等组成,主治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配栀子、黄芩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佐以泽泻、木通(现多改用通草)、车前子渗湿泄热;兼以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加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入肝胆;甘草缓肝急,又可协调诸药。综观全方,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缺乏合理的膳食观念,摄入了过多的油腻、辛辣食物,再加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等,极易导致机体脾胃功能失调,肝胆湿热郁结,湿热之邪侵淫于肌肤即引发湿疹,成为临床门诊常见病之一.我科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143名湿疹患者按辩证分为热重于湿型、湿重于热型以及血瘀型三组进行以龙胆泻肝汤为主的治疗方案,取得了确切疗效(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用。原治肝胆实火上扰下注之头痛、胁痛、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笔者运用此方治疗皮肤病及性病,以异病同治之法,辨证加减用药,获得满意疗效。兹举验案如下:1 湿疮  谢某,女,39岁,于1997年8月10日初诊。患者1周前双下肢起疹,痒甚,搔抓后连接成片,流有滋水,曾在外院以“湿疹”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药水,病情无好转,皮疹渐及全身,瘙痒难耐,心烦,口苦,咽干。查体见:四肢、躯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