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抗病毒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云海  刘萍 《肝脏》2010,15(3):171-173
目的通过对应用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药和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比较来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9例应用拉米夫定并经HBVP基因测序和生化、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存在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加用、另一组换用阿德福韦酯(ADV),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耐药变异发生情况的观测来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经72周的连续监测,加用ADV在病毒学应答率上优于换用ADV组(P=0.02),但在HBVDNA下降程度,生化学、血清学应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出现明确耐药变异数量上加用ADV组明显少于换用ADV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对于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治疗在提高抗病毒应答率和降低耐药率方面优于换用ADV。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慢性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有1.2亿,其中有3000万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的处理应是抗病毒治疗,以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开创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时代。LAM是被批准的第一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口服药,随着其在国内、外临床的广泛应用,HBV耐药突变(resistant mutation)已成为令临床医师棘手的问题。LAM耐药后的抗病毒治疗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根据国内1992-1994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达9.75%,约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母亲携带的HBV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传给婴儿,其中90%以上可成为慢性HBsAg携带者。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疗法,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干扰素α、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节药物三方面论述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进展,对乙肝治疗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1.1 针对病毒的治疗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非核苷类似物等化疗药物;靶向抗病毒治疗。 1.2 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撤除疗法;免疫复合物;胸腺肽制剂;核壳蛋白肽疫苗;表面抗原疫苗;病毒DNA疫苗;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Ⅱ、白细胞介素-Ⅻ等);自体淋巴细胞激活(LAK、DC、CIK);过继免疫治疗;抗HBs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3 基因治疗反义核苷酸;缺陷病毒颗粒的干扰作用;核酶。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英兰  窦乐功  尤龙 《山东医药》2002,42(13):60-61
据报道 ,1992年我国约有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30 0 0万人。目前 ,虽然对 CHB患者采取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及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 ,但仍有10 %~ 30 %的患者最终转化为肝硬化。多数学者认为 ,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长期在体内存在并持续复制 ,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导致肝脏及其它脏器损伤 ,最终导致肝细胞突变。因此 ,对 CHB应重视抗病毒治疗。目前 ,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是干扰素 (IFN)、核苷类似物及免疫调节剂。现结合文献对 CHB的抗病毒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IFNIFN是目前公认的抗慢性…  相似文献   

9.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陆伟  张占卿 《肝脏》2010,15(4):306-307
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但其随时间延长的耐药及变异问题也日益突出。替比夫定(LdT)是新近被认可的一种新型的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左旋核苷类似物,具有特异性、强效抑制HBV的作用。是目前为止FDA批准的第四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也是仅有的一种属于妊娠分类B级的药物。研究表明LdT在体外有较高的治疗指数,并且不涉及有关血液学、线粒体和神经系统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尽管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核苷(酸)类似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降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生率,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血清中仍持续或间歇地检测出HBV DNA阳性。由此,低病毒血症被大家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当下慢性乙...  相似文献   

11.
蒲春文  王炳元  缪晓辉 《肝脏》2012,17(4):264-266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疾病,据估计有超过4亿人为HBV的慢性感染者,75%的感染者是亚洲人.因CHB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急性重症化后,所致的肝功能失代偿将使约40%的CHB病人罹患长期严重的并发症,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负担.虽然HBV疫苗的普及减少了CHB的发生,使年轻一代获益,但HCC的发生率在大多数亚洲国家仍很高.因此,仍急需对CHB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幸运的是,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治疗CHB的药物研发不断.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背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B virus,HB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L80I/V、rtVl73L、rtLl80M、rtM204V/I和rt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Al81T/V、rtS213T/N、rtV214A、rtQ215S/H/P、rtl233V、rtN236T、rtP237H和rt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I169T、rtL180M、rtT184G/S/A/I/L/F、rtS202I/G、rtM204V和rt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最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 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的临床试验开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是批准的第一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口服核苷类似物,而且实际上在这些病人中已经进行了连续五年或更长时间的治疗。在早期使用拉米夫定病人的临床经历中,多数病人未能对于扰素产生应答,且无其它的治疗选项,及早使用拉米夫定让人看到了希望。用这种新的药物治疗具有非常好的耐受,与用安慰剂病人相比,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治疗进展迅速,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增多,可供临床选择的机会增多,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成为临床面临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缪正秋 《肝脏》2011,16(1):62-62
1999年拉米夫定(LAD)上市开创了慢性乙型肝炎(CHB)口服抗病毒治疗的新时代,继后在国内外,先后又有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及替诺福韦(TDF)应用于临床。核苷(酸)类似物(NUC)在CHB患者中应用,使极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明显减少了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仍缺乏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表明,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慢性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处于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清除病毒的同时减轻或阻止肝损害,是减缓或防止慢乙肝病情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应用较多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1 干扰素(IFN)IFN的作用机制在于阻断HBV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直接杀灭病毒,而是与细胞膜接触后使之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从而发挥抗病…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国内约有HBV携带者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约3000万,CHB预后不良,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疾病死因的第九位。大量临床研究证明.HBV在体内复制,是引起肝炎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因此,进行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IF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鞠莹  张明香  赵汝钦 《肝脏》2013,(11):786-789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实施抗病毒治疗现已成为肝病学界的共识。现就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作用和发生耐药机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作一综述,以便医生更好地运用NA疗法。一、HBV病毒颗粒[1]1970年首先由Dane等描述,也称Dane颗粒,属于嗜肝病毒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