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是一种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本病属于中医歪嘴风,口眼歪斜、面瘫等病症范畴。本病大多是由于受凉,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性感染和水肿所致的神经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
面瘫,西医学称特征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中医又有“口眼喎斜”的称号,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比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由不明原因引起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Bell's麻痹"、"特发性面神经炎"等,中医学则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等。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针灸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手段之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以季 《河北中医》2005,27(11):875-87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麻痹,其病因主要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乃为面神经被病毒感染后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骨髓鞘变性,而致面瘫后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虚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脉络,血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将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梁文慧 《新中医》2012,(6):208-2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属中医学面瘫、口僻、吊线风、口眼斜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中医叫"面瘫",古称"口眼歪斜""吊线风"等.西医认为是由于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所导致的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还有极少数是受面神经周围疾患的影响或面神经受外伤引起的面瘫.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或风热之邪中干面部络脉,致筋缓不收所致.目前,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之方法颇多,且效果也多比较理想,临床报道也不少.近2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该病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炎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称贝尔面瘫或麻痹,是由面神经管段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病毒或非特异性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局部缺血、水肿、受压,最终神经髓鞘或轴索变性[1].近年来,笔者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传导变化的观察来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约占面神经麻痹的70%-75%。西医学认为本病与冷空气刺激有关,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会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本病起病突然,少数患者可于起病前数日有耳后或耳下部疼痛,面部发紧感,其临床表现为患侧不能皱额、抬眉、闭眼、鼓腮、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病变,从而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多为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伤及经络,气血痹阻而致僻不遂.本文以中药汤剂和针灸为主,西药对症治疗为辅,治疗本病40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口眼歪斜,患侧面部的感知觉障碍,肌肉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近2 a来笔者采用透刺法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又称"面瘫"。西医学对该病病因解释尚未完全明确,诊断依赖于本病临床表现及对其他疾病的排除。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治疗面瘫病的疗效确切,但对于面瘫乳突疼痛治疗文献尚无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丽  陈平 《吉林中医药》2005,25(9):46-4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茎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BellPalsy)。中医称“口眼隔斜”、“面瘫”。是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面神经管)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致病,或因风湿性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8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面神经麻痹者,又称贝尔氏麻痹,为常见的脑神经疾患。面瘫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或风寒侵袭有关,由于炎症或缺血引起神经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5.
樊世英 《河北中医》2010,32(5):732-73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2009-01—2009-12,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亦称贝尔氏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起病突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春秋两季发病,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等,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常在晨起梳洗时发现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眼睑扩大,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中医尤其是针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面瘫,口眼歪斜。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暂不明确。临床上多用激素、抗病毒、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血管药物治疗为主。笔者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采用中西药口服配合针刺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牵正散配合电针及温灸治疗周围型面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型面瘫是指茎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通常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腱侧,伴流涎及流泪.笔者采用牵正散配合电针及温灸治疗本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交互兴奋抑制手法治疗面神经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为Bell麻痹.笔者结合传统按摩手法与西医康复理论,采用交互兴奋抑制手法治疗面神经炎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许多疾病都能影响面神经而引起面肌瘫痪,笔者所述只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单侧面神经麻痹,称其为单纯性面瘫,中医称其为"口眼斜"、"猝口僻"、"吊线风"等。历代医家多将此病归于中风门中。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