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加以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指标、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7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90°时间与首次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2.05±4.96)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高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能力的优化做出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奇偶顺序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ERAS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给予ERAS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1月的100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标准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围术期防范护理干预.比较2组满意度;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下床时间;护理前后NRS疼痛评分、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是50(100. 00% ),对照组则是40(80. 00% ),P<0. 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后NRS疼痛评分、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更有优势,P<0. 05.观察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下床时间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更少,P<0. 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1(2. 00% ),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7 (14. 00% ).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防范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功能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的无痛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均经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镇痛处理,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疼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术期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可以降低疼痛程度,舒适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能尽早进行肢体训练,住院时间短,预后良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术后48h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元化、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规范围术期的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周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40-1241
目的 评估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7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传统配置镇痛泵,术后辅以止痛药物.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及14d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2、3、12日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患膝关节ROM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超前镇痛可以明显消除患者的术后疼痛,可以促进关节早期无痛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围术期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治疗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管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低于管理前,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管理前,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9年7月期间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KSS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KSS评分高于护理前,V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KSS更高,VAS更低,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利于患者预后恢复,缓解其痛感,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汪萍 《中国医疗前沿》2013,(1):101+28-101,28
目的评价术前疼痛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教育基础上给予疼痛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教育。采用VAS疼痛评分和赵光红博士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h和48h干预组VAS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16±0.32)分、(3.32±0.2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教育可显著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赵立松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2):152-15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于科室住院诊治的5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骨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术后7天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吴湘萍  陈晓东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23-21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实验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情况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方面,2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及6个月HS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缩短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医院骨科手术护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处理,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阳  董丙武  姚磊玉  刘松 《安徽医学》2023,44(2):173-176
目的 观察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宿州市泗县人民医院择期在腰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及48小时疼痛评分与肌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RS评分、肌力差异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神经阻滞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55-15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 周膝关节周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 个月、出院后1年H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与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研究对象术后疼痛控制质量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屈曲>90°所用时间与术后...  相似文献   

17.
杨晨  游建军  石光英  王利  袁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73-1077,1081
目的 探讨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留置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疼痛疗效及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导管留置于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镇痛泵硬膜外腔连续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记录以及TKA术后1、2、3 、7、14、40 d的术后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来比较2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KA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和术后的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膝关节术后KSS平均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膝关节腔连续镇痛的方法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手术后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挛缩粘连,预防关节活动度受限,最大限度提高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术后3天、7天HSS、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术后3天、7天,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精细化护理,能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康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及髋关节活动时的疼痛数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于康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满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