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负载前列腺癌细胞株RM-1的裂解产物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法 将RM-1细胞的裂解产物(T-lysate)作为肿瘤抗原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DC,构建DC瘤苗(T-lysate/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四唑氮蓝(MTT)还原法检测其免疫活性;ELISA法检测其诱导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作用;体内实验检测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DC负载RM-1细胞的裂解产物后,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及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明显增高;T-lysate/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RM-1特异性CTL,使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升高,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经T-lysate/DC治疗的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减慢,存活期延长,瘤体出现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结论 DC负载前内腺细胞解产物后,能够有效诱导搞肿瘤免疫反应,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观察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GM-CSF及IL-4诱导DC产生,用TNF-A和PGE2促进其成熟,并用肺癌细胞系GLC-82可溶性抗原致敏.将成熟DC与自体LAK细胞混合培养(DC-LAK),用MTT法检测DC-LAK细胞及LA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果经GM-CSF、IL-4、TNF-A、PGE2作用后,细胞表达CD1a阳性率为71.0%,CD83 50.0%,CD14阳性率低于10.0%,高表达HLA-Ⅰ、HLA-Ⅱ和CD45,为典型的DC表型特征.DC-LAK和LAK细胞对4种肿瘤细胞(GLC-82,A549,moser和MCF-7)的杀伤率,前者为84.7%、66.9%、49.3%和56.0%,后者为43.5%、31.3%,45.0%和32.4%.结论成功的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增强LAK细胞杀伤活性的DC.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也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对DC的生物特性,提取方法,回输途径,肿瘤细胞与DC之间的相互影响,DC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机制和方案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细胞RNA转染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 (IL-4) 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脂质体法转染RNA,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MTT法测定DCs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LDH法测定DCs诱导的CT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获得大量DCs;RNA转染后,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分子表达提高(P<0.05),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1);前列腺癌RNA转染的DCs诱导CTL对前列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RNA转染DCs后诱导的CTL对前列腺癌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观察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GM-CSF及IL-4诱导DC产生,用TNF-α和PGE2促进其成熟,并用肺癌细胞系GLC-82可溶性抗原致敏。将成熟DC与自体LAK细胞混合培养(DC-LAK),用MTT法检测DC-LAK细胞及LA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果 经GM-CSF,IL-4,TNF-α,PGE2作用后,细胞表达CD1a阳性率为71.0%,CD8350.0%,CD14阳性率低于10.0%,高表HLA-I,HLA-Ⅱ和CD45,为典型的DC表型特征。DC-LAK和LAK细胞对4种肿瘤细胞(GLC-82,A549,moser和MCF-7)的杀伤率,前为84.7%,66.9%,49.3%和56.0%,后为43.5%,31.3%,45.0%和32.4%。结论 成功的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增强LAK细胞杀伤活性的D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PSM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回输体内能否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方法:24只免疫缺陷雄性小鼠皮下接种LNcaP细胞构建前列腺癌(PCa)模型。将荷瘤小鼠分成4组,分别回输生理盐水(NS)、CIK、Ad-DC-CIKs以及Ad-PSMA-DC-CIKs,6周后处死小鼠,记录肿瘤重量并行病理学检查和TUNEL凋亡分析。结果:治疗后肿瘤重量在CIK和Ad-DC-CIK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学和TUNEL凋亡分析显示NS组PCa腺体结构完整,CIK和Ad-DC-CIKs组移植瘤癌巢部分破坏,而Ad-PSMA-DC-CIKs组癌巢完全破坏,肿瘤细胞片状坏死,凋亡显著。结论:Ad-PSMA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回输体内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和坏死,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为PCa尤其是激素难治性PCa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2):127-128,131,F00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30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rAAV/PSA感染DC前体细胞,采用系列细胞因子诱导DC前体细胞成熟。第6天收集成熟DC并与T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分别于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PSA基因转染DC刺激T淋巴细胞爆发增殖,与培养前比较,混合培养6d后CD8+、CD8+CD69+、CD8+CD28+T细胞的比例和CD8+/CD4+比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CD28-T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比例较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基因转染DC能够有效地激活CD8+抗原特异性CTL,下调免疫抑制性T细胞,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为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卓静  莫美陆 《广东医学》2004,25(7):760-761
目的 对脐血和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进行比较 ,探索技术更好的DC来源。方法 脐血和外周血分离取白细胞后 ,分别加入GM -CSF ,TNF -α和GM -CSF ,IL - 4培养基中 ,培养 12d ,于 4 ,8,10d进行CD10 ,CD83及HLA -DR表型分析 ,并在第 12天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对比两种源性DC激发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脐血诱导的DC细胞数明显多于外周血诱导的细胞数 (P <0 0 1)。结论 脐血和外周血均可成功诱导成熟DC ,脐血诱导的DC细胞数高于外周血。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cell)凶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并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棚似的膜性树状突起而得名。1973年,Steinman等首先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树突状细胞并在以后的研究中证明其仡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在DC被认为址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其对抗原的呈递能力远大于巨噬细胞,同时被认为是已知唯一能够在体内外激活仞始T淋巴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DC存特异性免疫激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目前人们已经能够从外用血尊个核细胞(PBMC,peralph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CD34^+的骨髓细胞,干细胞,以及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分离培养D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扩增培养方法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免疫效应.方法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获得单核细胞(Mo).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剂(GM-CSF)、IL-4、集落刺激因子(SC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Ⅲ配体(Flt-3L)诱导分化扩增,共培养7d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②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第3天加入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冻融抗原,共培养4d后获得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将致敏的DC与从脐血中分离的同种同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6d,获得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应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人肝癌细胞株Hu-7的细胞毒作用;结果①脐血来源的Mo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7d后分化生成成熟的DC,高表达特异性抗原CD83、CD86、CD80、CD1a;②DC可负载并提呈肿瘤抗原,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产生,不同浓度的CTL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均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P<0.05).结论脐血中DC的前体细胞(即单核细胞)可在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并可诱导出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是一种临床应用前景良好的、方便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的免疫作用。方法: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对照组采用GM-CSF和IL-4继续培养,观察组加入AFP(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分析两组细胞表型并观察CD80、CD86以及HLA-DR等表达,释放IFN-γ的激活T细胞数以及特异性抗肝癌CTLs的百分率。结果:观察组诱导的DCs成熟表型中CD80、CD86和HLADR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CTLs结合表位肽A和表位肽B的阳性细胞数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中平均每105个T淋巴细胞可检测到的分泌IFN-γ的斑点数为(11.25±2.33)个,则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胎蛋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诱导抗肝癌免疫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DC)体内诱导的抗膀胱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分离小鼠T739脾脏DC,加SEA贴壁培养并富集细胞,观察其对DC功能特性的影响及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保护反应。结果 经SEA刺激后的DC共刺激分子B7表达显著增加,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在体内诱导出更强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有效抵抗膀胱肿瘤细胞BT1739的攻击。结论 SEA可活化DC,使后者在体内诱导出显著的抗膀胱肿瘤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并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状突起而得名.1973年,Steinman等首先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树突状细胞并在以后的研究中证明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晓明  陈君敏 《医学综述》2007,13(15):1128-1130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实验技术方法、诱导分化的机制及其在抗白血病免疫方面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离方法,观察其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DC来源.方法 用重组人GM-CSF、IL-4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离DC,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得细胞的纯度,光镜、电镜观察其形态,S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DC的分子表达.结果 此纯化方法所得细胞纯度可达到80%以上,形态学观察可见纯化细胞具有典型的DC特征,该细胞高表达HLA-DR和S-100分子.结论 此种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典型的DC,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李用国  任红 《重庆医学》2002,31(1):25-26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中起主导作用 ,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和提供共刺激信号 ,分泌Th1型应答主导因子 ,诱导机体生成抗原特异性CTL ,并通过细胞溶解机制和非细胞溶解机制对肿瘤或病毒产生杀伤或抑制 ,因而APC是启动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中心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APC包括树突状细胞 (Dendritiecells,DC)、巨噬细胞、B细胞等 ,其中DC是机体最有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对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体外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GM -CSF和IL - 4对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 ,加入自体癌细胞匀浆粗提物进行刺激 ,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后 ,与自体TIL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计数TIL增殖数量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 -γ和TNF -α的含量 ,LDH法测定TIL对自体肝癌细胞、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与单纯在含有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的TIL进行比较。结果 TIL在含低浓度IL - 2的完全培养基中与负载肿瘤抗原的DC混合培养 ,较单纯在含低浓度IL - 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增殖效果明显 (P <0 .0 1) ;分泌IFN -γ和TNF -α的量明显提高 (P <0 .0 1) ;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性增强 (P <0 .0 1) ;两组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P <0 .0 5 ) ,对K5 6 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与TIL混合培养 ,可增强TIL的抗肿瘤活性 ,且具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