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双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有效率较高,自理能力提升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孙俊英 《山东医药》2014,(42):60-6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80例,脑梗死发病6 h~7 d,Eeeen卒中评分均〉6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第1~7天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共7 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长期服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7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治疗后1年采用健康调查简表(RAND-36)评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及活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及复发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阻止脑梗死进展,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观察130例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进行脑血管反应性检测。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较对照组3个月神经缺损评分改善(P<0.05);6、1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3、6、1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脑血管反应性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能够有效改变其脑血管反应性,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能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MPAR明显下降,ADP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PAR、血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与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P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76%与58.65%,P<0.01)。试验组发生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出血并发症、脑水肿、出血性转化、再入院例数、出院后进行抗栓治疗、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抵抗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76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空腹血糖值及PDW、PLT、MPV值均较对照组低,P-LCR值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糖值,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脑梗死病人215例为受试者,根据治疗方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8)和观察组(n=107)。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脑梗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口服4粒,3次/日,疗程12周。比较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生活质量(ADL)评估的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病人的NIHSS和ADL得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NIHSS、ADL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可改善脑梗死病人受损的脑神经功能,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3.9±6.2)分(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自行恢复;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安宫牛黄丸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3组,各20例。治疗1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氯吡格雷应用标准剂量;治疗2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3组在治疗2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剂量加倍应用,同时联合安宫牛黄丸;3组疗程均为7 d。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CSS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3组CSS低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1组和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0.05);且治疗3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剂量加倍氯吡格雷结合痰瘀同治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组(治疗组)30例,脑心通胶囊组(对照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08分±1.26分,对照组为13.12分±0.84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6.7%,较对照组85.8%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继发癫痫。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一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对照一组(70.0%)和对照二组患者(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同时能改善患者脑部血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60例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分组,将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指标、血脂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NIHSS评分、ASPECT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指标(年龄、性别、吸烟史、喝酒史、高血压、冠心病)、TC、LDL-C、T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FPG、hs-CRP、GSP、NIHSS评分、ASPE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后得到,HDL-C、FPG、hs-CRP、GSP是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危险因素(P0.05)。结论虽然氯吡格雷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方面运用多年,但不同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即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导致疗效降低,高水平的FPG、hs-CRP、GSP、低水平的HDL-C以及严重的脑梗死程度是促进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此类患者应注重对症治疗以及适当增加氯吡格雷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脑心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剐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脑心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郑涛 《内科》2013,(5):486-487,48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顿服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1次/d;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睡前口服辛伐他汀片(舒降之)20mg,1次/d。疗程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以提高疗效,显著抑制粥样斑块形成,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4粒,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黏度、血小板聚集明显下降,血脂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