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1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双胍类和双胍类基础上加疏血通注射液。入选后第2天和第16天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脂联素。结果治疗16d后,治疗组TNF-α、IL-6、C反应蛋白、PAI-1和脂联素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调节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糖尿病患者卒中风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正常组(60例)、单纯脑卒中组(60例)、单纯糖尿病组(74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66例),共260例。对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性因子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4组炎性因子比较糖尿病合并卒中组的血清hs-CRP、sICAM-1、sVCAM-1、MCP-1、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选择hs-CRP、IL-6、IL-1β、TNF-α对糖尿病合并卒中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IL-6、IL-1β、TNF-α是糖尿病合并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糖尿病合并卒中的危险增加(P0. 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卒中患者较单纯卒中与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炎性反应,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反映患者血管炎性病变的程度,对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格列美脲,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血糖血脂、炎性因子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石狮市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联用胰岛素、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胰岛β细胞功能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硫辛酸治疗,可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80.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s CRP、IL-6、TN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52)和高剂量组(n=57)。低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高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荆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血管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左侧及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左侧及右侧PWV、ABI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左侧及右侧PWV、AB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左侧及右侧PWV和ABI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60例和易损斑块组60例,2组又随机各选30例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小剂量)和阿托伐他汀40 mg/晚(大剂量)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sCD40L、sVCAM-1和MMP-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治疗后2周,2组大剂量治疗患者血清LDL-C、hs-CRP、sICAM-1、sVCAM-1、sCD40L和MMP-3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治疗患者(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2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微循环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前列地尔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采用血糖检测仪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采用放免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血栓素(TX)B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VEGF、一氧化氮、TXB2、CRP、IL-6、IL-8、IL-17、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TXB2、CRP、IL-6、IL-8、IL-17、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VEGF、一氧化氮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前列地尔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TXB2、CRP、IL-6、IL-8、IL-17、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VEGF、一氧化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脏微循环障碍和炎症损伤,应用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微循环障碍和炎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1例新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变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结果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血清hs-CRP、TNF-α明显下降(P均〈0.01),无发生低血糖者。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血清hs-CRP及TNF—α,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给予叶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VB12)、Hcy、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患者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和甲钴胺,连用20d后复查血清Hcy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和BNI无相关性,与叶酸、VBl2水平呈负相关;药物干预治疗后,患者的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Hcy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和VB12可降低其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90例,常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1 w、2 w后阿托伐他汀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巴特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CRP、IL-6、TNF-α、LDL-C、全血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改善ACI患者大脑血流供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新世界》2016,(2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体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具体变化波动。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都进行常规的低糖饮食控制和基本的运动辅助治疗,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和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之后3个月空腹血糖和2 h血糖以及糖化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2 h之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则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血糖过低及肝、肾功能损坏的变化。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优异,能显著保持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36-143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测血流变学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显著降低,其中C组治疗后TG、TC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降低,且C组治疗后LDL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C组治疗后CRP、TNF-α、IL-6显著低于A组和B组,B组治疗后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治疗可以显著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合并脑梗塞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60例DM2合并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DM2合并脑梗塞患者,给予天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和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