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家庭延续性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的餐后2 h血糖指标为(8.24±2.54),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6.11±0.08),三酰甘油指标为(1.24±0.78),空腹血糖指标为(6.02±0.11);对照组相应的为(14.13±2.16)、(9.97±1.12)、(3.15±0.79)、(9.98±0.46),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再次住院率为4.44%,对照组为26.6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且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CA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采用家庭延续性护理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少患者住院次数,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毫针穴位针刺联合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取穴位施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面瘫散治疗,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FDIP、FD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等面神经麻痹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DIP高于对照组而FDIS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毫针穴位针刺和面瘫散口服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减轻面肌损伤,消除其症状体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及祛风正容饮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烧山火”手法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6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改良“烧山火”手法——杜氏“热补针法”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多伦多分级法(TFGS)、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患健侧眼裂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FGS评分、FNFI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TFGS评分、FNF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治疗后,两组患健侧眼裂差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健侧眼裂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运用改良“烧山火”手法针刺能改善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病人的面肌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治疗中调脂治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奇偶数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脂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底病变分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调脂疗法对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眼底分期情况,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细辛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瞬目反射(RI)潜伏期、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面神经功能,检测两组血清RBC-C3bRR、RBC-ICR及SO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两组RI潜伏期、CMAP波幅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BC-C3bRR、SOD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BC-IC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细辛颗粒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面神经功能,并改善血清RBC-C3bRR、RBC-ICR及SOD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8%;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灸方法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30%(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1),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较为明显地改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中选择了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第1次来该院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了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两组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FBG为(4.2±0.2)mmol/L,对照组的FBG为(6.2±0.1)mmol/L,观察组效果显著,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2 h PG(7.6±1.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2±1.4)mmol/L,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在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析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9±0.4)h,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9±1.7)h,观察组效果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7%,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0.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在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中,通过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性,并缩短血糖达标的时间,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该疗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观察组应用艾塞那肽,对比两组血糖、BMI以及胰岛β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PG、2 h PG与Hb 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7.73±6.17)kg/m2明显低于对照组(31.73±4.53)kg/m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CP、2 h PCP、HOMA-I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CP为(1.09±0.34)μg/L,2 h PCP为(3.71±1.05)μg/L,HOMA-IR为(2.96±0.57),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且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观察组)47例。测定两组血管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率(FMD)及平均动脉压(MAP)。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EC、ET-1、MAP及FMD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微血管病变指标与内皮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EC、ET-1及MAP均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4周后,患者CEC、ET-1及MAP水平下降,FMD水平上升(P均<0.05)。CEC、ET-1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3、-0.486,P均<0.05),与MA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7、0.516,P均<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压升高与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者共同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输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 h PG、FPG、Hb A1c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肽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C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胰岛素泵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疗效确切、胰岛素用量少、达标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芪药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的大规模推广提供支持依据。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型辩证标准,符合气阴不足、脾肾两虚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与正常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与芪药消渴胶囊治疗。患者在干预4周后,评估治疗状况。结果在临床疗效评分方面,实验组治疗有效人数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症候方面,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6.1±9.4)显著低于对照组(11.8±9.7)(P0.05),治疗有效人数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药消渴胶囊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即贝尔氏麻痹 ,是一种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 ,临床较多见。但由糖尿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并不多见。我院近年来诊治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神经炎 36例 ,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患者 3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45~6 4岁 ,平均 5 8.4岁。所有患者均在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查出患者有 2型糖尿病 (既往无糖尿病史 ) ,按 198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 ,其中 2 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 .实验室检查 :36例患者均在治疗面神经炎一个月发现时检测空腹血糖为 7.8~ 11.1mmol/L 3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应用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46例,应用瑞格列奈治疗),对两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87±0.69)mmol/L、餐后2 h血糖(7.12±0.3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6±0.42)%低于对照组(7.15±0.93)mmol/L、(8.89±0.40)mmol/L、(7.28±0.65)%(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HOMA-IR (3.32±0.52)低于对照组(4.45±0.65),且GLP-1 (82.98±2.23)pmol/L、FINS (14.18±0.58)m U/L高于对照组(72.15±2.93)pmol/L、(9.98±0.92)mU/L (P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瑞格列奈,更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分泌情况,且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66例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6例nDM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3.41±2.39)mmol/L,血脂(1.02±0.55)mmol/L,观察组分别为(5.27±3.06)mmol/L、(1.58±0.76) mmol/L,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观察组空腹血糖、血脂均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组为75.76%,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在空腹血糖、血脂、治疗效果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比较常见的是多灶性梗死和腔隙性梗死,由于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水平的控制上比较困难,因此,治疗效果上,非糖尿病患者疗效更佳,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分期综合康复治疗(药物、针刺、手法按摩和理疗等)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64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结果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痊愈 4例(12.5%),显效11例(34.38%),有效17例(53.12%);对照组痊愈 2例(6.25%),显效9例(28.13%),有效17例(53.12%),无效4例(12.5%).结论 分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罗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罗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两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和胰岛功能、血脂水平、低血糖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预后、胰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提高胰岛功能、降低血糖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阴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刺加叩诊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阴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加叩诊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中,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阴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针刺联合叩刺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反映点”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面肌训练和基础药物治疗,联合组给予面肌训练,基础药物治疗联合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肌功能简易评分量表(portmann)、面部对称详细评价系统(DEFS)评分、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面肌功能评分和面部对称性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联合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后,联合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67%与81.40%,P=0.014)。结论针刺患侧“反映点”配合面肌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增强病人面肌功能,改善面部对称性,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