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眼动脉硬化患者采取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评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眼动脉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诊治的50例视力模糊患者分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检查,并将所有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动管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性质及检出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双眼视神经段直径、眼眶内段直径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双眼眼动脉颅内段直径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受检血管共100侧,共检出异常血管92侧,血管异常率为92.00%,其中眼动脉颅内段检出44侧,主要为钙化斑块;视神经管内段检出31侧,以混合斑块为主;眼眶内段检出17侧,以混合斑块为主。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属于无创检查方式,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方便快捷,对糖尿病眼动脉硬化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将糖尿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每组24例。采用64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针对所有患者的下肢动脉依据动脉造影12分段积分法进行分段,记录12个血管节段的斑块性质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实验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斑块多为硬斑,占斑块总数的61%,对照组患者斑块多为混合斑块,占斑块总数的41.8%。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几率远远大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发病部位多为膝下终末血管位置出现弥漫性硬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56例糖尿病患者和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采用双侧下肢动脉18节段分段法,对2组患者间动脉硬化斑块种类、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病变范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共1 008节段,CT检出动脉粥样硬化672处(66.67%),高血压组共1 260节段,CT检出451处(35.79%),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斑块均以混合斑块为主,糖尿病组斑块主要分布于腘动脉以下中小动脉且受累范围较弥漫,高血压组多分布于腘动脉以上大动脉,糖尿病组管腔轻度以上狭窄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 256层CT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组斑块血管受累范围较弥漫、血管狭窄较严重,是导致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胸痛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78例胸痛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每组39例。对照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类型和分布特点,评价各组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以及斑块性质。结果对两组患者共计1500段血管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存在斑块236段,而对照组患者存在斑块98段,实验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变主要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晰的反映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动脉斑块之间的差异并且对斑块分布和特征的识别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头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13例(糖尿病组),另选取血糖正常脑梗死患者117例(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比较2组患者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83.8%,P=0.003)。糖尿病组颈动脉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3.7%、32.9%及13.4%,对照组颈动脉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9.9%、27.4%及1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1458个斑块中,软斑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外段,混合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对照组773个斑块中,软斑块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混合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结论血糖升高使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16层螺旋CT在诊断糖尿病伴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2月1日,在该院主要以胸痛为临表现的行16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80例,按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成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同时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斑块提点、累积血管段以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行16层螺旋CT对600段血管进行检测,其中糖尿病患者共检测出239段血管存在斑块,非糖尿病组患者共检测出108段血管存在斑块,两组结果差异(χ~2=98.33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单支、2支及3支以上的血管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同时软斑块、混合斑块累积的血管段数均远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左前降支斑块累积段数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χ~2=6.876,P=0.013),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很准确的分辨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伴有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之间的特点差别,准确的显示了斑块分布和累积范围,同时能够对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64层螺旋CT成像特征。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胸痛患者16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80例(观察组),非糖尿病的患者8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结果 2 230段冠状动脉血管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检出斑块分别为389块和出107块;单支病变的患者分别为21.3%和63.8%;多支病变的患者患者分别为67.5%和20.0%;出现多支病变的患者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对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发生情况进行清晰的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数量,多支病变的人数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对照组)以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率以及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结果观察组疾病检出概率数据为98.39%,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结果中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为96.20%,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中,临床价值高,疾病检出概率较高,能够明确显示患者各动脉血管节段的狭窄程度,对于疾病的下一步治疗意义重大,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以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与IMT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情况,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进而有助于预防粥样硬化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痛患者150例,其中伴有糖尿病的7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无糖尿病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病程5年之内的患者设为实验组1,病程5~10年的患者设为实验组2,病程在10年之上的设为实验组3。将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类型与分布,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结果该研究对2100段血管进行了成像分析,其中实验组患者存在斑块347段,对照组患者存在斑块140段;实验组患者单支病变20%,对照组患者单支病变61.33%;实验组患者2支及以上病变54.67%,对照组患者病变24%;实验组患者的斑块多数为软斑块或混合斑块;实验组1患者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2和实验组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斑块类型、数量以及特征,为临床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2月长庆油田职工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15例作为观察组,及同期该院收治的非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股动脉、胫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股动脉、胫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频谱宽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表现:动脉内中膜变粗糙、增厚,管壁可见斑块,或伴有声影,较大斑块向管腔内突出,血管闭塞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或稍强回声,较大的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处血流变细,流速加快,频谱加宽。闭塞处无血流信号,无频谱。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具有典型的高频超声特征,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颈动脉超声证实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行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检查,根据CT值的不同分析斑块成分,并将脂肪斑块和纤维斑块定义为不稳定性斑块,钙化斑块定义为稳定性斑块;利用灌注成像分析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4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25例,其中脂肪斑块10例,纤维斑块15例;稳定性斑块17例。14例表现为症状相应区域低灌注,其中脂肪斑块颅内低灌注的发生率为70%,纤维斑块颅内低灌注的发生率为47%,而钙化斑块无颅内低灌注表现。结论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比较稳定性斑块易于引起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外段血管斑块和狭窄分布特点及其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同期6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入院1周内检测血脂、血尿酸及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双侧前循环颅内、外段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管狭窄检出率明显升高(73.3%vs 91.3%,P<0.01),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55.0%vs 90.0%,P<0.01)。与颅外段血管中重度狭窄比较,颈动脉颅内段中重度狭窄明显增高(40.0%vs 60.0%,P<0.05)。结论颈动脉内的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是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颈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较颅外段常见,但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的不稳定斑块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CT成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42例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一时期的47例单纯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及类型与病变血管支数。结果在检验结果中,两组患者在左前降支斑块阶段对比、左冠状动脉主干对比、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节段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混合斑块及斑块总节数对比中与对照组数据呈现出了显著差距且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2、3支病变血管较多,1支病变血管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在CT成像中普遍呈现冠脉血管受累严重的情况,除此之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呈现为混合斑块,以作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抽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再抽取20名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率以及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增厚、血管闭塞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率是60.00%,对照组是5.00%且观察组动脉管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789,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彩超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血管闭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踝肱指数低于对照组,且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彩检出率较高,彩超能帮助临床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变情况,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彩超检查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超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该时间段中来该院体检健康者78名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最终对比两组颈总动脉的斑块形成和内膜增厚硬化情况。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IMT值为(1.51±0.49)mm,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16)mm(P0.05);观察组内膜增厚检出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9%);观察组斑块检出率(88.46%)较对照组(10.26%)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病变中应用价值较高,尤其是在内膜增厚、斑块检查等方面具有更高优势,对患者后续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A诊断高龄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高龄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同期收集30例高龄糖尿病下肢血管正常患者的资料,观察组患者根据糖尿病病情进行Fontaine分期,比较不同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并比较两组足背动脉血管直径。结果 Fontaine分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依次有17例、39例、12例,且不同分期患者的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的近端、中点、远端的直径依次为(1.12±0.36)mm、(1.07±0.24)mm、(0.71±0.17)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4±0.32)mm、(1.28±0.31)mm、(0.93±0.19)mm(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A能有效高龄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CT诊断的临床效果,对CT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开展了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双螺旋CT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CT诊断的敏感度是85.45%,特异度是61.54%,准确性是80.88%,误诊率是38.46%,漏诊率是14.55%,阳性预测值是90.38%,阴性预测值是50.00%。全部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双螺旋CT检查,患者的血管显影清晰,没有伪影存在,全部共研究分析了1621段血管,有轻度狭窄血管458段,中度狭窄血管264段,重度狭窄血管125段,血管壁钙化和斑块化血管共有1 412段。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选择双螺旋CT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检出率高,误诊率低,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分别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差异性。纳入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血脂正常,无吸烟等危险因素的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颅内动脉各支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总检出率、〉50%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收缩与舒张压等因素对糖尿病性血管狭窄病变的影响。结果①B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98±0.14)、(0.86±0.17)mm和(1.03±0.16)、(0.90±0.16)mm(均P〈0.01)。②B组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1);强回声、不均回声的钙化斑块检出率亦高于A组(P〈0.01)。③颅内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对狭窄率〉50%检出率的比较中,B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患者高血压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与颈总动脉IMT呈线性相关(R=0.417、0.351、0.283,P〈0.05),收缩压水平与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R=0.912、0.795,P=0.000)。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和颈动脉、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率;CDFI与TCD联合检查,对预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综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