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儿科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采用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急诊护理路径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患儿急诊就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沟通技巧干预在过敏性咽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16例过敏性咽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58)与研究组(n=58)。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干预基础上进行沟通技巧干预。比较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出院时)咽部症状量表(WBS)评分;比较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为94.83%,高于常规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儿W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儿WB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6.55%,高于常规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沟通技巧干预能改善过敏性咽炎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加速患儿疾病康复,还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共1 021例,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10例)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511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护理过程中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理学干预对儿科静脉输液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4月收住的患儿3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时给予心理学干预。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观察组为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83.43%,观察组9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干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5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研究组(n=51例)和常规组(n=49例)。常规组患儿家长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患儿家长接受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早产儿干预后1周、2周、3周时的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干预前及干预后(出院时)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宣教1周、2周、3周时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2.55%、94.12%、96.08%,均高于常规组的46.91%、65.31%、8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早产儿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技能掌握、不良情绪减轻、喂养知识学习、疑问解答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家长开展家庭喂养知识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平凉市崆峒区妇幼保健院及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输液治疗并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64例,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之前的82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接受治疗的8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堵管及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研究组静脉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同时研究组非计划撤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留置堵管、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未出现穿刺点皮肤感染及静脉炎。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40.24%,P0.05)。研究组静脉留置规范操作考核通过率为92.5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χ~2=0.017,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通过强化静脉留置操作技能;加强冲管封管的培训,优化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堵管及外渗发生率,改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均来自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我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患儿,患儿例数共为100例,全部患儿均采取头皮静脉输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儿划分成为例数均为5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基础护理合格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同时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预防和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基础护理更为标准和规范,有利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河南省某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51)和常规组(n=51)。予以常规组患儿儿科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为94.12%,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低于常规组的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04%,高于常规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安全管理中,可提高风险防范质量、患儿配合度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风险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我院儿科的18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9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儿输液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套管堵塞、针头脱落、药液外渗、静脉炎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新生儿输液采取留置针护理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69-1270
目的评价小儿静脉输液渗出分级护理的制定及应用效果,总结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管理对策。方法我院2015年开始实施静脉输液渗出风险等级管理,识别评估小儿配合能力,划分高渗液风险患儿,根据护士能级安排护理工作,对高风险等级患儿增加护理干预的强度以及丰富干预内容,包括输液前干预和舒适护理,将高风险等级小儿集中安排在高风险护理区域;成立护理小组,建立低危高危药品外渗处理方案,详细分析渗液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继续输液,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结果 2015年的延迟输液率、多次穿刺率、护患纠纷率、静脉炎发生率和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3%、5.5%、0.2%、5.1%和0.1%,显著低于2014年的1.3%、10.4%、0.7%、11.9%和0.6%(P<0.05);2015年家属满意度为95.4%,显著高于2014年的86.6%(P<0.05)。结论分级管理以及应急措施建立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质量明显上升,家属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胃肿瘤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92例胃肿瘤患者,采用随机信封1∶1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胃镜检查图像质量优良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胃镜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7,P=0.02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1,P=0.011)。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9,P=0.017)。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调查问表(SF 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管理模式在胃肿瘤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提高胃镜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25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对两组输液回血、外渗、流空、肿胀、阻塞和静脉炎等输液风险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两组静脉炎和外渗发生分级情况。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分级以及外渗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静脉炎3级发生率、外渗2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态度、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护理舒适度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的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静脉炎、外渗等风险事件严重程度,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79-380
目的探讨三步宣教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厅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50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步宣教法。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液体外渗、留置针移位/脱落、自行拔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前,两组患儿家属对留置针保护知识的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针后,观察组家属对留置针保护知识的知晓率为79.2%,高于对照组的56.8%(P <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步宣教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提高患儿和家属的配合度,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唐洁 《现代养生》2014,(4):174-174
目的:为了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科室进行治疗的3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室接受治疗的3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输液外渗、医患纠纷、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通过比较我院在儿科急诊室进行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输液外渗、医患纠纷、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家属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收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管理方式,研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评分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所降低,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对照组是10.5%,研究组是26.3%,研究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差异显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中,不仅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同时也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结合人文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福建省某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结合人文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结合人文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0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QCC活动实施前的30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QCC活动实施后的3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不成功、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的使用比例,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考核成绩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不成功(3.65%)、药液外渗(2.97%)及静脉炎发生率(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29%、8.33%及5.00%),留置针使用率(20.09%)明显高于对照组(1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8、23.372、21.726及21.293,均P0.05)。QCC活动实施后,医务人员理论考试成绩[(94.38±8.05)分]、留置针考核成绩[(93.24±4.97)分]及钢针考核成绩[(95.47±6.34)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86.34±6.28)分、(83.53±5.33)分及(87.35±4.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7、3.281及2.998,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7,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等不良医护事件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渗出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江门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外渗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接受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护理时,对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静脉输液安全性能够得到明显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门诊静脉输液患儿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65-1666
目的探讨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模式对降低患儿高危药物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至6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护理患儿,陪护家属遵守医院规定;选择2015年1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48例患儿为实验组,采用责任制床边护理模式护理患儿,并对陪护家属进行输液安全知识宣教。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家属的各项静脉输液安全知识知晓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责任制床边护理工作模式可降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对安全用药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确保患儿输液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