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双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8例可以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螺旋CT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螺旋CT扫描检查,所有血管显影清晰完整,无运动伪影及阶梯状伪影。共对1226段血管进行评价,其中891段血管狭窄。结论双螺旋CT造影术具有准确率高、无创操作、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CT诊断的临床效果,对CT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该院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开展了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双螺旋CT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CT诊断的敏感度是85.45%,特异度是61.54%,准确性是80.88%,误诊率是38.46%,漏诊率是14.55%,阳性预测值是90.38%,阴性预测值是50.00%。全部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双螺旋CT检查,患者的血管显影清晰,没有伪影存在,全部共研究分析了1621段血管,有轻度狭窄血管458段,中度狭窄血管264段,重度狭窄血管125段,血管壁钙化和斑块化血管共有1 412段。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选择双螺旋CT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检出率高,误诊率低,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每组31例。A组采用64层螺旋CT(CTA)进行扫描,B组采用数字减影(DSA)进行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CT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明显高于DS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可以有效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28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该院选取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接收的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128排CT冠状动脉的成像检测,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128排螺旋CT诊断后,其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在50%~70%之间、以及50%的特异性分为是96%、95%、93%;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在50%~70%之间、以及50%的敏感性分别是91%、95%、84%;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在50%~70%之间、以及50%的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7%、96%、9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在50%~70%之间、以及50%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9%、93%、76%。结论通过采用128排螺旋CT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诊断,其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很高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行64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7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诊断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造影对下肢血管病变准确范围、部位等显示清晰。72例患者中血管粥样硬化表现54例,包括41例中度或中轻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6例完全闭塞(有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准确率高、无创等优势,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政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64排CT检查,对照组给予数字减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扫描时间以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扫描时间(4.10±0.90)s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8.00±1.00)s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97.51%)、准确性(95.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3±0.70)分与对照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50±0.60)分以及敏感性(67.50%)、特异性(72.50%)、准确性(70.00%)相比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64排CT可更加准确地作出判断,改善其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临床疑下肢ASO的患者行3D-CEMRA,扫描应用cage-bolus与三段动态扫描相结合。结果 23例患者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胭动脉、胫前后及腓动脉的动脉硬化闭塞的部位、范围、管壁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均得到了清晰的显示。结论 3D-CEMRA对下肢ASO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介入治疗和手术前病人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63例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其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层螺旋CT诊断63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敏感性分别为91.5%、95.1%、84.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特异性分别为96.3%、95.4%、93.6%;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1%、93.6%、76.2%;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70%、70%且≥50%以及50%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96.3%、95.4%。结论 128层螺旋CT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其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故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64排CT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120例本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研究组(n=60),研究组患者采用64排CT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MRI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检出率、检出情况、诊断准确率、扫描时间、图像质量。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检出率、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64排CT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诊断中,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较高,检出情况较好,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DM)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11倍,且周围动脉硬化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1]。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ASO的临床特征,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ASO之间的差异及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96年1月~2006年6月我院ASO患者60例(72条肢体),其中DM组32例(40条肢体),非糖尿病组28例(32条肢体)。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2.诊断:本组患者ASO的诊断:(1)有肢体缺血性表现;(2)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BI)小于0.9;(3)血管造影有明显狭窄;(4)彩超发现有动脉狭窄。72条肢…  相似文献   

13.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优质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进行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在64层螺旋CT检查前的空腹血糖及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64层螺旋CT检查前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诊断过程中的护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24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PCI)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均开通,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由0.12~0.68上升为0.51~0.07。随访6个月~3年,6个月、1年、2年累计初次开通率分别为95.0%、85.0%、75.0%。结论:经导管动脉溶栓、PTA及选择性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外周血管的表现,在年龄≥40岁成人中发病率为4.3%,≥70岁人群发病率为14.5%,其临床危害不仅有跛行、肢体溃疡、坏疽,≥60%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1]。由于动脉硬化不能得到彻底治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生物学指标的改善已不能满足以人为本医学模式的要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LEAOD并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前术后测定ABI。结果 ABI随着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严重度增加而减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24例,单纯行PTA术10例。术后,ABI、患肢收缩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由术前0.58±0.19、(95.75±23.61)mmHg、(1121.86±605.99)cm/s增加为0.81±0.14、(137.44±25.66)mmHg、(1970.61±505.30)cm/s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I是一种无创、快捷的方法,能用于LEAO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对该组82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显效43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37%。结论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对应的临床护理,能减少患者治疗痛苦,有效的提高患者心理素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对该组82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显效43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37%。结论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对应的临床护理,能减少患者治疗痛苦,有效的提高患者心理素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将糖尿病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每组24例。采用64层螺旋CT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针对所有患者的下肢动脉依据动脉造影12分段积分法进行分段,记录12个血管节段的斑块性质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实验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斑块多为硬斑,占斑块总数的61%,对照组患者斑块多为混合斑块,占斑块总数的41.8%。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几率远远大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患者的发病部位多为膝下终末血管位置出现弥漫性硬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