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大冶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血糖达标、p H恢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胰岛素用量、日均胰岛素用量、每人每天低血糖发生次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阴离子间隙(AG)值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C肽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缩短血糖达标、尿酮体转阴、p H恢复及住院时间,减少患儿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次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治疗儿童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住院病房收治的62例I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血糖情况、炎性因子、尿酮体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钾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方式与皮下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总体疗效接近。相较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皮下泵入方式见效更快,低血糖发生率低,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别选择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以及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输注方法完成治疗后对其高血糖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治疗方案;比照组(70例):选择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输注方法展开;实验组(70例):选择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方法展开;最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素平均用量少于比照组明显,血酮体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均短于比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低血糖发生率(1.43%)低于比照组(14.29%)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临床完成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后,同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输注方法比较,对于胰岛素平均用量减少,血酮体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缩短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显著,最终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康复进程的缩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A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实验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水平,二氧化碳结合力,胰岛素平均用量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二氧化碳结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酮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胰岛素用量均显著短于或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比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60例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LL组)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CVLL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达标时间、血CO_2-CP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CO_2-CP及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L相比,CSLL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纳入2018年1—12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尿酮体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下降速度慢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能够起到平稳降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还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胰岛素泵与小剂量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尿酮体阴转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酮体阴转时间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更为安全,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4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入的1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平均分为4组,分别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泵入静脉、胰岛素一次性静脉冲击+小剂量持续静注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分别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低血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P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总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四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法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3.98±1.71)h、PH恢复时间(8.93±2.22)h、尿酮体转阴时间(20.12±4.21)h均最短,且胰岛素总用量(59.34±8.90)U也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低血糖发生率(0例,0%)最低(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实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进行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社区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2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住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诺和灵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36.78±4.11)U、尿酮体转阴时间(24.72±3.01)h明显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45.32±5.01)U、尿酮体转阴时间(32.57±1.4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6例,发生率为5.3%,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7例,发生率为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好,安全性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是治疗新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究分析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各27例,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达到目标值的时间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对照组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组治疗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的观察,发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比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Aspart)与人普通胰岛素 (Novolin R)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Insulin Aspart组32例, Novolin R组36例, 对血糖达标、血pH值恢复正常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目标值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结果 两组均可使血糖明显下降.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2 6, P>0.05); Insulin Aspart组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血pH值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Novolin R组(t=19.454 0, P<0.05);Insulin Aspart组胰岛素用量亦少于Novolin R组(t=2.007 0, P<0.05);Insulin Aspart组的血糖水平更平稳, 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ovolin R组(t=12.244 0, P<0.01). 结论 Insulin Aspart持续皮下注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是更为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该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波动、血糖达标时间、p H值恢复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低血糖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血糖达标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 H值恢复时间(9.67±2.61)h和尿酮体转阴时间(22.31±7.37)h均显著性早于对照组患者(15.21±3.50)h和(32.60±12.22)h。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0.75±0.50)次,对照组患者平均低血糖反应发生次数为(1.48±0.84)次,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比运用小剂量和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儿科诊断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运用胰岛素剂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A组(小剂量组)与B组(大剂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餐2 h后血糖水平及血、尿酮体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其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剂量胰岛素及常规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2 h后血糖水平及血、尿酮体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确切,小剂量应用胰岛素治疗与大剂量疗效相近,降低血糖速度更为平稳,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低血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恢复指标、血糖指标、酸中毒指标、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39)。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纠正酸中毒所需时间、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乳酸、血酮体、血钠、血浆渗透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呼吸衰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3,P=0.018)。结论 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39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后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Ⅱ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CSⅡ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39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后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Ⅱ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CSⅡ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接受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这些患儿分组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使用0.11~0.2 U/(kg·h)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剂量组使用0.05~0.1 U/(kg·h)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小时血糖、尿酮体转阴时间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大剂量组患儿的血糖降低速度比小剂量组快,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使用大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相近,小剂量胰岛素能够让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下降,防治低血糖症状。因此,小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实施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该院94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分为观察组(47例,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治疗)。将两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8.72%)(P0.05);观察组患儿的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血糖下降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4.89%)(P0.05)。结论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实施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的效果更佳,酮体转阴时间更短,血糖下降速度更慢,患儿发生低血糖的机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征以及有效治疗策略。方法将2011年1月—2016年12月因急性腹痛而来该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详细的检查。统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检出情况。将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静脉输注组(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素泵组(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pH恢复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100例急性腹痛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共28例,所占比例为28.00%。和静脉输注组相比,胰岛素泵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消化科医生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需引起重视,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的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泵入在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4例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实施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实施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血p H、血糖、尿酮体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长短。结果观察组患儿血糖持续下降稳定,未见低血糖现象,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现象,且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式治疗1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血糖控制平稳,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