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服药物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Alc、2 hPG、FPG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优于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肠溶片组(A组)及薄膜片组(B组).两者药物剂量相同,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A组血糖、血脂、血粘度、心电图和体重等均有显著改善,特别是餐后2小时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二甲双胍肠溶片疗效及依从性优于薄膜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60例,单纯采取二甲双胍肠溶片),将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血糖(PBG)等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结果研究组56例治疗依从性良好,对照组49例治疗依从性良好,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7%),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BG、PBG、Hb A1c等指标相对于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研究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66岁。主诉口干、多饮、多尿15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2周。现病史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烦渴、多饮,体重减轻约10斤,于外院行OGTT检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此后使用"消渴丸"、"二甲双胍"治疗,症状改善,未规律检查血糖。3年前患者因上述症状再发,到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约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约15mmol/L,遂予格列美脲2mg qd,甘精胰岛素12U皮下注射QN,二甲双胍0.5g bid治疗至今,患者偶尔检测空腹血糖为8~9mmol/L。2周前患者出现口干、多饮症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59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9年,口渴、多饮、多尿、乏力伴视物模糊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9年前因"高血压"于外院就诊时偶查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糖尿病,曾口服二甲双胍、罗格列酮、阿卡波糖、诺和龙等多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稳定,7年前开始联和甘精胰岛素治疗,近2年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来得时)20U睡前注射,二甲双胍缓释片0.5g bid、诺和龙2mg tid,自测空腹血糖控制在7.0~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  相似文献   

6.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1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泵联合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探讨二甲双胍、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以期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探究良好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二甲双胍、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开展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实施二甲双胍、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对比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治疗有明显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二甲双胍、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后对比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治疗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二甲双胍、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降低,糖尿病控制情况好,患者满意度高,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C11orf65基因多态性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282例。根据C11orf65 rs11212617基因型将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T2DM患者分为CC(n=120)、CA(n=120)及AA型(n=42)共3组。收集二甲双胍治疗前后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检测C11orf65基因型多态性、HbA1c、CIMT等。结果282例患者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二甲双胍治疗后CC基因型低于CA、AA基因型[(1.43±0.65)vs(1.64±0.66)vs(1.65±0.67)mm,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11orf65基因型多态性是二甲双胍治疗前后CIMT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C11orf65基因多态性影响二甲双胍调控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二甲双胍肠溶片与格列吡嗪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文数据计算对象即为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每组患者纳入27例,对照组实行二甲双胍肠溶片单独治疗,实验组实行二甲双胍肠溶片与格列吡嗪联合治疗,计算以及分析两组不良反应计算值、FPG、HbAlC、2 hPG。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FPG、HbAlC、2 hPG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PG、HbAlC、2 hPG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二甲双胍肠溶片与格列吡嗪联合治疗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作用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性,46岁主诉血糖升高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多饮多尿、乏力来院就诊,查随机血糖12.8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格列吡嗪2.5mg Tid、二甲双胍250mg Bid,因血糖控制不佳,用量逐渐增至格列吡嗪10mg Tid、二甲双胍午餐500mg睡前1000mg。为血糖控制达标,6个月前开始胰岛素治疗,给予诺和锐30早6U、晚6U,停用格列吡嗪,二甲双胍保持原用量。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性,63岁主诉多饮、多食、多尿6年,视物模糊3个月。现病史患者6年前因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于当地医院就诊,门诊查随机血糖11.8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250mg Bid治疗。此后二甲双胍逐渐加量至500mg Tid,并增加格列本脲5mg Qd。3年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就诊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相比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晓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57-1158
患者女性,37岁,发现血糖升高4年,双下肢水肿20天于2012年9月15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怀孕第二胎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血糖达16~17 mmol/L,伴口干,无多饮、多尿,后导致宫内死胎、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术,之后血糖一直偏高,于当地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2片3/日,格列吡嗪1片3/日",偶测空腹血糖7~8 mmol/L,伴体重下降(具体数值不详)。8个月前怀孕第三胎后停用格列吡嗪,口服"二甲双胍2片3/日",偶监测血糖,随机血糖波动在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该次观察对象,采用远程随机法分为2组,A组接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较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优(P0.05);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值、高密度脂蛋白值、胆固醇值、甘油三酯值均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价值较高,利于血糖的控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T_2DM将161例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30mg q.d+500mg bid)为观察组、二甲双胍组(1000mg bid)为对照组。结果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二甲双胍单药组Hb Alc、AST、Cr、FBG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对于T_2DM,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优于极量单药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女,48岁,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无明显视物模糊及双下肢麻木感,血糖控制尚可.因与家人生气,于2009年1月13日15:00左右自服普通二甲双胍96片(0.25g/片),服药后因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于2009年1月14日17:30收入院.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进展性疾病, 单药治疗经常难以有效满足临床需求。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FDC), 包括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二甲双胍FDC、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二甲双胍FDC、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FDC、格列奈类/二甲双胍FDC、磺脲类/二甲双胍FDC, 被证明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降低医疗花费。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FDC在T2DM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共识旨在增进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的了解, 规范二甲双胍为基础FDC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在经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换为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诊疗经过及疗效。患者为29岁男性, 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确诊为2型糖尿病, 并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后改为二甲双胍(0.5 g, 3次/d)、利拉鲁肽(1.2 mg, 1次/d)方案降糖, 此后半年多次随访,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体重指数均明显下降。利拉鲁肽是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 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原来治疗方案进行调节,二甲双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的差异。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二甲双胍组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糖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均出现轻微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可有效降低血糖,促使血糖达标,且基本不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多项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用量4项指标大小分别是(5.08±1.22)mmol/L、(8.69±2.12)mmol/L、(6.58±0.82)%以及(38.92±6.12)U,和单用二甲双胍一组患者的对应指标结果大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方式治疗后,更能够快速、有效、安全的实现降血糖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各项临床相关指标都有着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