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44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44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设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两组HRV时域4项指标、ST-T变化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HRV时域4项指标,研究组心率变异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平均心率较常规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缺血性ST-T段变化情况,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心率过快、心律严重失常、心率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变化情况。方法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并从同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单纯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设置为对比组。两组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组间比较显著不同类型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经观察与组间对照,两组缺血性ST-T变化情况基本相同,无症状与ST-T变化病例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特点,探讨该监测手段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50例CHD合并T2DM患者(试验组)、50例单纯性CHD患者(空白组),以上病例均由同一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利用DMS专业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监测结果 .结果 试验组房早、房速、室早、室早或室速发生率依次为62.00%、34.00%、66.00%、30.00%,均高于空白组的34.00%、18.00%、32.00%、14.00%(P<0.05);在缺血性ST-T改变率指标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病患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经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能加重CHD患者心律失常,诱导心率加速、HRV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3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字分配法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而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这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情况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相比较,其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10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心率震荡(HRT)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T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具有减弱的心率震荡指标,且将损伤其自主神经功能,由此可见,针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采用心率震荡指标TS值来进行,其具有可靠性、无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心律变异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0例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三角指数)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及三角指数低于正常人(P<0.01),同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越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单纯性冠心病患者(37例)及健康成人(30名)比较,观察心率变化规律。结果单纯性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时域分析指标比对照组减低(P0.05),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一步减低(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伴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合并低骨密度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6例非冠心病绝经后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L1~4及左侧股骨颈、左侧髋关节骨密度,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骨密度测定结果、异常心电图的分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有87例低骨量患者,对照组有66例低骨量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低骨密度发生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心率变异性下降更明显,在这一人群中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并加以预防,可降低低骨密度发生率,预防骨折,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早期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接收的30例糖尿病早期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心率变异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HRV功率谱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V功率谱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机能明显下降,低频、高频HRV的功率谱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十分并发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h Holter)的昼夜变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1例OSAS患者(OSAS组)和151例无OSAS患者(对照组)进行24h Holter检查,分析昼夜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昼夜动态心电图指标:白天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夜间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发生率、传导阻滞发生率、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S患者24h Holter显示夜间有多种心电图异常,可能与OSAS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有关。提示24h Holter可作为OSAS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收集的160名患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24hHRV时域分析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组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PNN50、SDANN、RMSSD均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最小心率也均较血糖正常对照组偏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RV降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关注心率变异指标,了解有无心率变异性异常,及早发现糖尿病伴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干部病房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组(试验组)及冠心病未合并抑郁症组(对照组),各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合并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临床表现(包括心率增快、心绞痛发作1次/周、心律失常及ST-T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久坐、饮酒)及规律服药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心率增快、心绞痛发作1次/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吸烟率、久坐率及饮酒率均高于对照组,规律服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肥胖发生率及ST-T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不良生活习惯多、临床表现严重、服药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诊治的55例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诊治的55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表现,并比较冠脉造影特征和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变冠脉以多支为主,且主要是弥漫性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肌缺血等表现,且冠脉病变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易引起心率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变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心率震荡、心率变异、冠脉Gensini积分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心率震荡、心率变异与冠心病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的影响.结果 PNN50、rMSSD及TS与患者冠脉的Gensini积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S影响最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SDNN、rMSSD、PNN50及TS水平均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TO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组SDNN、rMSSD、PNN50及TS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TO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变异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震荡、变异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2组均给予冠心病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和比索洛尔口服,对照组仅给予比索洛尔口服,根据心率情况调整比索洛尔用量,2组均给药4周,比较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为老年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早期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接收的30例糖尿病早期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心率变异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对照组HRV功率谱相比于健康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V功率谱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机能明显下降,低频、高频HRV的功率谱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十分并发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60~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另选取同年龄段非冠心病手术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连续记录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 h心电信息,统计ST段位移幅度及时间,各型心律失常、各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等。结果冠心病组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发生率、平均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心动过缓(SB)、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性早搏(AP)、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24~48 h 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术后24 h 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冠心病组术后24 h和术后24~48 h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是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术后24 h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 应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比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更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心电图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24例作为AECOPD组,无明显症状体征的患者13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l~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心电信息,由心电图室专科医师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心率变异度检测及心功能分级,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构成之间,心律失常检出率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分类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较对照组高;两组ST-T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较对照组更加广泛;AECOPD组患者HRV各域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心衰患者SDNN平均值为(50±12)ms,显著低于其他心功能级别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心律失常以快速性为主,其严重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ST-T改变广泛而显著,迷走神经功能减退,SDNN50ms可辅助心衰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电图ST-T段压低组与非ST-T段压低组,比较两组冠心病的发生率。结果 ST-T段压低组冠心病的发生率为90.5%,非ST-T段压低组为4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ST-T段压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