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是较先进的一种姑息疗法,为微创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系统的组成、治疗原理、临床效果、适应证、并发症、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2.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是较先进的一种姑息疗法,为微创治疗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系统的组成,治疗原理,临床效果。适应证,并发症,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三维适形技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病灶在肝脏内的形态、大小及解剖关系等立体结构,模拟角度、电极针及射频消融毁损区与病灶的立体吻合程度,最后再实施射频消融。结果 在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8例完全消融,消融完全率为72.7%。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应用三维适形技术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报告(附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证实的40例肝癌患者的6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多电极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治疗;直径3cm以下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一点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直径3cm以上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多点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最大限度损毁病灶.结果:射频治疗后,所有病灶超声均显示为不均匀的回声增强.其中直径≤3cm的35个病灶,追踪观察3个月,超声显示病灶体积缩小24个,无明显改变11个;直径>3cm的27个病灶中,15个病灶体积缩小,9个无缩小,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1年生存率为57.5%,并发症发生率为20%,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射频消融是微创疗法,治疗肝癌效果确切、适应范围广、创伤小、痛苦少,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RFA)是目前不能手术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不易消融的高危病灶,如邻近膈肌、消化道、肝门大血管或胆管及肝包膜的病灶,由于无法清晰分辨病灶及容易损伤紧邻组织器官,RFA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局部复发率高,且死亡率增加。目前高危部位肝癌RFA治疗有诸多探索,包括联合辅助技术、采用新的引导技术、联合其他局部治疗,以期在保证安全治疗的同时提高疗效。这些探索有望增加高危部位RFA的治疗指征,使更多患者获益。本文主要对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ey ablation,RFA)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和部分转移性肝癌的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探讨肝脏恶性肿瘤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02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共691个肝内病灶接受RFA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分析与RFA治疗后肿瘤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RFA治疗后272例(90.07%)患者的632个(91.46%)病灶完全消融,肿瘤残留率为8.54%。直径≤3 cm的肿瘤残留率为6.30%,3~5 cm为9.57%,>5 cm为28.57%;靠近肝内大血管和胆囊肿瘤残留率分别为17.14%和18.52%;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的肿瘤残留率分别为7.02%和13.4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P=0.044)、靠近肝内大血管(P=0.039)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P=0.001)是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112例患者282个病灶最大直径3~5 cm,RFA治疗后肿瘤残留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靠近肝内大血管(P=0.014)、单针射频(P=0.047)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P=0.023)是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的RFA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消融效果,其中肿瘤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最大直径>5 cm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是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直径为3~5 cm的肿瘤,除靠近肝内大血管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外,单针射频也是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双针或多针治疗可以提高消融效率,降低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多强调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而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微创介入疗法是一种较好的肿瘤姑息治疗手段。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针对肿瘤局部的微创介入性疗法,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定位准确的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微创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随着RFA治疗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局部肿瘤治疗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但仍需要随机化的研究和长期的随访来证实RFA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射频凝固电极消融技术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射频凝固电极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肝癌切除手术共16例,其中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后肝切除术9例,腔镜下射频消融6例(共13个瘤体,平均最大肿瘤直径3.0-4-1.0em),小切口腹腔镜辅助右肝V、Ⅷ段肝癌切除1例。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肝癌切除或消融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肝癌消融灶完全坏死率为92.3%。随访8~20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3、6个月各发现1例肝脏出现新病灶,1例消融部位肿瘤残留。肝癌切除患者未出现新病灶。死亡1例。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或开腹术中射频凝固电极消融技术在肝癌切除或消融治疗中应用安全可行,效果好。选择远离肝门区肿瘤进行治疗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及碘油栓塞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TACE联合RFA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减轻,AFP下降明显,病灶未进一步扩大或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热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一种新型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本研究将SWE应用于肝癌热消融中,旨在研究肝癌热消融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变化,初步探讨SWE在肝癌热消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4月因肝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或MWA且达到完全消融的36例患者(共39个病灶)。患者于消融前后分别行SWE检查,分别记录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杨氏模量平均值(SWE-mean)、最小值(SWE-min)、最大值(SWE-max)、标准差(SWE-SD)。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消融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变化及两种消融方式下消融灶的硬度差异。结果:①消融前后,病灶的SWE-mean为(30.09±11.67)kPa vs (52.11±17.56)kPa,SWE-min为(10.46±8.22)kPavs (20.57±11.42)kPa,SWE-max为(51.50±20.84)kPa vs (88.54±27.75)kPa,SWE-SD为(10.63±4.30)kPavs (16.89±7.7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消融前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SWE-mean为(8.84±2.82)kPavs (8.91±2.78)kPa,SWE-min为(4.77±1.95) kPavs (4.69±1.90)kPa,SWE-max为(13.82±3.79)kPavs (14.34±3.97)kPa,SWE-SD为(3.24±1.32)kPa vs(3.37±1.29)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消融后,RFA及MWA的SWE-mean为(45.55±10.91)kPa vs (60.59±20.99)kPa,SWE-min为(18.95±8.86)kPavs (25.93±10.93)kPa,SWE-max为(76.58±15.51)kPavs (104.01±32.59)kPa,SWE-SD为(13.82±3.52)kPavs (20.85±9.77)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可以定量评价病灶的硬度,消融后病灶硬度大于消融前,MWA后消融灶硬度大于RFA后,两种消融方式对病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影响不明显。SWE在肝癌热消融中的应用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通过三维重建设定射频消融(RFA)治疗方案,采用多极锚状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25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在64排螺旋CT定位引导下,采用RITA射频肿瘤消融仪,用锚状电极经皮穿刺到肺癌组织内进行RFA治疗,治疗靶温度90 ℃。结果 25例患者经CT引导行RFA 29次,10例患者病灶复查CT有不同程度缩小,23例患者复查18 F-FDG符合线路显像(SPECT)提示均出现摄取值缺损,2例出现摄取值下降。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CT定位下经皮多极锚状电极RFA治疗肺癌安全可行,减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肝癌合并APS患者,针对APS和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2周后行肝增强CT或MRI扫描并行TACE治疗。比较肿瘤消融、坏死效果及APS分流道封闭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5例中央型APS完全消失4例,分流减少8例,3例无明显变化;10例肝段型APS,有3例术后APS消失,5例好转,2例无变化;周围型9例,术后消失5例,好转4例。38个消融病灶中,完全坏死11个病灶,14个病灶坏死面积超过50%,坏死50%以下有8个病灶,4个病灶RFA术后强化面积无变化,1个病灶进展。术后随访3~12月,3、6、9、12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4.1%、82.4%、73.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亢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脾脏RFA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亢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12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在常规检查后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每周对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及AFP等常规检查。所有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7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蛋白及利尿营养支持治疗后,3周内腹水消失,4例患者出现轻度疼痛,9例患者出现低热(37℃~37.8℃),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患者无脾脓肿,无气胸,无胃、肠穿孔,无胰腺损伤,无术后大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RFA术后与术前的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统计,数值均升高,且有统计意义。但与射频消融前相比,治疗后AFP数值降低且P<0.05。结论:射频消融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是有效的,并发症较少,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射频消融治疗可以纠正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且能降低AFP;射频消融可作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改善肝癌患者的一般状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靶向局部治疗肿瘤新技术,是恶性肿瘤间质消融疗法的一种.研究表明,射频消融除通过内生热效应杀灭肿瘤细胞、毁损肿瘤组织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宿主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发挥抗肿瘤效果.文章阐述射频消融治疗肿瘤与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对射频消融应用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肝癌的现代治疗仍然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尤其是诸如冷冻、微波、激光及射频等微创手术的介入,使得肝癌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由于设备及方法上的改进,已成为比较效的有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该项技术于1999年获得FAD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虽然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结果,但在肺癌的治疗中仅有少量报道,它的临床优越性还未完全证实。因此本文就RFA治疗肺癌的原理、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患者射频消融(RF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RFA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结束5min后进行CEUS检查,如发现有肿瘤残余,再次进行RFA治疗,治疗后进行CEUS检查,直至造影显示无肿瘤残余。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立即进行CEUS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共检出肿瘤病灶103个,RFA术后5min行CEUS检查,共发现11处病灶内或其周边呈现信号增强,提示残余。最终CEUS检查示完全消融。对照组患者共检出107个病灶。术后1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CEUS和增强CT(CECT)检查,提示研究组有4处残余,对照组有18处残余,两组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最终随访时采用CEUS加CECT检查,结果显示,CEUS判断肝癌残余或复发的敏感度为89. 3%,特异性为92. 9%。结论肝癌术后即刻进行CEUS检查,能及时发现肿瘤残存,指导补充治疗,提高RFA完全消融率,且CEUS在术后随访中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分别于射频消融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和28天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患者外周血CD4 、CD8 、CD3 、CD4 /CD8 比值、NK细胞和ELISA法测定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RFA后第2周及第4周,CD4 值比术前明显上升,CD8 明显下降,NK细胞水平在RFA治疗后第4周为(17.72±8.37)%显著高于RFA前的(8.67±5.24)%(P<0.05)。射频术前血清TGF-β1水平为(108.58±43.2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23.71±26.65)μg/L。射频术后第2周及第4周时,外周血TGF-β1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49.51±33.90)μg/L和(22.91±21.30)μg/L(P<0.05)。结论RFA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将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价效果一致性进行分析。  方法  对35例患者共68个肿瘤病灶进行超声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同时定期进行增强CT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价射频消融效果,分析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在肿瘤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准确性以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一致性。  结果  68个病灶中,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总体完全消融率以及残留率分别为84%及16%,增强CT分别为90%及1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 3,P=0.447 8),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0.882 9,Sk=0.120 4),68个病灶中24个月内共有13个病灶为复发病灶,超声造影对复发病灶检出率为92%(12/ 13),与增强CT 100%(13/1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以增强CT作为判断RFA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金标准,超声造影对68个肿瘤病灶总体诊断准确性为92%(63/68),5个病灶判断不一致。  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效果评价中与增强CT具有很高准确性及一致性,能为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多针双电极射频消融肝肿瘤16例,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15例,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1例。结果 全组有12例患者治疗1次后影像学检查见肿瘤完全消融,4例首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肿瘤消融不完全,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消融。甲胎蛋白阳性者6例治疗后全部转为阴性。结论 多针双电极射频不仅能增大消融范围,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形态适形消融肿瘤,是1种新的有效射频消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