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刺激、仿制婴儿哺乳情景进行人工吸吮结合食疗等措施对早产儿产妇泌乳、母乳喂养率、早产儿肠道不耐受发生率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级别医院分娩的早产儿产妇(母婴分离)7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3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饮食和康复指导,讲解母婴分离后保持泌乳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产后6 h由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进行穴位刺激、乳房护理,仿制婴儿哺乳情景进行人工吸吮以及结合食疗等措施。结果治疗组早产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产妇干预后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产后42 d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良好率、早产儿肠道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产妇乳腺炎的发生率、体内雌二醇(E2)水平干预前、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刺激、仿制婴儿哺乳情景人工吸吮以及结合食疗等措施,能够促进早产儿产妇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早产儿肠道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对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发生率,分析影响母亲泌乳量不足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探讨提高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的措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2月该院N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早产儿503例,按照产后2周泌乳量500 ml (泌乳量不足)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81例泌乳量不足(观察组),222例泌乳量充足(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个体情况及新生儿个体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参照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设定可能影响泌乳量不足的因素,分组统计两组患者可能因素的差异,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预防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措施。结果影响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产妇因素有:产妇年龄、产次、分娩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方式、开奶时间、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吸奶频率、每日睡眠时间、产后2周时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P0.05),新生儿因素有:出生时体质量、出生时缺陷(P0.05),环境家庭因素有: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评分(P0.05);影响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2周时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新生儿出生低体质量、社会支持度评分20分为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的高危因素。结论 NICU早产儿母婴分离期内母亲泌乳量不足影响因素及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应全面评估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对存在的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改善产妇泌乳量,提升母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母婴分离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于我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根据原因实施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比品管圈改进前后24 h、48 h、72 h、1周的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及品管圈改进策略对母婴分离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产妇缺乏挤奶技巧占22.00%,产妇缺乏母乳喂养亲喂知识占22.00%,产妇发生产后焦虑或抑郁占14.00%,产妇乳头条件差占12.00%;品管圈改进后24 h、48 h、1周产妇泌乳量均多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2%,高于改进前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原因包括产妇缺乏挤奶技巧、母乳喂养亲喂知识、产妇发生产后焦虑或抑郁、产妇乳头条件差,实施品管圈改进策略可有效提高母婴分离新生儿产妇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催产素滴鼻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将足月正常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催产素滴鼻,并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进行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母婴分离结束后母乳喂养率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乳腺泌乳始动时间(16.85±5.23)h,对照组(33.60±5.13)h,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t=9.68,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1、2、3天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68、5.69、8.72,P<0.05)。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者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16例,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产妇在产后3天发生乳房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57,P<0.05)。两组产妇在出院后1周均获得随访,母婴分离结束后1周,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χ2=7.07,P<0.05)。结论:通过采用催产素滴鼻能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母亲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真源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0例新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第14 d的泌乳量进行分组,日泌乳量500 m L为观察组,日泌乳量≥500 m L者为对照组,两组各130例,比较相关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产时孕周、产后开奶时间、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液体摄入量、吸奶频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年龄、产时孕周、妊娠合并症、EPDS评分、新生儿吸奶频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是影响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母亲泌乳量不足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针对新生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期母亲泌乳量不足的主要因素,临床应提前做好产妇、新生儿的评估,有效干预并处理影响产后泌乳量的因素,促进产妇增加泌乳量,提高重症监护室新生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生理与心理一体化"联合"患者与家庭一体化"对剖宫产产妇角色转换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产科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产后泌乳量,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角色转换及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角色转换及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泌乳量及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妇生理与心理一体化"联合"患者与家庭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产妇角色转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首次泌乳量>5 ml时间、不同阶段泌乳量、乳房肿痛、母乳喂养和产后抑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首次泌乳量、不同阶段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乳房肿痛和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汁分泌,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妇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刘喜兰 《医疗装备》2020,(6):167-169
目的探讨电动吸奶器吸奶和传统手法挤奶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9月住院分娩且产后新生儿因各种因素转至NICU治疗导致母婴分离的产妇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挤奶,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不同时间段泌乳量以及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48、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整合医学联合母婴床旁分段健康教育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30例住院期间剖宫产初产妇分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采用整合医学联合母婴床旁分段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第4天泌乳量与新生儿满足情况、乳房胀痛发生率及产后第4天与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两组干预后,泌乳启动时间对照组(65.5 h, 74.5 h)晚于观察组(36 h, 6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48,P<0.05);产后第4天泌乳量与新生儿满足情况对照组(20/65,30.8%)低于观察组(49/65,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5,P<0.05);乳房胀痛发生率对照组(11/65,16.9%)高于观察组(3/6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3,P<0.05);产后第4天与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49/65,75.4%;62/65,95.4%)高于对照组(20/65,30.8%;...  相似文献   

10.
刘怡  向洁 《中国妇幼保健》2023,(8):1392-1395
目的探讨超早期泌乳干预方案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的260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收集基线资料以后,对照组由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由研究者进行超早期泌乳方案干预。结果干预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 h、24~48 h、48~72 h 3个时段内干预组产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组中,产后1 h以内开奶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1~6 h内开奶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48 h和48~72 h两个时间段内早开奶组(<1 h)产妇的泌乳量均高于1~6 h内开奶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泌乳干预方案可增加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对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优秀率、泌乳始动率、泌乳量以及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掌握优秀率增高、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以及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二胎剖宫产母乳喂养的早期保健干预方案及效果,为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促进纯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二胎剖宫产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教育,观察组采用早期保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乳房舒适度、母乳喂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技巧、个人内在思考、喂养信心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48 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48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通畅率高于对照组,硬结、胀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保健措施干预能够提高二胎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后泌乳,减少乳房不适,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得分、泌乳启动时间及产后前72 h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2018年6-7月随机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自然分娩的89对初产妇及新生儿,分为干预组(n=45)及对照组(n=44)。干预组新生儿实施EENC,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进行母乳喂养评分,并在产后24、48、72 h随访记录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评分为(10.84±1.36)分,对照组为(10.23±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P=0.040);干预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48.51±10.71)h] 早于对照组[(53.66±10.99)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28);干预组产后24、48、72 h的纯母乳喂养率(33.3%、51.1%、71.1%)均高于对照组(13.6%、29.5%、5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788,4.295,4.155,P<0.05)。但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或成功率和泌乳启动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母乳喂养评分及产妇泌乳启动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早期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莉  孙文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82-2283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自愿行分娩镇痛的孕妇230例,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进行分娩镇痛;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达到99.1%;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组胎儿宫内窘迫率2.6%(6/2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20/2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29,P<0.05)。镇痛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3%(3/230),与对照组4.5%(9/20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03,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时疼痛感,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基于新生儿吸吮特点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模式,评价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观察其吸吮母乳的特点,统计吸吮的时间、频次、间隔时间、24 h母乳喂养次数等,构建新型护理模式。选取2019年1月至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新生儿吸吮特点构建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产后抑郁等情况。结果构建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新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汁分泌较早,泌乳量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产后抑郁发生率较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构建与实施基于新生儿吸吮特点的母婴分离乳房护理模式,为乳房护理提供依据,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的提早分泌与量的增加,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吴彩芳 《智慧健康》2022,(5):141-143
目的 研究强化母乳喂养管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泌乳和角色转变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50例剖宫产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母乳护理,研究组实施强化母乳喂养管理,观察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角色适应情况及早期泌乳情况、BSES评分。结果 生产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差异,两组患者第1d泌乳量均无差异,干预前两组BSES评分无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角色适应情况、泌乳始动时间、第1d泌乳量均优于对照组,干预一周、出院时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初产妇可实施强化母乳喂养管理,可增加早期泌乳量,缩短角色转变时间,使得母乳喂养成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对母乳喂养、泌乳量和乳房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计划在该院分娩的临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后2 h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产后12 h给予乳房按摩,比较不同时间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泌乳量及乳房问题的影响,寻求最佳按摩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乳房胀痛评分、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房硬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乳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乳房胀痛、泌乳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2 h较产后12 h进行乳房按摩更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泌乳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干预策略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安岳县中医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11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策略,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n=58,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对照组(n=58,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策略)。分别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泌乳率和泌乳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岳县中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于新生儿生后12 h的泌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和48 h时的泌乳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48 h和72 h时的泌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产后48 h与72 h泌乳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母婴分离时机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自然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采用信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后1 h和6 h实施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泌乳量,以及产后7 d、30 d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各纳入160人。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为产后(43.81±16.75) h,早于对照组的(55.88±19.98) h (P0.05)。实验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1.25%(P0.05)。实验组产后第14 d泌乳量≥500 mL/d的产妇占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7 d、30 d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0.00%、81.25%和50.00%,对照组分别为58.75%、36.25%和18.12%,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护理干预提前至产后1 h,相比于常规的产后6 h,能更好地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产妇泌乳功能、肠蠕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将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进行无痛分娩。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 h泌乳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产程时间。结果两组第一产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宫口全开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24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可减轻产妇产时疼痛,减轻新生儿窒息程度,增加产后24 h泌乳量,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