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在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内心体验。方法对8名发生过不良事件的实习生进行访谈,将获得资料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处理。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情感冲突,对于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期待,对于患者安全培训教育的期望。结论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改进对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注重实习环境人文关怀建设,提高学生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探讨实习期间学生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办法。方法采用自制护理不良事件报表,调查199名某省属高校护理学院本科实习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结果实习半年内上报学院的护理不良事件共74件,不良事件以0级(13件)及I级(53件)为主;上报所在医院护理部的有4件,未上报原因主要是对上报制度与方式的认知不足。结论护理院校应关注实习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并开设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课程,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促使学生及时将实习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359名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岗前培训中加入28学时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在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参加院内的安全分析及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比较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前学生的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情况;与上届学生对比临床实习前6个月发生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培训后3个月学生的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情况优于培训前(P<0.01);经过培训的学生临床实习前6个月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上届未经过培训的学生(P<0.05)。结论院校和教学医院应积极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以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习生护理不良事件分享教育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6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为对照组,2014年371名护理专业实习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岗前安全培训,实验组在岗前培训及实习期间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护理安全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试成绩(73.9±8.5)分,低于实验组的(81.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P<0.05);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1例高于实验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4,P<0.05).结论 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能够有效减少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实习生安全意识及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及对就业生涯的影响,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135名护理实习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对其心理及就业生涯的影响情况。结果在实习期间共有12名(8.89%)护生发生过护理不良事件。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会导致护理实习生害怕、不安、无助、压力大等不良心理问题,增加其心理痛苦,应激能力相对低下,处理护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弱并可能会影响其今后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结论护理教育者和医院相关管理者应该高度注重实习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完善无惩罚、自愿上报系统,关注护理实习生心理状况,强化对实习生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陷自报分析会在实习生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实习生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实习生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对上报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质量跟踪改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通过对164名实习生开展缺陷自报分析会,共获得59起与患者相关的安全事件,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给药错误、操作失误、服务沟通;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不严、违规操作、知识缺乏和沟通不良;实习生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为91%,较之前的59%明显提高(P<0.01);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8%(5/59),较实施前的30%(14/47)明显降低(P<0.05)。结论开展实习生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提高了实习生对安全事件的认识、风险评估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强化了带教老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提高了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防护认知的现状,并提出职业防护教育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防护认知问卷,在实习生岗前培训前,对333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专生职业防护知识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在职业防护措施、洗手原则、洗手指征、手套的使用、预防针刺伤、锐器伤紧急处理方法、锐器伤上报程序上,大专生的知晓率低于本科生(P<0.01).结论 学校和教学医院应重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并采取积极措施营造安全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的报告意向及其影响要素,为改进告知系统自身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岗的60名临床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上报障碍问卷调查表和修订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量表调查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其关系要素。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得分范围为6~15分,中位数为11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向受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报告障碍以及报告认知等影响(均 P<0.05)。 结论:精神科护士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向较低,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应针对相关影响要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及态度,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17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积极应答率为50.00%~94.12%,总分(107.82±11.26)分,均分(3.86±0.40)分。被调查护士中,不良事件发生率75.88%;主动上报率为62.79%。ICU护士认为不良事件上报者应首先为当事人,其次为护士和医生;90.00%的ICU护士同意在医院内部系统中上报不良事件,愿以口头形式及电话上报为主;82.94%的ICU护士认为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处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结论 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建立高效、畅通、无障碍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在非惩罚制度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望改变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及态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对患者安全及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习生300名,应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患者安全文化知识及护理不良事件认知调查.结果 患者安全文化得分(5.97±1.12),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得分(7.63±2.75),问卷总分(13.60±4.80);得分最低的5个条目均属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维度;带教教师职称高、实习医院等级高、年龄大的学生认知得分高(P<0.05或P<0.01).结论 学生总体认知水平较差,建议尽可能为学生选择较好的实习医院,配备职称较高的带教老师;让学生参与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提高学生对不良事件的预见性,加大学生患者安全文化教育覆盖面.  相似文献   

11.
12.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5):5-6
4理解西方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护理学科常用的模式/理论大多来自于西方社会,在进行护理理论的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阅读原文还是翻译为中文的理论,往往会感到文字上生涩,某些概念比较生僻,对照原版文字还会发现翻译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都成为我国护理人员理解西方护理理论的障碍。现举几个实例:①Roy在其适应模式中认为相关刺激(contextual stimuli)和固有刺激(residual stim-uli)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刺激,必须在二级评估时加以区分。而这两类刺激的区分往往是理解该理论的难点之一,更容易理解与更容易应用的方式是根据刺激的来源评估患…  相似文献   

13.
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雁 《上海护理》2007,7(4):5-6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专业,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模式和理论。尽管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这些模式和理论对护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如众多其它学科一样,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各学科努力探索的问题,尤其是绝大部分现有的护理模式和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目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塑造高效护理执行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制订执行目标,转变执行观念,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高效执行体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执行团队,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形成合理激励机制,建立沟通渠道,塑造良好执行文化等有力措施,不断塑造护理高效执行力。结果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护理工作质量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2009年)病房管理和五常法管理的护理不良条数较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前(2008年)有了明显的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推行高效执行方式后大专以上护理人员由2008年的51.3%提高至2009年的65.6%,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结论护理高效执行力对保证护理管理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