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朝辉  马隽  李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7):1740-1741
慢性脑损害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统计T2DM脑损害发生率19.8%~44.9%不等〔1〕,成为2型糖尿病主要死因之一。本文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磁共振成像(MRI)在糖尿病脑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1糖尿病脑损害的病因及机制糖尿病脑损害早期以脑动脉硬化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CT、MRI诊断糖尿病脑损害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时间范围接收救治的80例糖尿病脑损害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均为40例患者,研究组接受MRI诊断,对照组接受CT诊断,对两个组别患者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2.5%、漏诊率7.5%相较于对照组70.0%、30.0%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满意度92.5%相较于对照组67.5%显著更优(P0.05)。结论 CT、MRI应用于诊断糖尿病脑损害,MRI有着明显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CT、MRI在糖尿病脑损害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脑损害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CT检查方法,观察组接受MRI检查方法,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脑损害疾病诊断而言,MRI检查方法的准确度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CT、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MRI检查,并给予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这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19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 16%、68. 18%和66. 67%;CT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 95%、95. 45%和90. 48%; MR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 68%、90. 91%和85. 71%。超声、CT、MR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20、0. 947和0. 974。结论超声、CT、MR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均较高,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5例住院脑梗塞患者进行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及CT 的对比研究。男24例、女儿例,年龄36~77岁.脑血栓25例,脑栓塞3例,脑腔隙性梗塞5例,溶血性梗塞2例.检查结果:本组EEG 采用冯氏标准[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8].BFAM 以慢波5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或其他组织中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是发展为痛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均证实痛风与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而双能CT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特异性并定量显示尿酸盐结晶,近年来已成为诊断痛风的一个有效工具,有研究发现其在痛风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中也有着很好的临床价值。该综述分析痛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复杂的相关性,以及双能CT在诊断痛风心血管损害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宝玲  周连新 《肝脏》2016,(1):21-23
目的探讨MRI、CT单独或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肝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9例,CT扫描后1周行MRI扫描,分析CT、MRI单独或联合使用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及对不同瘤径大小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49例肝细胞癌患者共有73个病灶;在小于1cm的肝细胞癌中CT、MRI单独或联合应用的灵敏度分别为46%、70%及94%,CT联合MRI扫描,MRI扫描均高于CT单独扫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9),CT联合MRI扫描高于MRI扫描(P值为0.023)。在1~3 cm肝细胞癌中,CT扫描灵敏度(87.09%)与CT联合MRI扫描(9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扫描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高于CT扫描组、MRI扫描组(P值分别为0.015、0.027);CT+MRI扫描组AUC相对于CT扫描组、MRI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0.021)。结论 CT联合MRI扫描在诊断肝细胞癌方面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CT、MRI单独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脑型血吸虫病的CT、 MRI及脑脊液(CSF)免疫学检查资料.结果 通过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确诊40例,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经吡喹酮诊断治疗证实.结论 CT及MRI对脑型血吸虫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MRI在显示主要病理改变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CT高.CSF免疫学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临床与脑CT,MRI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MRI、CT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5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脑MRI与CT的对比检查。结果(1)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脑MRI阳性检出者为45例(865%),而脑CT阳性检出者为29例(558%)(P<001);(2)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内患者中脑MRI阳性率(808%)明显高于CT阳性率(346%)(P<001),但当糖尿病病程在10年和10年以上患者中脑MRI阳性率(923%)与CT阳性率(769%)相比(P>005),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糖尿病脑MRI阳性组并发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者均高于糖尿病MRI阴性组(P<005~001)。结论脑MRI是老年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一种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和MRI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样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紊乱、血管体系改建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病理过程。肝硬化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及核素扫描等。本文主要介绍CT、MRI在肝硬化方面的应用价值与进展。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窦蛛网膜颗粒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 8例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CT扫描,对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征象。结果 8例患者中,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共有9个,其中6个位于横窦,3个位于上矢状窦。病灶在CT影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3个有钙化灶。9个Tl加权像为低信号,1、2加权像为高信号,7个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为低信号;4个增强后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以及充盈缺损;4个MR静脉造影影像呈附壁状充盈缺损征象。结论 CT和MRl影像是诊断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的有效方法,特别是MRl影像能显示其特征性信号改变及与静脉窦的关系,对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淑香  于铁链  叶宁 《山东医药》2008,48(48):77-78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追踪观察证实的5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MSCT、MRI、DSA影像学资料。结果56例行MSCT检查,发现真假腔56例、内膜片56例、破口20例、分支受累15例,9例行MRI检查,发现真假腔5例、内膜片7例、破口1例、分支受累1例,21例行DSA检查,发现真假腔17例、内膜片17例、破口21例、分支受累10例;认为SCT在AD的诊断、治疗方案设计及术后随访中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应作为AD的首选检查方法;3D CE-MRA有望成为临床稳定AD患者的理想检查方法;DSA仅适于拟行血管内介入或血管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3.
网球肘亦称肱骨外上髁炎,其诊断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本研究对2008~2009年我院收治的符合网球肘临床诊断标准的25例(29侧)患者进行了MRI检查。现分析其检查结果,并探讨MRI在网球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25例拟诊网球肘的患者中,男6例,女19例;年龄13~70岁;病程3 d~3 a。临床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脑膜瘤诊断中采用CT与MRI影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42例,以2014.5~2016.5为样本选取时段,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理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脑膜瘤性质的判定依据为瘤脑组织界面、肿瘤多发、钙化、瘤周水肿、密度和信号、边缘和形态等影像学表现。结果 27例T1和T2信号呈现均匀,6例T1信号呈现不均匀,9例T2信号呈现不均匀;7例患者肿瘤内钙化;38例硬膜尾征;15例瘤周水肿;6例颅骨受侵;28例肿瘤边缘规整,14例患者呈现壁结节、分叶、不规则及毛糙边缘;28例均匀强化明显,14例不均匀强化明显。结论CT和MRI对脑膜瘤进行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肺癌的CT、MRI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进展 ,CT、HRCT、CT造影、MRI、PE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对早期发现肺癌及术前明确诊断机会越来越大 ,影像学的肿瘤分期越来越接近病理改变。目前 CT是影像学无创性肺癌诊断最有效、最特异的方法 ,随着 MRI应用 ,MRI与CT相结合 ,对肺癌的诊断更明确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尤其对碘过敏不能行 CT增强检查者。本文重点讨论 CT与 MRI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 ,对早期发现肺癌和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41例 ,女 2 0例 ,年龄 6 0~ 79岁 ,平均年龄6 4岁。主要为咯血 ,以痰中带血丝多见 ,咳嗽…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CT、MRI诊断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郭启勇,吴振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是影像诊断的一大难点,也是临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笔者的经验,并参考文献,阐述了CT、MRI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价...  相似文献   

17.
CT与MRI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胰腺癌所起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床表现疑似胰腺癌患者47例,患者行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对比其特征性影像学。结果其中27例增强CT显示其中20例为胰腺癌患者,其中2例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92.6%。在患者中,其中增强CT上显示癌病灶中1cm的病灶33个,1cm的5个,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35个,1cm的3个,CT诊断5.26%与实际有误。另外20例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其中17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1例与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不一致,诊断符合率95%。癌病灶中1cm的病灶36个,1cm的2个,手术病理证实1cm的病灶35个,1cm的3个,MR诊断2.63%与实际有误。结论目前影像学手段是诊断胰腺癌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是CT还是MRI都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原发性胰腺癌的诊断中,MRI较CT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MRI与CT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时段:2017.03-2020.03,选择我院接收的9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MRI检查)与对照组(CT检查),各45例,对比检出率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和对照组检出率(82.22%)相比,观察组检出率(97.78%)更高,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T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在其受伤后72 h内分别开展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确诊率与漏诊率。结果 MRI检查敏感度为86.7%(104/120),漏诊率为13.3%(16/120);CT检查敏感度为75.8%(91/120),漏诊率为24.2%(29/120)。MRI检查敏感度高于CT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P0.05)。结论 CT检查并不能对患者的小脑、脑干、颞叶边缘挫裂伤、轴索损伤有较为准确的诊断,而MRI检查能够有效地检查出患者的病灶,弥补CT检查的不足,因此,将MRI检查应用到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有较大的实际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中心型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中心型肺癌疑似患者89例,均行CT、MRI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MRI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分析联合检测对中心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病理诊断结果确诊中心型肺癌76例,CT检测中心型肺癌61例,MRI检测中心型肺癌63例,联合检测中心型肺癌75例;联合检测中心型肺癌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CT、MRI单项检测(P0.05);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用于中心型肺癌临床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