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牙髓炎或糖尿病根尖周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糖尿病牙髓炎患者和50例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将50例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设置为糖尿病A组,将50例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设置为糖尿病B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50例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和50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将50例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设置为非糖尿病A组,将50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设置为非糖尿病B组。这200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VAS疼痛评分对4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于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对比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A组和非糖尿病A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B组的VAS评分较之非糖尿病B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1年后,糖尿病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8%,与非糖尿病A组患者的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B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2%,明显低于非糖尿病B组患者的96%(P0.05)。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牙髓炎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炎症感染范围均较小,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疗效均较为显著;根尖周炎的炎症感染范围较大,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糖尿病根尖周炎更为严重,因此,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预后效果较之非糖尿病更差,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根尖周炎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根管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手术的69例牙髓炎以及76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牙髓炎糖尿病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为(2.39±1.17)分,和牙髓炎非糖尿病患者的(2.40±1.1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21±1.21)分,和根尖周炎非糖尿病患者的(2.39±1.09)分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髓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和牙髓炎非糖尿病患者的96.88%(31/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0.51%(8/39)和根尖周炎非糖尿病患者的67.57%(25/37)相比显著较低,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变范围小、感染较轻的牙髓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感染严重的根尖周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低、术后疼痛情况较重,需要予以重视,及时进行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估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后于不同时期的反应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因根尖周炎需要行根管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100例,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情况以及半年后、1年后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治疗后疼痛发生率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高(P0.05);根管治疗后半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成功率低(P0.05),根管治疗后1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成功率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根尖炎根管治疗后疼痛程度重,不同时期疗效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154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抗炎治疗,对治疗组实施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784;t=0.507,P=0.613;t=0.442,P=0.659),治疗后3个月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7.32±1.25)mmol/L,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9.71±1.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2,P=0.016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可获得优于常规药物抗炎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的疼痛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根管治疗患者52例,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两类患者,并根据其病情情况将其分成牙髓炎与根尖周炎两类病情状况,之后均进行根管治疗,并对比两种病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患有牙髓炎的糖尿病患者其无疼痛率及轻、中度疼痛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差异对比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根尖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度及重度疼痛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根尖周炎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时,糖尿病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该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53例,列为糖尿病组;另选51例非糖尿病单纯根尖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其进行根管治疗,并观察和对比其疗效。结果糖尿病组的近期疼痛症状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远期疗效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且糖尿病组中的血糖控制良好的总有效率明显比血糖未控制好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应良好的控制其血糖情况,然后对其进行根管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根管填充糊剂进行根管填充,观察组患者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行根管填充。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为64.0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中,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填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渠  刘明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84-4285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有效方法之一〔1〕。糖尿病(DM)与牙周疾病具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表明DM是牙周病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引起口腔防御能力降低,老年DM患者伴有口腔疾病者超过80%,是正常人的2~3倍〔2〕。本实验旨在分析老年DM患者根管治疗后疼痛发生情况及血糖控制对于远期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采取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6例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6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种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9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疼痛评分(4.52±0.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6±0.23)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采取根管治疗效果较好,但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牙周疼痛程度重,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对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血糖,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病人磨牙非手术根管治疗(NSRC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牙体牙髓科门诊因牙髓炎、根尖周炎需要行NSRCT的病人参与本次临床试验,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每组190例。经NSRCT后随访3年,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2组牙髓炎、根尖周炎NSRCT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RCT治疗老年人磨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itapex根管充填糊剂治疗老年糖尿病(DM)患者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112名老年DM患者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对照组采取Cortisomol糊剂治疗,且两组均采取降糖药口服治疗。评定术后1 w的对急症反应以及术后2年时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内出现轻度反应及重度反应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时的治疗成功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89.02%)(P<0.05)。结论 Vitapex根管充填糊剂治疗老年DM患者窦道型根尖周炎疗效确切,并且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应用两种不同胆囊切除术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4例伴有糖尿病(含应激高血糖)患者作为糖尿病组,44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分别行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组间及不同术式疗效。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糖尿病组中,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时,必须高度重视在围术期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严格控制,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该类患者进行,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3年前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和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3年前后的代谢和血压控制、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1993—2000年解放军第306医院糖尿病中心治疗3年的T2DM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卧立位血压,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等和眼底检查,统计分析血糖、血脂和血压治疗达标率及相应的用药情况。结果T2DM患者治疗3年后应用的降血糖药物种类、降血压药物种类、调脂药物及胰岛素使用者的比例明显升高。HbA1c、HDL-C控制理想的病例从3年前的23%、69%升高到3年后的30%、76%;血压、TC、TG和LDL-C情况无明显改变;空腹及餐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下降,微量白蛋白尿的病例从3年前的15%增加到3年后的23%;眼底病变则由26%升高到33%。结论尽管T2DM患者使用降糖药、调脂药和胰岛素治疗的病例数明显增加,但3年治疗后代谢控制仍不满意,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下降,眼底病和肾脏受损在加重,需要进一步重视T2DM治疗的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糖尿病性脑出血与非糖尿病性脑出血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脑出血病例共计90例,并把该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非糖尿病性脑出血;观察组为糖尿病性脑出血,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在治疗方案,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临床表现与预后情况、辅助检查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其出血部位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与预后情况以及辅助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出血在治疗效果优于非糖尿病性脑出血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选择该院5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合并组,另外选择50例非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未合并组,未合并组采取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合并组则采取脑梗死常规方法联合阿卡波糖和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效果;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脂联素水平以及内脂素水平、生存质量以及治疗前后合并组的血糖情况;感染率。结果合并组疾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脂联素水平以及内脂素水平、生存质量相比较未合并组更差(P0.05)。合并组感染率高于未合并组(P0.05)。治疗后,合并组的血糖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梗死常规方法联合阿卡波糖和甘精胰岛素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相对于未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而言,其预后更差,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青年心肌梗死的不同之处。方法收集94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和非糖尿病(。NDM)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高危因素及预后的区别。结果DM组无典型胸痛(25.0%vs 7.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0.0%vs9.1%)、室壁运动异常(78.6%vs 42.4%)、双支病变(35.7%vs 21.2)、三支病变发生率(39.3%vs3.1%)、死亡率(10.7%vs 1.5%)均高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2.110±0.875)支、(52.61±10.47)分;NDM组分别为(1.140±0.677)支、(34.02±10.2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bA_1c、吸烟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更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预后更差;HbA_1c和吸烟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后合并毛细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收治的9例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后合并毛细胆管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10 mg/(kg·d),早晚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乏力、皮肤瘙痒、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液流变学指标(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ALT、AST、TBil、DBil、γ-GT、ALP、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2.3±12.2)U/L、(65.8±10.6)U/L、(23.6±2.3)μmol/L、(17.6±2.1)μmol/L、(78.9±12.6)U/L、(174.3±22.9)U/L、(14.3±1.1)mPa·s、(1.56±0.11)mPa·s、(49.5±10.2)%,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34.3±6.2)U/L、(25.6±2.5)U/L、(10.2±1.1)μmol/L、(5.69±0.25)μmol/L、(39.5±9.8)U/L、(102.6±12.8)U/L、(9.0±0.25)mPa·s、(1.25±0.12)mPa·s、(39.9±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前患者乏力、皮肤瘙痒、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症状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7例、8例、8例、9例,治疗后上述症状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例、2例、3例、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总有效例数为8例,仅1例发生头晕。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后合并毛细胆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与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设及癌症后存活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糖尿病脑出血与非糖尿病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各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降糖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糖尿病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劣于非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