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5)
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相关,然而提高患者血浆HDL-C水平的药物未能降低ACSVD风险。研究发现,HDL-C亚类HDL3-C以及HDL-C的胆固醇外排能力(CEC)在ASCVD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心脏起重要保护作用,这为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及指导调脂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不良的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失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VCD)的发生。通过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Wnt信号通路高度保守、结构复杂,在胚胎发育及肿瘤相关领域一直是研究热点。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内Wnt信号重新激活与心血管疾病进展关系密切,可多中心、多环节参与血管内皮的再生与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有巨大的诊疗潜力。 相似文献
5.
6.
脂蛋白(a)[Lp(a)] 具有促炎、抗纤溶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特点,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低Lp(a)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部分新药,已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该文介绍Lp(a)作为ASCVD 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在高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男性ASCVD患者310例,根据数次入院随访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他汀组195例和非他汀组115例,分析2组全因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4.10个月(... 相似文献
8.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是一种全新的低密度脂蛋白调节靶向物,主要通过调节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和分泌活性来发挥作用。PCSK9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细胞凋亡、促进血栓形成等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现已成为治疗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前景良好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新世界》2016,(23)
目的通过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评估畲族人群糖代谢异常者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4192例研究对象分为5组:正常糖代谢组(NGT)、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糖耐量异常组(IGT)、IFG+IGT组和糖尿病组(DM),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压、体重指数(BMI),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等生化指标,并以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结果 1ba PWV在DM及糖调节受损(IGR)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且DM组较各IGR组增加更为明显,而在IGR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代谢异常者中baPWV与年龄、SBP、DBP、FPG、2hPG、TG、TC、LDL、HDL呈显著正相关,与BMI无相关性。结论畲族人群在糖尿病前期时早期AS已经开始。糖代谢异常导致的早期动脉病变是在血糖异常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的基础上由血压、年龄、血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11.
载脂蛋白CⅢ(Apo CⅢ)不仅通过脂代谢紊乱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还作为一个独立的促炎和致As角色被重新认识,不仅临床研究发现Apo CⅢ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细胞效应也在基础研究中得到证实。值得庆幸的是,除了传统治疗策略,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专门针对Apo CⅢ-m RNA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ASO)开启了降低Apo CⅢ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时代。文章就有关Apo CⅢ的临床意义及未来治疗方向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二级预防中起关键性作用,但部分患者正规治疗后仍存在心血管残余风险。新近研究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TG水平,成为防治ASCVD的重要一环。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TG水平并通过减少炎症介质、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形成胆固醇晶体和稳定斑块等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则是高纯度(EPA≥96%)EPA单分子处方药,目前已通过REDUCE-IT试验、JELIS试验、EVAPORATE试验等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对EPA在ASCVD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方面的因素近几年来渐被重视,特别是与心血管病发病过程紧密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倍受关注,且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简要介绍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并就常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11)
目的:探讨增龄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临床类型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心血管科2016-07-2017-07入院患者1 014例。根据ASCVD临床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A组:非ASCVD组(130例);B组:ASCVD单一临床类型组(334例),包括缺血性卒中126例、冠心病154例、外周动脉疾病(PAD)54例;C组:ASCVD多种临床类型并发组(550例),包括缺血性卒中合并冠心病147例、缺血性卒中合并PAD 116例、冠心病合并PAD 145例、卒中合并PAD及冠心病142例。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ASCVD多种临床类型并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增龄与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的年龄较B组升高[(76.49±8.07)岁∶(70.20±9.02)岁,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后提示:增龄(OR=1.059,95%CI:1.038~1.080)、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OR=15.177,95%CI:4.369~52.723)、吸烟(OR=2.472,95%CI:1.709~3.576)、糖尿病(OR=1.890,95%CI:1.273~2.806)、血清肌酐(Cr)(OR=1.028,95%CI:1.019~1.037)、脉压差(PP)(OR=1.029,95%CI:1.011~1.048)均与ASCVD多种临床类型的合并发生独立相关。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增龄与cIMT、Cr、PP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增龄与cIMT、Cr、PP对ASCVD多种临床类型的并发具有协同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ASCVD多种临床类型并发的风险增加,需及早开始监测相关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10)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呈高发病率、年轻化的趋势。2011年WHO公布的资料显示80%的ASCVD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同样,为了达到2020年因ASCVD及卒中死亡减少20%目标,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定义及标准,即同时存在4项理想健康行为[不吸烟、体质指数(BMI)25 kg/m~2、体力活动达到目标水平、坚持目前指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脂质代谢异常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他汀时代,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甚至对他汀类降脂药产生耐药和/或不耐受。大量研究证实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Evolocumab(依洛尤单抗)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现综述Evolocumab的药学机制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物的影响,并介绍了其对心血管疾病结局的影响和相关指南推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天性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DC)]与获得性免疫细胞(T和B淋巴细胞)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成熟斑块的特征是脂质池富含先天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其周围由平滑肌细胞(SMC)和胶原蛋白基质形成纤维帽[2]。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
目的 探讨广西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预测特征和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3 066名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应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计算10年和终身ASCVD发病风险。结果 相比女性人群,男性的体质指数、腰围、吸烟率、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 05)。男性的10年(2. 8%±3. 9%比1. 3%±2. 5%)和终身(16. 3%±8. 0%比9. 7%±5. 1%) ASCVD发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女性(均为P0. 05)。在各年龄段比较中,除65~74岁年龄段的终身ASCVD风险男女无差异(P0. 05),其余各年龄段男性的10年和终身ASCVD风险均高于女性(均为P0. 05)。结论血脂水平偏高和男性人群超重、吸烟以及血压水平偏高是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病变处新生血管易破裂并诱发斑块内出血,从而加剧疾病发展.近年来有基础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现就黄连素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