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眼底血管造影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视力模糊主诉的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并与常规检眼镜眼底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阳性率为87.7%,检眼镜检查阳性率为35.5%。结论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早期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 对203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或总胆固醇(TC)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管造影特点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降低,三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受累比例增高,视网膜病变亦增多并趋于严重,而其在TC异常组与TC正常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血糖、年龄、甘油三酯、性别等因素相关,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血糖和年龄相关。结论 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年龄的增长能同时加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例1,女性,8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d,于2002年3月来我院眼科就诊,视力检查:右眼0.3,左眼0.5,眼压:双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晶体轻度混浊,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射消失,颞下有数个散在大小不等玻璃膜疣.初步诊断: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为进一步诊断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钠视网膜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造影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10年,无药物过敏史,无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史,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按常规程序操作,先在前臂用吲哚青绿试验液做划痕皮试,20min后观察划痕处,无过敏反应,经肘前静脉缓慢注入1%荧光素钠稀释液5ml观察未见过敏反应,即刻注入25mg吲哚青绿粉剂加注射用水3ml溶解液和20%荧光素钠注射液3 ml混合快速推入,注射完后无不良反应.但造影进行至5 min 15 s时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双腿瘫软,即刻平卧吸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ml,肾上腺素1 mg,注射时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抽搐,尿失禁,呼吸表浅25次/min,脉搏微弱96次/min.血压80~40mm Hg.用药10 min后病情逐渐平稳,意识恢复,面色转为红润,心率76次/min.给患者口服温开水,继续观察3 h血压,脉搏,呼吸直至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该院接诊的5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做好详细记录,最后做统计处理。结果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结果显示组件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9,P0.05);在血糖控制方面,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经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病程5-20年的186例NIDDM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同时荧光血管造影术与检眼镜对照,荧光血管造影术阳性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出率,P〈0.005;又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对照,结果单纯期和增殖期病变病人尿白蛋白测定与荧光造影术结果一致,提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和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对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1990~1994年我院共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625例次,其中男914例,女711例;年龄6~72岁。先于患者前臂做荧光素钠划痕试验,阴性者用0.5%托吡卡胺和1%新福林交替点眼3次,将瞳孔散大至8mm。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不服用任何药物。造影由二人操作,一人做肘前静脉注射,3~5秒内将3ml荧光素钠注完,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合肥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336例疑似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疑似患者均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临床检查,并以临床检查为金标准。比较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病变分期的检出率、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照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所有疑似患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检出率高于眼底照相,且视网膜病变Ⅵ期的检出率高于眼底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疑似患者经临床诊断,阳性476眼,阴性180眼;经眼底照相检查,阳性435眼,阴性221眼,其中真实视网膜病变420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阳性471眼,阴性185眼,其中真实视网膜病变465眼;所有疑似患者经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一致率较高;所有疑似患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经眼底照相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230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中,50例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其中20例为颈内动脉闭塞(Ⅰ组),30例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Ⅱ组)。Ⅰ组:麻醉后,将带气囊的导管分别插入病侧颈外动脉及健侧颈内动脉。手术野显露后,两侧先后注入5%荧光素钠1毫升。吻合完成后,从病侧颈外动脉再次注入荧光素钠。  相似文献   

9.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JCA)是一种发生于16岁以下常见的特发性关节炎,此种疾病引起或伴发的葡萄膜炎,是少年儿童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致盲眼病,JCA患者中少关节型最易伴发葡萄膜炎,发生率高达20%~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及致盲率增长幅度较大,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导致患者视力降低和失明的主要因素〔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技术,能诊断DR早期病变及指导治疗。本文拟分析FFA诊断老年DR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抽取4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验组行综合性护理.计算两组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将参照组护理满意情况为70.83%(17/24)作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情况为9...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该院完成FFA检查的T2DM患者87例(174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FFA图像特征并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其诊断和分期准确性。结果 174眼中FFA检查诊断为DR者135眼(77.59%),其中非增生性DR 38眼(28.15%),增生前DR 41眼(30.37%),增生性DR 35眼(25.93%),糖尿病性黄斑病为16眼(11.85%),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5眼(3.70%);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FFA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4.20%,特异度为86.11%,阳性预测值为96.30%,阴性预测值为79.49%,准确率为92.53%,一致性Kappa值为0.779;FFA检查和临床诊断对DR分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A用于DR早期诊断不仅准确率较高,同时还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无临床症状患者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120例240眼,均无视网膜临床症状,均行FFA检查,同时按照2014年《糖尿病视网膜诊断治疗指南》中推荐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检查患者散瞳后眼底照相及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下眼底情况。采用指南规定的临床分期标准对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分期。将按照指南推荐的DR诊断方案设为对照组,指南诊断方案联合FFA检查诊断方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DR诊断结果的差异性。分析FFA在助诊老年糖尿病DR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诊断结果分别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54例108眼vs 12例24眼,不严重的视网膜病变58例116眼vs 90例180眼,不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6例12眼vs 16例32眼,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各2例4眼。观察组检出D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FFA对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无临床症状眼底视网膜病患者的DR检出率明显提高,对于无眼底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蓝糖尿病患者视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90例DM患者在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同时行散瞳眼底镜检查,较散瞳眼底镜检查。结果:眼底荧光造影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剂量甲苯咪唑治疗盘尾丝虫感染有效,指出该药较海群生效果好而副作用及并发症少。本文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以监测甲苯咪唑治疗盘尾丝虫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检查是否也能产生与海群生治疗所观察到的类似病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 (DM组 ) 4 3例 ,非糖尿病动脉硬化症患者 (NDM组 ) 39例。将造影动脉所见分为腹主、髂总、髂内、髂外、股深、股浅、、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共 10段 ,用分段积分法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 结果 腹主、腹部内脏、股深及胫前动脉病变发生率在NDM组分别为 33/ 34(97% )、11/ 30 (37% )、11/ 6 9(16 % )和 2 5 / 4 2 (6 0 % ) ,在T2DM组分别为 2 6 / 36 (72 % )、1/ 36 (3% )、2 4 / 78(31% )和 6 1/ 75 (81% ) ;NDM组腹主动脉积分为 0 2 6± 0 6 7、髂总动脉积分为 0 5 5± 1 0 6、髂内动脉积分为 1 0 8± 1 2 9;T2DM组相应的动脉积分分别为 0、0 15± 0 5 8和 0 5 7± 1 0 5 ;这些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DM组股深、、胫前、胫后、腓动脉积分分别为 0 6 0± 0 6 1、1 15± 0 82、1 92± 1 39、1 72± 1 85和 1 99± 1 0 5 ,均明显高于NDM组的 0 17± 0 4 8、0 75± 1 2 2、0 81± 0 94、1 0 7±1 0 0和 0 98± 1 0 0。 结论 NDM组较T2DM组血管病变更常累及腹主动脉及腹部内脏动脉 ,T2DM组较NDM组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和胫前动脉 ,且病变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在糖尿病患者日见增多的今天,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切身体会到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疾病本身,还在于这一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眼病引起的失明要比非糖尿病者高出25倍,是主要致盲疾病之一。这说明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非常之大,最直接、最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万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之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可明确阻塞部位、病变范围、水肿程度和有无新生血管,帮助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2000~2001年,我院共对85例(87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47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23:1,年龄23~80岁,平均60.45岁,50岁以上68例(80%)。双眼发病2例(2.3%)。左眼54只(62.1%),右眼33只(37.9%)。方法:造影前常规散瞳,右前壁交叉划痕皮试阴性,20%荧光素钠3ml左前臂肘部静脉推注,4~6秒完成。日本尼康NF一505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间断摄片,观察10分钟以上。臂一视网膜循环对,是指除阻塞支外其余视网膜血管荧光充盈的时间,动脉期>17秒为延迟,静脉期>46秒为延迟。 结果:本组循环时正常66例(77.6%),荧光充盈动脉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我科于2001年10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并自愿配合的321例糖尿病患者集中进行眼底检查,以期对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我科于2001年10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并自愿配合的321例糖尿病患者集中进行眼底检查,以期对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