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类型,60%~70%的糖尿病患者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周围神经损害。DPN存在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和电生理改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多数研究集中于糖脂代谢紊乱、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细胞凋亡及自身免疫等。本文对这些病理生理机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4.
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神经传导速度 (NCV)早期即有明显改变。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们对 70例临床确诊为 2型糖尿病 (NIDDM)的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70例患者均按 WHO制定的糖尿病标准确诊 ,其中男 38例 ,女 32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 5 2 .5岁 ;病史 3个月至 30年。患者空腹血糖 6 .2~ 2 1.4mmol/ L (正常值4.5~ 6 .1m mol/ L)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采用美国 Nicolet Viking IVD型肌电图仪进行检测 ,室温 18~ 2 5℃。患者均行 NC…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长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遗传易感性和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的一些细胞因子及(或)生长因子的增多等因素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的改变。高血糖引起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生成增多,降解减少及ECM积聚导致的肾小球损伤,即为... 相似文献
7.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王竹梅周围神经损害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其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临床不易确诊。为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依据,我们对138例DM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 一般将心脏骤停分为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电机械分离和无收缩三种类型。本文就国外近年来对电机械分离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电机械分离的概念和发病机制各位学者从电机械分离的电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影响、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的不同角度,给电机械分离下的定义不尽一致。例如,“有效心输出量消失时心电图呈现的综合波改变”。“心电图综合波改变持续到有效心输出量丧失”。“持续表现为心脏的电收缩,而无有效的机械收缩”。“心肌收缩完全终止后,连续的心电图表现”。“心脏有电除极但无同步的心肌纤维缩短,因而无心输出量”。“心脏停止时心律的终末状态。晚近,Stueven等给电机械分离下的定义是:有可辩认的心电图综合波改变(不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而无可触及或无 相似文献
9.
10.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分化及再生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NGF合成减少、逆向轴浆运输障碍、NGF受体表达异常等均可影响神经损伤后再生,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发展。NGF作为DPN治疗药物的一个潜在靶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分化及再生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NGF合成减少、逆向轴浆运输障碍、NGF受体表达异常等均可影响神经损伤后再生,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发展.NGF作为DPN治疗药物的一个潜在靶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病变早期并没有主观感觉症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1],早期诊断非常棘手.随着近年来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肌电图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回顾性分析D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测诊断结果,旨在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D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观察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 ,并进行电生理观察。方法 339例 DPN的病人 ,分为试验组、静注组(刺五加静脉输注组 )、电疗组和对照组 ,均常规糖尿病治疗。试验组 ( 87例 )采用刺五加浸液经皮离子导入治疗 ,静注组 ( 82例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输注 ,电疗组 ( 91例 )病变局部皮肤应用直流电疗法 ,对照组 ( 79例 )常规抗凝、扩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对四组病人进行临床症状观察 ,同时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SCV)及运动末端潜伏期 ( ML P) ,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照。结果 ( 1 )试验组各临床症状好转率均在 90 %以上 ,其中肢体疼痛、麻木、发凉好转率达 1 0 0 % ;静注组好转率平均 59.2 % ;电疗组好转率平均 6 0 % ;对照组好转率平均 2 4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 ,P<0 .0 5)。 ( 2 )试验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 SCV及 ML P较静注组、电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 P<0 .0 1 )。( 3)四组治疗后血糖 (空腹及餐后 2 h)、糖化血红蛋白 ( Hb A1 c)、肝肾功能、血脂及血流变学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但组间比较无差别。结论 刺五加浸液经皮肤离子导入治疗 DPN,可明显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6)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CV联合SSR检出DPN的异常率较单独应用NCV或SSR高(64.4%vs56.2%vs 32.8%,χ~2=76.401,P=0.000);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2 hPG、DR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DR是T2DM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CV与SSR联合应用可提高DPN的检出率;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DR均可导致T2DM并发DPN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心房颤动电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F)涉及多种电生理机制,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折返等都参与了AF的发生与维持,AF发生后产生的电重构导致的继发电生理改变又利于AF的维持或复发。 相似文献
17.
18.
老年脑缺血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建生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24(5):228-232
本文对老年人脑缺血的脑血流随增龄降低和其死亡率、预后等问题的临床研究,以及以动物为模型对该病因增龄出现的特点和老龄脑缺血动物的线粒体呼吸损伤、神经胶质变化等机制在基础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